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 柚都平和> 第414期>第4版
    第4版 :五江之源
    《柚都平和》—平和人自己的报纸
    报刊搜索: 搜索

    语堂的家乡

    作者:⊙林秀艺 来源:柚都平和 时间:2022-01-10
    编辑:庄玮 点击数: 字号:

    简介:林秀艺,坂仔人,福建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泉州文学》《厦门日报》《闽南风》等刊。

    闲暇时,常回坂仔镇老家走走。在小镇广成西路两旁,布满密密麻麻的小商铺。店铺门面统一装饰成咖啡色仿古屋檐,店口两边再配以圆柱,两三级台阶,形成古香古色小镇一条街。从市场往镇政府走,语堂先生笔下的花山溪将坂仔一分为二,两岸人家沿溪掩映在花草树木之间,映衬于青山绿水之中,整洁漂亮。花山溪左岸是林语堂的故居和文化核心园区,右岸是林语花建筑群,前方是三日桥接起两岸,形成坂仔镇独具特色的文化风景区。

    语堂故居内,有先生笔下的五篷船,白墙黑瓦“同”字形结构故居掩映在几株高大南洋楹旁。只见老屋斑驳的青苔沿墙角滋长,盘根错节的树根在石缝里伸展,老屋内挂着一幅幅时代久远的照片,感觉一百多年来的时光依然在这里停留。在故居二楼的小格子木窗前,则可以看到远处一南一北两座巍峨起伏的大山。语堂先生在《四十自叙》中有这样的诗句“我本龙溪村家子,环山接天号东湖,十尖石起时入梦,为学养性全在兹”,文章里面写到的“十尖石起”,就是站在语堂故居靠窗的位置,就能看的这两座分别叫“十尖”和“石起”的高山。

    “十尖”和“石起”就像坂仔镇两道坚实的屏障,伫立在坂仔镇的南北两个方向相互遥望。记得我年少时,经常跟家人到“十尖”和“石起”上捡树枝、割茅草。山上花草树木茂盛,山泉清澈甘甜,除了劳动的艰辛,也会有无穷的乐趣。有时骑在牛背上玩耍,有时在山坡上追逐,春季挖竹笋,夏季采野果,秋季烤地瓜,冬季抓蚂蚱,大山里丰富的自然资源给人们物质的滋养,也给人们精神的慰藉,每想起那几十年前的往事,心里依然是满满的快乐。语堂先生在其文章里多次写下对家乡这两座高山的深刻记忆和美好眷念,尤其是在晚年,他在《我的家乡》写到“站在家乡的高山上往下看,人们就像蚂蚁一样小”,表达看淡名利、向往自然的超脱与豁达,形成其寄情山水,志向高远的“高地人生观”,影响了无数人。

    从故居大门出来,可见从“石起”山方向一路蜿蜒而来的溪流潺潺流淌,这就是语堂先生笔下美丽的花山溪。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们经常在花山溪里追逐嬉戏,经常看见盖有顶篷的小船飘荡在溪面上,篷顶一般有四五片,可收放在两边,也可将小船覆盖。这应该就是语堂先生文章里的“五篷船”吧。语堂先生十岁从平和到厦门求学,花山溪是唯一的水上通道。先生描写小时候常坐的五篷船,就是从花山溪一路飘下,看到“两岸看不绝山景、禾田,与村落农家”,“沿途风景如画,满具诗意”的情景,给后人留下许多美好的遐想。也许,家乡的山山水水,与语堂先生注定要连接在一起,在他深情的笔下,留下了一段段珍贵的文字,也将其深邃的思想和文化理念融入在坂仔小镇这片美丽的青山绿水里。

    今天的坂仔,又称语堂小镇,许多敬仰大师的脚步纷沓而来,许多乡愁的记忆在这里被人们谈起。中年的我,感觉越来越喜欢回到这个充满特色的小镇,喜欢陪着老父母聊天泡茶,喜欢坐在语堂故居的大树下听一听关于语堂先生的过往。走过千山万水的语堂先生,给世人们留下大量珍贵的文化书籍。他在自己的《林语堂自传》中写道“如果我有一些健全的观念和简朴的思想,那完全得之于闽南坂仔之秀美的山陵,因为我相信我仍然是用一个简朴的农家子的眼睛来观看人生。”这样的话语,不仅是一种高度的人生智慧,也是一种不忘初心的本分与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