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 柚都平和> 第414期>第3版
    第3版 :综合
    《柚都平和》—平和人自己的报纸
    报刊搜索: 搜索

    西溪的乡土世界

    作者:⊙林鸿东 来源:柚都平和 时间:2022-01-10
    编辑:庄玮 点击数: 字号:

    简介:林鸿东,原名林洪东,南胜人,鹭客社创办人,福州大学当代闽台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理事,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

    1

    平和被民国牧师林至诚誉为“泉甘土肥、山川秀丽”的乐土。林至诚是发自内心的,他所卜居的坂仔便是块富有灵气的土地。他的儿子林语堂亦曾写过不少盛赞家乡的文字:“如果我有一些健全的观念和简朴的思想,那完全是得之于闽南坂仔之秀美的山陵”;“乘坐帆船的旅行是另一种永久印在我心头灵性上的经验。因为我们是在南方,从我们乡村到漳州的西河河谷这一段路真是美不可言。”

    深爱家乡的不只是林氏父子。早在清乾隆年间,一群平和文人就曾兴致勃勃地集资于坂仔的凌云谷修建用于讲学的“魁阁”与赏瀑的“杭岗”,并推举小溪西林的恩贡李离明撰文镌石。李离明在文中形容凌云谷“远近数十里,川峦环阕罗拜,居者游者咸谓岩峭雄秀莫与伦焉。”凌云谷位于十尖山。林语堂的诗句“十尖石起常入梦,为学养性全在兹”便写到了这座十尖山。

    显然一直到民国时期,坂仔一带的乡土还是非常令人称道的。坂仔只是漳州山地的一个缩影。我不知道林语堂有没有到过我的家乡南胜。我只是知道,在民国时期,南胜曾经是坂仔区的一部分。李离明撰文中形容的“远近数十里”,其实是包括南胜在内的。

    关于“泉甘土肥”。早在念大学时,就曾听闽台文化课的老师形容过,漳州是个“插根扁担都会开花”的地方。想想确实也是,一年四季瓜果不断。只有走出漳州,才会意识到这一点,而只要意识到这一点,便会乡愁心生。漳州花果产业之所以如此兴盛,四季如春的天候是一大原因,土膏地润更是关键。在遥远的往昔,这一带曾是火山频发的洪荒之地。正因如此,土壤的肥劲大,地上多温泉,山形也多岩峭雄秀之类。最为神奇者,要数灵通山。

    南胜有一座名为大矾山的古火山。前几年,我绕过大矾山到山后的云霄火田、马铺一行,蓦然发现,原来漳州最早的府城所在地火田镇离我出生地如此之近。无论是十尖山,还是大矾山,都不过是当年开漳将士视线中隐约可见的一抹淡淡山峦罢了。

    2

    平和县的地理位置非常独特,在水路时代,它就像一处世外桃源。自有天地却不乏出路,有着不少闽西所缺乏的溪口小平原。平和邻近的永定地貌多山高坡陡,远不如平和宜居。对客家人来说,向东迁徙便是一种理想的选择。不断向东挺进的客家人,盘踞在滨海地区的闽南人,避居山区的山畲人,共同塑造了这一带介乎于三者之间的乡土特质。

    这样的情形同样发生在毗邻的南靖。南靖与平和就像一对亲兄弟,两地人民在气质上颇为相似,经常有人称南靖是“和半县”。可以想象,顺流而下到南靖定居的平和人曾是如何之多。平和的花山溪与南靖的船场溪在靖城合流,形成九龙江的西溪。这西溪就是林语堂笔下的“西河河谷”。西溪自花山溪发源而来,于丛山间蜿蜒流过,不断纳入其它支流,形成了不少繁华的码头埠口,活跃着大量浮家泛宅的航底人。就平和境内而言,我们得知南胜镇解放前后,水面的溪船还有几十只,且在码头有着香火鼎盛的内地妈祖庙。小溪镇三角坪的原住民称,中山公园附近曾经也有过妈祖庙。据林慕理先生的调查,小溪中秋埔曾存在过一家专门修造溪船的造船厂,且在1953年左右,全县溪船多达400多只,其中,常年停泊在中山公园码头的就有百余只。解放后,小溪还生活着多达上千人的船底人。为了照顾这些船底人的孩子上学,政府曾兴建船民小学。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由于船底人大多上岸定居,溪船才开始绝迹。

    南靖也一样。南靖的船民一直到2012年,最后20户“连家船”船底人才在政府的促成下,弃船上岸。我曾因旅行在云水谣的“市水居”住过一晚。市水居的建造者便是位南洋水客(水客指的是在南洋和唐山之间的信使)。西溪人虽远在内陆,由于溪与海相连,同样具有滨海闽南人的一些冒险性格。

    3

    从传统文化特征上看,包括平和、南靖在内的九龙江西溪流域呈现出一些共同的特点,如土楼密集、土客杂居、茶道流行、花果繁盛、航运发达、好巫尚勇、尊重情义等。

    据不完全统计,漳州共有保存较好的土楼二千多座,其中仅南靖就拥有一千多座,平和则拥有近五百座,两者合起来竟然达到四分之三以上。可见,西溪是漳州土楼最为密集的地方。据王相编撰的康熙己亥年版《平和县志》记载,早在康熙时期平和的“土堡”(县志把土城、土堡、土楼统称为“土堡”)就已经多达一百多座,而土楼多的原因,是因为“和邑环山而处伏莽多虞,居民非土堡无以防卫,故土堡之多不可胜记”。至于土客杂居。平和县县城小溪镇的溪口共拥有西山李、琯溪张、南山林三大巨族,其中,李氏家族的开基祖李孝梓是从永定湖坑迁来的,琯溪张开基祖张铁崖是从上杭金丰奥窔(或称云窔)迁来的,只有南山林的开基祖不是。三大家族竟然有两大家族起源与客家有关。平和人与客家人的渊源之深,可想而知。

    在查阅地方志资料过程中,一个包括现在的平和县、南靖县、云霄县(部分)在内的巨型古县的轮廓在我面前慢慢浮现,其管辖范围刚好大致包括西溪流域。这就是南胜县。南胜县是元代创设的,县城最早在我的家乡,现在的南胜镇,后迁至小溪镇旧县,终定址于南靖县靖城。政治中心经历了一个沿花山溪逐步向外迁移的过程。此古县从元代至明代整整存续了196年(1321-1517)。这近两百年的共享治权,必然会给这片土地留下深深的印痕。直至今天,我们仍无法忽视一个以西溪为交通命脉的“古南胜”文化圈的顽强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