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 柚都平和> 第44期>第4版
    第4版 :文化旅游
    《柚都平和》—平和人自己的报纸
    报刊搜索: 搜索

    厦门:林语堂生命的驿站

    作者:◎黄荣才 来源:柚都平和 时间:2014-11-03
    编辑:周艺桂 点击数: 字号:

    厦门对林语堂来说,绝对是个重要的生命驿站。从1905年,也就是林语堂10岁的时候开始,林语堂就和厦门结缘,在厦门开始他的求学之路。当林语堂从平和坂仔走向厦门鼓浪屿的时候,他也许还不清楚厦门会给他的人生怎样的影响,而这种不可预知的影响在林语堂生命的过程中日益凸显。

    林语堂当初踏上厦门的时候,还仅仅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求学。当初林语堂的祖父被太平军抓去当挑夫失踪以后,林语堂的祖母带着林语堂的父亲林至诚和另外一个儿子来到厦门,把林语堂的叔叔送给一个姓吕的医生,在后来的日子祖母重新改嫁给一个姓卢的人,而林语堂兄弟到厦门读书的时候,也经常去叔叔那,也就是吕医生家。后来那位叔叔去世了,但林语堂对吕医生的家人印象深刻,他在《京华烟云》里写到的曼娘、平亚之死等人物和事情都有吕姓医生家人的身影。

    从1905年到1912年,林语堂在厦门读书,寒暑假就在平和坂仔和厦门之间往返,厦门给林语堂留下的印象肯定深刻,但厦门对于林语堂来说,不仅仅是个求学的地方,他生命中至为关键的两个女人:陈锦端和廖翠凤让他和厦门的关联更深。陈锦端是林语堂的精神良伴,这位让林语堂在垂暮之年还激动不已的女人,没有和林语堂终成眷属,但在林语堂内心深处永远有一个位置。而廖翠凤,是陈锦端的父亲陈天恩作为拆散林语堂和陈锦端爱情的补偿走进林语堂的生活的。就是她那句“穷有什么关系”让林语堂大为欣赏,并且促使她最终成为林语堂的夫人,成就了一段佳话。1919年,林语堂和廖翠凤就是在厦门英国公会的礼拜堂成婚的,并且是从厦门上船开始林语堂到国外留学的旅途,当年他们上船的时候,父亲林至诚送到码头。儿子林语堂终于如他所愿到国外留学,但儿子的远离也让林至诚难免伤感,“父亲对我们双目凝视,面带悲伤”(《八十自叙》),挥手告别的他也许预料到此生彼此再也难于相见,想到这也许是自己和儿子、儿媳的最后一面。后来,林语堂在德国莱比锡得到父亲去世的消息。

    因为陈锦端和廖翠凤,林语堂对厦门的感情自然是柔情荡漾无法割舍的。厦门对于林语堂来说,还是个重要的避风港。1926年,因为直言批评北洋政府,林语堂被列入北洋军阀准备下手迫害的教授黑名单。林语堂做好随时跳墙逃走的准备,甚至做好一个绳梯子。后来他还是觉得不安全,就在林可胜大夫家里躲了三个星期。“由于朋友联系”,林语堂和厦门大学签订了聘约,前去厦门教书。相信这里的朋友应该是指林可胜大夫,林语堂藏在他家里,而当时厦门大学校长林文庆是林可胜的父亲,作为儿子向是校长的父亲推荐人才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林语堂回到厦门,不过他已经不是以学生的身份回厦门了,也不是走亲戚,他是应聘到厦大,同时延请了鲁迅、顾颉刚、沈兼士、孙伏园等名人到厦门,顿时形成了“半个北大搬到厦大”的情状。刚到厦大,林语堂也是雄心壮志,但因为复杂的人士关系、经费预算等等原因,鲁迅先行离开厦大去广州,林语堂也在1927年3月离开厦门大学去武汉。林语堂在厦门的日子又如惊鸿一瞥成为历史。

    尽管林语堂在厦门还有亲戚、亲属等,甚至多年之后林太乙姐妹有时候还以自己是厦门人自居,时常怀念厦门的薄饼、萝卜糕以及亲戚等,但这次离开厦门,林语堂和厦门就渐行渐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