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 柚都平和> 第391期>第4版
    第4版 :五江之源
    《柚都平和》—平和人自己的报纸
    报刊搜索: 搜索

    一道春风鼓角扬

    作者:⊙张山梁 来源:柚都平和 时间:2021-07-26
    编辑:庄玮 点击数: 字号:

    在历史的发展中,有些地方注定要被历史所关注。漳州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

    504年前,一代大儒王阳明从赣州挥师入闽,进军汀州,驻节上杭,入住杭城阳明门附近的察院行台,伏案拟制漳南平乱的具体措施。之后他深入漳州各营督战,取得立功第一仗的胜利,为其巡抚南赣汀漳等处,平定闽粤赣湘四省交界地区的山民暴乱奠定了基础和信心。

    89年前,一代伟人毛泽东同样从赣州出发,率领红军经长汀、上杭,神速向龙岩挺进。期间,毛泽东同志在上杭阳明门楼边上的“临江楼”会晤张鼎丞、谭震林,再次商洽了东路军进取龙岩、南下漳州事宜。之后,红军东路军一举克复龙岩,打开了东路军南进漳州的大门。1932年4月13日,东路军进漳部队在毛泽东等率领和指挥下,从龙岩出发,以破竹之势挺进漳州,于4月19日在天宝大山一带消灭了国民党四十九师张贞所部主力,4月20日乘胜攻克闽南重镇漳州。张贞率残部向漳浦、云霄、诏安溃退,从此一蹶不振。在漳州战役中,红军东路军除了歼灭大量敌军官兵外,还筹集现款100多万光洋,以及大批军用物资和苏区军民急需的西药、食盐、粮食等,并将其如数运往中央苏区,为中央红军以后取得第四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准备了充分的物质条件。

    历史竟是如此相似。无论是王阳明的“漳南战役”,还是毛泽东率领的“漳州战役”,漳州都在历史转折点上起着关键作用。

    “数峰斜日旌旗远,一道春风鼓角扬。”红军东路军进军漳州的伟大胜利,极大地鼓舞了闽南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增强了共产党人革命必胜的信心。红军主力回师中央苏区后,闽南地方党组织根据毛泽东等人确定的“发展闽南游击战争,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指示精神,及时进行战略转移,把漳州中心县委和红三团迁到平和、漳浦、南靖交界的山区,建立靖和浦边区苏维埃政府,继续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扩大红军武装队伍,开展闽粤边三年游击战争,使得烽火连天红。

    春来秋去多往事,硝烟散尽是和平。如今,行走在这块被革命烈士鲜血浸染的红土地上,处处可以领略到昔日的峥嵘岁月;谈吐诉说之间,时时可以感受到那曾经炙热的革命年代……

    平和县南胜镇的邦寮、欧寮以及相邻的漳浦车本、小山城一带,是当年闽南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1934年3月18日成立的靖和浦边区苏维埃政府机关就设在欧寮楼仔村;同年8月,中共闽粤边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在邦寮山召开,并成立了闽粤边特委。当时的邦寮、欧寮一带,就如延安的宝塔山,是闽南地区众多热血青年向往的地方。

    1935年秋,安厚镇田径村的女青年吴珠清,在一名红三团通讯员战士的引导下,萌生了革命信念。趁着中秋夜色,她与同村两位朋友,跟随红军战士来到南胜镇,走上心中向往的圣地邦寮山,光荣地加入了红三团。最初,吴珠清负责在军衣处缝制衣帽,不久后她便能只身深入顶楼、义路、山仔边等村庄,发动群众抗捐抗税,独当一面开展地方革命工作,与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那时,国民党实行移民并村、联保连坐的保甲制度,强迫邦寮、欧寮等靖和浦中心区的群众转移到南胜圩,并将他们的房屋尽数烧毁。吴珠清等女红军便隐蔽在被烧过的房屋里,等到天黑才下山向群众宣传革命思想,开展“抗捐抗税,抗抽壮丁”等工作。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红军与当地的农民建立了鱼水般的良好关系,使得革命拥有纵深发展的空间与基础。正如吴珠清后来回忆所言:“(革命)完全依靠农民。农民都很热情,我们的人一到,就给(我们)煮吃的……一次敌人驻村搜山,我们担心被敌人发现而不敢煮饭。群众不忍我们挨饿受冻,便千方百计给我们送饭。他们准备几颗蛋,一罐饭,用一根尖担装作挑柴,带上山给我们吃。”

    在当时,闽南地区有许多像吴珠清一样的青年纷纷加入红军,走上革命道路。据不完全统计,从1934年3月苏维埃政府成立到1936年夏,邦寮山下五寨、南胜的赤卫队从不足400人增加到2000多人,五寨侯门、南胜龙心等地,更是家家户户参加红军游击队。正是有了革命根据地这一坚强后盾,有了百姓源源不断的无私援助,才让红军不断发展,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可以说,人民群众是源源不断的革命力量,任何事业只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就一定能取得成功。昔日战争年代如此,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亦是如此,将来也必会如此。

    平和县文峰镇前埔村、三平村,也是革命老区基点村。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后,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清剿”,闽南红三团兵分三路,主动向外出击,壮大游击区、根据地。与此同时,遵照闽西南军政委员会“把闽西南连成一片”的战略意图,红九团1000多名战士从永定出发,转战于崇山峻岭之中,历经长途跋涉与艰苦作战,于8月下旬抵达平和三平寺,与闽南红三团胜利会师。此次会师,是福建三年游击战争时期红军规模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不仅打通闽南、闽西两个根据地的联系,还开辟了新的游击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中共闽粤边特委在前埔山前村为这两支兄弟的红军队伍历史性会师,举行了隆重的庆祝大会。当天,锣鼓喧天,笑声振谷,两支部队的战士们情意融融,相互介绍游击战争经验,共同描绘未来的光明前景。当地的老百姓也被这热闹的氛围所感染,纷纷加入庆祝大会之中,分享红军会师的喜悦。

    今天,曾经的庆祝会场旧址已矗起了一排排栉比鳞次的房屋,在绿树鲜花的映衬之下,格外明亮。只有留在旧祠堂墙上“当红军有饭吃”“团结起来,一起反对移民并村”等数条斑驳的陈年标语,还提醒着过往的人们,这里曾经演绎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红色故事。如今,走进山前村的农家,当地群众还会滔滔不绝地讲述一些上一代人口中相传的庆祝大会盛况,让你感受到这里的群众对红军的怀念与感激。秉承着红军当年勇于开辟新天地的精神,山前组开发山地发展经济,在红土地上实现绿色崛起,曾经的贫困村已然成为小康村,家家户户过上美好的日子。回荡在山谷之间的笑声,是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直抒胸臆的开怀大笑,而此时此刻我所听到的,却分明是当年参会红军将士对山前老百姓美好生活的点赞声。将士激昂的点赞声和百姓开心的笑朗声,奏响了向新时代前进最强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