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 柚都平和> 第444期>第4版
    第4版 :五江之源
    《柚都平和》—平和人自己的报纸
    报刊搜索: 搜索

    想念一本书

    作者:⊙朱隆庆 来源:柚都平和 时间:2022-08-08
    编辑:张艳珍 点击数: 字号:

    生命中的某些美好遇见,会长久地萦绕在你的心头,就像开在记忆深处的花,在岁月长河中散发芬芳,历久弥新。我与《少年文艺》的一次邂逅,此生注定她无法走出我的视野,她是我人生旅途中永远的灵魂伴侣。

    我与《少年文艺》结下不解之缘,可谓奇遇相逢。记得那是读小学五年级的一个周末午后,我和邻居小伙伴们一起玩捉迷藏,无意中,我在稻草垛上发现了一本《少年文艺》杂志,书本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方,内容深深地吸引了我,沉迷其间,可以静听山水清音,思维与作者碰撞,念想与文字交融,我居然忘记了游戏。我悠悠忽忽地在书海中畅游了一个时辰,直至夕阳亲吻着西山的时候,红鸠鸟的歌声才把我的心灵唤回来。

    于是,我开始寻思着要订阅这本书。那年代的课外读物实在少得可怜,我只记得读过几本连环画,连四大名著都没能正儿八经地看完。父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仅能换来一日三餐的温饱,我又怎么好意思开口呢?但恰恰因为和《少年文艺》产生了某种割舍不掉的情愫,令人难以释怀,她总是蛰伏在我记忆的湖泊中,看似悄无声息,但不知什么时候,她就像鲤鱼跳龙门似的偶尔跃出湖面,没来由地拨动一下我的情感神经。

    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夏日,我壮着胆子来到母亲工作的小作坊,一间二十多平方米的房间里,拥挤不堪,昏暗的光线下,是妇女们忙碌的身影。她们都在加工鞭炮壳的底封,那是小镇鞭炮厂运载过来给工人们粗加工的鞭炮壳,壳体是用旧报纸卷起来的小圆柱体,中间空心,孔隙的底部要用压实的红泥塞堵,每一粒鞭炮都必须完成这一道看似简单的工序。工作坊里的空气污浊,妇女们的头发上,衣服上,裤子都沾满了红色的粉尘。我呆呆地将那些女人扫视一遍,却没有看到我的母亲。顺着一位大婶的指引,我穿过拥挤的通道,走到最里边的一个角落,看见母亲佝偻着身子,一个劲儿地干活。

    “妈,我……要钱。”我鼓起勇气小声说道。

    “做什么呢?”

    “妈,我……我想……订阅一本杂志。”

    “要多少钱?”

    “先给我十元钱吧……”

    母亲二话没说,从旧围裙的兜子里,掏出一个塑料袋,袋子里裹着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她用沾满粉尘的手指数着。这会儿,我仔仔细细地端详着母亲的双手,那是一双怎样的手啊?龟裂得像七八月太阳炙烤下的干旱的水稻田,我一时内心酸楚,有泪水如春潮,从心底涌起。

    “去吧,最好和阿光一起,去小镇的路上要注意安全,靠右边行走。”母亲不厌其烦地叮嘱着,阿光是我童年时期玩得要好的小伙伴。

    说完话,她又把头埋得低低的,又循环往复地做着手头枯燥无比的累活儿。

    我手里紧紧地攥着母亲给的十元钱,生怕它长了翅膀飞走了,手心里沁出了汗珠。要知道,这十块钱是母亲辛劳两三天的工钱,150个鞭炮的加工费只有区区的一毛钱。我和阿光沿着乡间的小路,再走上通往小镇的沙土路,步行约摸一个小时,终于抵达镇区。经人指点,订阅图书可以到邮电局,当我们马不停蹄地赶到邮局时,工作人员早已下班了。此时,夕阳西下,余晖四洒,到了饭点时间,小镇上空炊烟袅袅,空气中飘来一阵阵饭菜的香味,早已饥肠辘辘的我们,不停地吞咽着口水。当我们路过一家小店时,玻璃橱窗里摆放着明晃晃的水果罐头,有荔枝、菠萝、鸭梨、枇杷等口味,它们仿佛在向我们挤眉弄眼。我知道,自己没有资格搭理它们,小时候只有在生病时,才配得上吃一瓶梦寐以求的水果罐头,但眼下又饥又渴,阿光又在一旁一直怂恿,我敢从成卷的毛票里拿出钱,买下水果罐头么?终于,我还是鼓起勇气,抽出十多张纸币,咬咬牙,狠下心买下了三瓶,我们俩每人一瓶,还有一瓶留给那终日操劳的母亲。细数手中的余款,只剩下一半了,我不禁又后悔又后怕起来:“母亲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她会抽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抽我一顿也好!”

    当我们急匆匆地赶回家里,已是煤油灯亮起的时候,弟妹正在昏黄的灯光下,聚精会神地学习,奶奶摇着蒲扇,为他们驱赶蚊子和臭虫。

    “妈呢?”

    “刚回来一会儿,在洗澡。”奶奶说道。

    “孩子,你喜欢的书订阅好了?”妈妈轻声问到。

    “我……我没有订到书本……”

    “这是我买的一瓶水果罐头,您太辛苦了,我想犒劳犒劳您。”

    “傻孩子,妈不累,只要你用心读书,妈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那一刻,面对着母亲疲惫不堪的眼神,我恨不得有地缝可以钻进去。我递给母亲剩下的钱,细说事情的原委,等候着她的数落。

    不曾想,母亲又从裤兜里掏出四块五毛钱,郑重地塞在我的手心里,嘱咐我:“明天你把这十元钱交给镇里的益友书店朱老板,他为人古道热肠,每个月你都可以从他那里拿到一本心仪的《少年文艺》杂志。记住,他的小店在中学对面。”

    就这样,我再也没有理由将母亲辛辛苦苦赚来的血汗钱挪作它用,数日后,当我从书店朱老板手中拿到一本泛着墨香的《少年文艺》时,我的眼眶湿润了。我知道,这是我朝思暮想的第一本课外读物啊!我再也没有为自己读书偷懒寻找各种各样冠冕堂皇的理由了。

    时光渐渐远去,湮没了黄尘古道,淡化了往昔记忆。但与《少年文艺》相依相守共同成长的金色年华,将永远留在我心深处,时至今日,我仍珍藏着自己订阅的一叠《少年文艺》杂志,那泛黄的纸页,承载着太多温暖的记忆。因为她,我从中汲取了知识养分,爱上了文学。迄今为止,我在全国各级各类报刊发表了数十篇文学作品,并顺利地加入了漳州市作家协会。我相信,无论世事如何变迁,岁月如何流转,《少年文艺》将永远伴随着我在不懈奋斗的征程上,我们难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