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 柚都平和> 第47期>第3版
    第3版 :综合
    《柚都平和》—平和人自己的报纸
    报刊搜索: 搜索

    白芽奇兰茶的历史渊源(接上期)

    作者:◆黄荣才 来源:柚都平和 时间:2014-11-24
    编辑:周艺桂 点击数: 字号:

    回望历史深处那句对平和茶叶标志性的历史记载“茶出大峰者良。”我们寻找白芽奇兰茶在平和发展的缘由。大峰山,也就是灵通山。灵通山以前叫大峰山,后来因为明朝黄道周为大峰岩题下“灵应感通”四个字后而改名。整个大峰山约有十五平方公里,山石相连,巨石累累,山峰千姿百态。以险峰、奇石、飘云、清泉为四大特色,以险、奇、峻、秀扬名天下,素有“小黄山”的美誉,“三十有六一一与黄山相似,或有过焉,无不及者”明朝大学士黄道周畅游灵通山时的感叹犹响在耳。灵通山由狮子、玉女、擎天、灵通、天池等七个主要山峰连成,最高峰为狮子峰,海拔1287米,崖壁峭立,峰峦叠翠,洞壑绵亘,钩梯悬绝,雄伟壮丽,形成了灵通大佛、大帽峰、灵通寺以及“珠帘化雨”等七峰、十寺(岩)、十八景之说,气势磅礴,变幻万千,给人以万种遐思。据专家鉴定,灵通山地形是由火山多次喷发形成的深切割地貌类型,和黄山的地貌基本相同,和武夷山的丹霞地貌也很相似。

    灵通的水有不少韵味。悬空寺的“珠帘化雨”因为它的飘逸成为灵通一景,而小雨的时候,灵通山整座山就是个水灵灵的妹子,连眼角都是水汪汪的柔情。山涧里的水很清澈,登山累了,随意掬水入口,都能感觉到那份甘甜在肺腑之间游走。大雨,则让灵通山凸显清爽。水让灵通山有了韵味,有了灵气。因为水,灵通山不再仅仅是巍峨高耸,很多时候也是千娇百媚风情万种。

    石是灵通山的筋骨。大多的石头是裸露的,没有任何掩饰地出现,棱角分明。没有刀削斧凿的痕迹,突兀而又逼人地出现,让人明白了什么叫壁立千仞。被誉为世界第一大佛的灵通大佛其实就是灵通山的小帽峰,从山上至山麓数百米高的整座山峰,酷似一尊佛祖头像,额、眼、鼻、嘴、下巴、面颊俱全,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每个部位都恰到好处、线条清晰,比例准确,栩栩如生,造型完美,融天地造化之其妙,无丝毫人工斧凿痕迹,让你不得不感慨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神奇。山涧之中,大小不一的石头造就了梦幻一般的变化,清泉流出,就有不同的韵律在灵通山之间回响。雾让硬汉的灵通山充盈柔情。灵通山的雾变幻莫测。往往是刚刚还清晰如画,可转眼之间,雾从山谷里升腾起来,开始是丝丝缕缕,后来就是成团成团的了,迅速地翻滚漂移,好像哪个武艺高强的武侠豪客刷地一声甩开了一件浩大无比的披风,把灵通山遮得“不识真面目”。山顶的云雾还没完全远去,山谷的雾又升了起来了。不少时候,在山腰上看风景,头顶上是逐渐远去的云雾,脚底是雾气升腾翻滚,人就进入脚踏祥云的境界,颇有神仙的滋味了。在如此环境之下生长出来的茶叶,难怪会引来“茶出大峰者良”的感慨,那是味蕾极度舒服之后的赞叹,历经数百年,如今依然清晰。或许可以说,灵通山的高度造就了平和茶叶的高度。

    和灵通山被深切千米深谷隔开的大芹山,这座位于平和九峰、大溪、国强等乡镇交界处的闽南第一高峰,以主峰1544.8米的海拔高度傲立,大芹山顶峰有一奇石,长2.5米,宽2米,厚0.3-0.5米,由三个石柱撑着,在不同的方位敲打,会发出不同的音响,被誉为八音石,主峰周边有15座高山。大芹山凭借自己闽南第一高峰的名号足以“一览众山小”,但它的扬名却并非完全因为它的高度,原来静寂的大芹山因为茶而突然热闹起来。大芹山上常年云雾缭绕,云雾浸染的茶叶有着别样的芬芳,全省最大的有机茶基地也就落户大芹山,让白芽奇兰茶的芳香随风飘荡,众多的游客循着茶香而来。因为茶香,天醇茶叶基地狮岩峰和拥有众多桫椤的天用白芽奇兰茶基地也有别于别的山峰,以特殊的白芽奇兰茶香味吸引众人关注的目光。

    太极峰在历史的记载里暂时和茶叶无关。海拔982米的太极峰因为还没有开发,显得处女般沉静,有着不事雕琢的秀丽清纯。峰顶石头千姿百态,或裸露、或隐隐绰绰藏身于翠绿茂密的林木之中,仿佛天然的盆景园。站立峰顶,看到巨石形态各异,有的像顽态十足的石猴,有的像努力攀爬的石龟,有的横、有的竖,给了游客莫大的想象空间。临近峰顶处,一块巨石映入眼帘,“太极峰”三个字豁然入眼,但三个大字左下方“乙未年秋吉日开山僧道宗勒石”泄露出更多的信息,这道宗可是天地会的创始人,在山野之间的一块巨石,突然就弥漫而出众多的信息,颇有风云变幻的感觉。激荡的历史里,谁能说得清楚,那时候没有茶叶或者茶水的身影,也许,轻盈的茶香曾经弥漫在那段历史。

    平和的土地上,茶,以曼妙的身姿在乡野田畴吐绿,绽放一茬一茬的生命。

    山水相依,平和的水也让平和有着异样的韵味。平和素有五江之源的称呼,境内大小河流共有137条,是漳浦南溪、云霄漳江、诏安东溪、广东韩江发源地,号称“五江之源”。平和的溪没有大海的惊涛骇浪,也没有江湖的烟波浩渺,看似很平常的涓涓细流,从大山深处逶迤而出,慢慢聚拢,就是到了流出平和县境,也一如它的县名——平和一样,还是柔顺和不事声张。但就是这些水,从不同的方向注入了五条不同的河流,造就了这五条江,漳州六条河流五条的源头在平和,也就不是可以忽略和无动于衷的一句话或者两个数字,那沉甸甸的分量不言而喻,饮水思源,该有多少人在喝水的时候应该感念平和县。平和的青山绿水也就不仅仅是个适合旅游的地方,更多的是深入众多民众骨髓深处的关注。而对于白芽奇兰茶,平和的水给了它们生命,如果没有水,茶叶就将是枯萎的,哪来水灵灵的翠绿和诱人的芳香。茶叶是水的精灵,不仅仅是在泡茶的时候,也是在生长的过程。

    闽南功夫茶讲究的是精致,这和大碗喝茶解渴不同。在平和,如果用克拉克瓷茶杯泡茶,那肯定是另外一种佳话。“克拉克瓷”是中国瓷器走向世界的代表作,是明代外销瓷器中数量最多的一种,它既具有欧洲的趣味,又保留了中国的民族风格。明清时代是平和一个鼎盛的艺术品产业。其质朴的画艺、精美的做工、独特的青花风格,深受欧洲及东南亚皇宫权贵的喜欢,改变了欧洲人对瓷器的审美观点。克拉克瓷缘于一艘船,公元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海上捕获一艘葡萄牙商船——“克拉克号”,船上装有大量来自中国的青花瓷器,因不明瓷器产地,欧洲人把这种瓷器命名为“克拉克瓷”。20世纪80年代中期,阿姆斯特丹举行题为“晚到了400年的中国瓷器来了”的大型拍卖会,拍卖品均是从16世纪至17世纪沉船中打捞出来的中国瓷器,其中不乏被称为“克拉克瓷”的青花瓷器,其原产地一度成迷。后来,通过专家考证,平和是克拉克瓷的原产地,是克拉克瓷的故乡,是青花瓷的起源地。克拉克瓷主要由三大类组成:青花瓷、彩绘瓷和素三彩瓷。以青花瓷为大宗,器底粘砂粒的“砂足器”是平和窑区别于其它窑口的明显特征。在平和南胜五寨,有着一百多座古窑址,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入选漳州“海上丝绸之路”主题申报点是它受到保护的衔头,当年的十里窑烟是平和窑青花瓷辉煌的注脚。倒一杯芳香的白芽奇兰茶在温润清爽的克拉克瓷茶杯里,喝的就不仅仅是茶,更是一种心情,一种境界。

    好山好水出好茶,喝茶也是一种选择,在家里喝茶和在茶庄喝茶,肯定是不同的感觉。林语堂就认为,喝茶必须寻找适当的环境。那自然不仅仅在茶庄,其实平和有更多喝茶的地方。可以选择在林语堂故居,泡一杯白芽奇兰茶,享受那份平和、闲适。感悟这位世界文化大师“捧着一杯茶壶,中国人把人生煎熬到最本质的精髓”、“茶须静品”、“只要有一只茶壶,中国人走到哪儿都是快乐的”等等妙论,也可以在林语堂故居前的菩提树下发发呆,想象世界文学小镇的未来;可以到三平祖师文化园泡茶,体会到千年古刹三平寺朝圣的纯净。三平寺历史悠久,为晚唐高僧杨义中禅师于唐会昌五年(公元845年)所创建,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留存蔡新、林釬、颜师鲁等历史名人的身影。以三平寺为中心,形成包括三平祖师文化园、广济园、迎客园、尚书阁、侍郎亭、九层岩、毛氏洞、龟山、虎林、虎爬泉、龙瑞瀑布、红军三平会师纪念馆等景点的三平风景区,有古代八景和现代二十四景之称。尤其是2011年10月底竣工的三平祖师文化园,包含仰圣广场、六福台、祈福广场、六度台、尚德广场五部分,广济金身堂是目前全国面积最大的铜殿佛堂,广济义中禅师铜像为全省最大的铜像。景区的大气、恢宏和三平祖师的宏大视野更为凸显,精深的佛教文化随处可见。随意找个地方,都有虔诚的意蕴弥漫。

    在平和喝茶,还可以到绳武楼、庄上土楼、延安楼等平和土楼里泡茶。平和有476座明清时期的土楼,世界上最大的土楼庄上土楼高峰期住了一千八百多人,那是一种城的概念,庄上楼的前端为方形,转角抹圆,西、南、北三面依山而建,共有五个大门(即东、西、南、北四门,外加小东门)、两座小山、三口水井、四个主祠、142个开间(楼高三层),另有葆真斋、毓秀堂、半天寮和宫庙等公用建筑,楼中还有一座小山。尤其是庄上土楼和天地会牵扯上关系,就更具有神秘的色彩,在这里喝茶,难免会有揭秘的兴奋和期待。绳武楼被誉为美女楼、木雕博物馆,楼中六百多处雕刻无一雷同,喝着茶,可以就木雕的精美发表几句看法,人也就不再仅仅是过客。建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的延安楼,是平和县已知年代最早的土楼,明朝官帽造型的楼门别具一格,确实也走出了云南御史张宽、郑成功部将万礼以及天地会创始人万五道宗等叱咤风云的人物。四百多座的土楼,每座土楼都有不同的故事,走进土楼,坐下来泡茶,那种沧桑、厚重的感觉,让白芽奇兰茶有了另外的韵味。还可以去榜眼府,感受乾隆皇帝赐银13300两建造的皇家土楼的魅力,听着漳州唯一的武榜眼黄国梁的故事,慢慢喝茶,让历史拉得很长很长。

    如果不想都在封闭的空间导致沉重,可以去桥上书屋,这座荣获阿卡汗建筑奖和世界八大环保建筑首位的公益性建筑,吸引了众多的目光。桥上书屋横亘在一条小河上,两个阶梯教室和一个小小的图书馆。钢衍架悬空而过,杉木做成的木格,还有地板,两个阶梯教室宛如两个一头大一头小的集装箱置放在河岸两端,小的一头在河中间上空对接而成一个整体。书屋中放置一些同样是杉木做成的简易桌椅。小河的两岸各有一座清朝乾隆年间的土楼:到凤楼和中庆楼。两座土楼隔河相望,缓慢地诉说自己的沧桑,一如小河里的水。到凤楼是平和罕见的四层结构。两座土楼很古老,桥上书屋很现代。古老和现代的巨大反差,在这个村庄居然就有了很和谐的感觉,从古老到现代文明,桥上书屋成了通道,成为古老和现代有机融合的介质。坐在桥上书屋,泡茶,在现代文明和土楼古老的融合中细细品味茶香,读书声响起,也许我们可以走回到童年。

    可以去观音山万亩蜜柚园中泡茶。平和有70万亩的蜜柚,产量超100万吨,荣获全国六个第一,在放眼蜜柚林的时候,平和两大农业品牌的魅力无法抵挡,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农产品和中华名果就如南胜麻枣和小溪枕头饼一样,都是最好的茶配。

    林语堂还认为,享受喝茶就如享受雪月花草一般,须有适当的同伴。喝茶也不仅仅限于是身边的几个人,其实可以在茶香升腾中玩玩穿越。想象和世界文化大师林语堂坐在一起,听他讲著名的“三泡说”;邀约中国现代油画的拓荒者周碧初,聊聊油画;请阿里山神吴凤和雾峰林氏讲讲台湾的风景;听听明朝大理寺卿陈扬美如何和魏忠贤叫板,黄道周题写“灵应感通”的初衷,明朝诗人李赞元写诗的雅致,明朝著名音乐学家李文察对音乐的理解,大理学家王阳明设置平和县的灵感,还有徐霞客游览灵通山的感悟,蔡新、林釬、陈天定、张士良、颜师鲁等等喝着白芽奇兰茶,纵情平和山水的惬意。当然,这些人不能少了陈正学,这位当年的龙溪名士,为了平和县尉谢德夫一句“和邑(平和县)品泉,此为第一”的感慨,跑了一百多里路寻找平和第一泉石晶水,品茗吟诗。把这些人召集一起,泡着白芽奇兰茶,那肯定是相当地雅致。

    雅士文集,期间,岂能没有故事。首先要提到的是王阳明,明代最伟大的哲学家。但是王阳明跟平和县之所以无法割舍,跟他的哲学无关,而是他的军事行为催生了平和县。如果没有明正德间(1506~1520年),詹师富、温火烧等聚众反明的事情发生,也许王阳明就跟闽南无关,也许中国县区的名称就不会有平和县。但是历史总是有太多的不可预见。当王阳明奉命踏上了猎猎征途,镇压了詹师富等,站在后来成为平和县的地盘上,他考虑的是如何巩固自己平定叛乱的成果,考虑的是长治久安。这时候,平和茶犹如隐藏在深闺的妙女走上前台。王阳明在某个夜晚来到了耆民曾敦立的家里,他知道无论如何,许多良策来自民间,来自对情况熟悉的当地人。在寒夜客来茶当酒的时候,白芽奇兰茶的芳香足以让这场谈话温馨润滑。面对王阳明的垂询,曾敦立体现了他的睿智,笑而不答,只是斟上满满的一杯茶,请王阳明趁热喝茶。王阳明看着满满的一杯热茶犯难了,这怎么喝啊,不好端不说,一不小心就溢出去了。看到王阳明的犹豫和为难,曾敦立拿出一个空杯子,把茶一倒为二,递给王阳明。王阳明马上明白了,起身作揖感谢曾敦立,他们就像两个高手,在别人不经意之间已经过招结束。王阳明知道曾敦立的建议,那就是“分而治之”,于是他上疏得到明王朝恩准,于正德十三年(l518年)增设了平和县。平和茶在挥手之间充当了重要角色,醇厚得让人回味无穷。

    黄道周与平和茶渊源之所以留下美名,也和王阳明有关。明朝天启年间,平和九峰的民众为答谢王守仁建置平和县之功,在东郊修一座堂宇甚壮的“王文成公祠”供奉他,这或许是当时民众感恩的普遍方式。只是这个祠堂落成的时候,恰逢翰林院编修黄道周(石斋先生)来九峰讲学,演绎一段美谈就无法避免了。平和县教谕蓝光奎请石斋先生写一篇碑记,以载盛事,颇有今天请名人题词一般,属于互为生辉的文化雅举了。黄道周先生是个“茶仙”,当他答应当夜完成碑记的时候,蓝教谕把他安置在文庙泮池旁边一间清静的住所,并派一名童子为他煎茶。是夜,月白风清,石斋先生临窗凭几,望天边一弯凉月,听窗边几处虫声,心旷神怡。他一手提笔,一手拿着茶杯,呷一口,写下几行字,所饮之茶,滋味醇厚,齿颊生香,令先生文思如泉涌,未到四更,洋洋数千言的《王文成祠碑记》便一挥而就了。次日。他拒绝了蓝教谕三百两银子的润笔,只是追问:“昨夜所饮何茶?”,获知让他入齿难忘的是:“(九)峰茶。”石斋先生拱手道:“送我两斤峰茶,做为润笔之资,足矣!”也许对于文人来说,钱财是身外之物,但是当他拒绝了钱财之外,又索取了两斤峰茶(平和茶),可见这茶叶对于有“茶仙”之誉的黄道周来说该有何等的吸引力。

    茶的故事不断演绎,在水汽升腾,茶香弥漫中。林语堂一手托着烟斗,一手端着茶杯,满脸洋溢着他标志一样的闲适、平和笑容向我们走来。用他淡定的语气和我们说“酒要热闹,茶须静品”,交流品茗的十个环节。“我以为从人类文化和快乐的观点论起来,人类历史中的杰出新发明,其能直接有力的有助于我们的享受空闲、友谊、社交和谈天者,莫过于吸烟、饮酒、饮茶的发明。”茶这时候已经不是纯粹的某种解渴的饮料,品茗于他就是必不可缺少的文雅之举。“茶是凡间纯洁的象征,在采制烹煮的手续中,都须十分清洁。”林语堂以为茶和烟、酒应该是同属于一个文化氛围的,唯有在神清气爽,心气平静,知己满前的境地中,方真能领略到茶的滋味。对于亲自烹茶,林语堂又是颇有讲究,炭火、装茶叶的锡壶,“三滚”的水等等家乡泡闽南功夫茶的过程让林语堂有了“茶在第二泡时最妙。第一泡譬如一个十二三岁的幼女,第二泡为年龄恰当的十六女郎,而第三泡则已是少妇了。”这样著名的“三泡说”。不知道因为有了讲究闲适才爱上功夫茶,或者因为闽南功夫茶的悠闲助长了他的闲适生活,只是在细酌慢饮之中,闲适、平和的纯粹人生态度和文化格调从历史深处款款走来,笼罩在林语堂睿智的身影上,茶作为东方文化深入林语堂的骨髓之中。还有陈元光将军煮茶、徐霞客大峰品茗、蔡新求茗救孙、漳人入武夷传漳艺、天地茗会、雾峰林氏赴台植茶等与茶有关的佳话。历史名人的身影在白芽奇兰茶的芳香中若隐若现。

    在品味白芽奇兰茶的同时,回味平和的风光和历史,茶就不仅仅是一种饮料,足以让许多人的心平静,平和,那是一种境界,也是人生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