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 柚都平和> 第385期>第4版
    第4版 :五江之源
    《柚都平和》—平和人自己的报纸
    报刊搜索: 搜索

    花山溪的坐船客

    作者:⊙阮海棠 来源:柚都平和 时间:2021-06-15
    编辑:庄玮 点击数: 字号:

    要说花山溪的坐船客,最有名气的当属我们的乡贤林语堂先生。

    “我在西溪的船上,方由坂仔至漳州。两岸看不绝山景、禾田、与村落农家——我每由本村到厦门上学,必须在江中行船三日,沿途风景如画,满具诗意……”

    这是摘自林语堂先生回忆录《少之时》中的一段文字,文中的西溪船就是我们的花山溪船,这段文字描述的就是少年林语堂坐我们花山溪的五篷船出外求学的铭心记忆。少年林语堂坐西溪船的神奇而又美妙的感受,实在是令人垂涎。然而此情此景,对于现在的我们,只能心存奢望却难以企及,因为我们花山溪上的桨声帆影早已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了。

    在那陆路交通十分落后的年代,水路船运是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解放前,往返漳州平和的主要运输工具就是我们花山溪的五篷船。那时候,我们的船主要是运载货物,很少载客。并非我们不愿意载客人,只因为那时出门旅行的人很少。基本只有两种人有出门,一种是做生意的,还有一种就是出外求学的。

    母亲说,我们的船喜欢载客,载客比载货划算,因为人比货轻,船吃水浅,基本不用疏浚航道、拉纤扛船。

    在我们船底人的眼中,那些坐船客都特别可爱,好像把我们当外星人,什么都新鲜,什么都好奇。不管是船上那些吃喝拉撒的物件,还是两岸竹树掩映下的田园村落,总是船头船尾地问个不停,走个不停,看个不停。到了晚上,潺潺的流水声让他们难以入眠,便吵着要听几段那满是风音水韵的船家故事。

    这些坐船客有时也烦人,时常也会弄出一些尴尬的事来。船上不比岸上,没有洗手间,也没有马桶,只有夜壶。这对不习惯水上生活的坐船客来说常会闹出一些尴尬的事来。那时,船客的饭食也是要船家包办的,不过船家只提供米食,菜食则需客人自备,由船家代煮。

    船费价钱往返有别,如果是从平和到漳州,因为是顺流,速度快,时间短,一天半可到达(如果是顺风,扬帆而行,一天即可),船费每人只需1个银元。倘若从漳州返平和,是逆流而上,船行速度慢,时间长,通常两天半才能到达。通常是第一天晚上至靖城,第二天晚上到宝峰,第三天晌午才回到小溪,所以每人要1.5元。

    据说那些急着从漳州回家的客人,大多会在洪濑口就上岸,自己步行两三个小时,当天就可回到小溪。

    其实,我们花山溪上也有船客如潮的时候,那就是每年的端午节前后和农历七月十九前夕。

    因为内地气温比沿海地区低,水稻长势慢,每年的五月初,我们平和的水稻尚未成熟,还是农闲时候,沿海地区却已五月人倍忙,进入紧张的收割季节了。于是在端午节前后,平和就有一大批勤劳又朴实的农民踊跃到沿海地区去打工——帮人割稻。这些农民多是来自平和的国强、安厚、大溪一带,他们相互邀约,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到小溪来包船出行,前往漳州、石码、海澄等地。我们管他们叫割稻客。

    每年我们花山溪船从平和载出的割稻客不下千人。割稻客很朴实,他们的行李几乎就是人手一只煤油桶。那煤油桶里装的是几件换洗的衣物和几把割稻的农具(个别手里还会提着一双木屐)。因为随身物品少,我们每只船可载割稻客25人左右。船费是每人50铜钱,而且米、菜都是割稻客自己提供。那阵子,我们的船一靠岸,各家的孩子就会被大人支使到码头岸上去守候,只要看到割稻客过来,就会争着往自家船上拉。不过,要说我们花山溪坐船客最热闹时节,当属每年七月十九的大众爷香客。

    在山格镇后街仔的慈惠宫,俗称大众爷公庙,供奉的大众爷是明代著名抗倭民族英雄戚继光。这里每年的七月十九都举行隆重的大众爷生日庆典活动,据说这个习俗从明朝就开始了。当时流行一句俗语——能吃能走,就要赴七月十九。一时间,成千上万的游客把山格镇的大街小巷挤得水泄不通。

    来自漳州、华安、浦南、长泰、石码等地的众多大众爷信士七月十五开始,就陆陆续续包雇了漳码船、北溪船、南靖船、长泰船、平和船等,浩浩荡荡奔赴山格慈惠宫而来。据说每年七月十九前后外地来山格的船只有三、四百艘,整条花山溪面上舳舻千里,帆樯如云。

    那阵子,客多船少,大众爷香客的船费也比平常要高出许多,而且米、菜全部是香客自备,甚至连船家全家人都可以吃香客的,到山格慈惠宫的香客倍受船家欢迎。

    1951年5月,平和至漳州陆路汽车客运全线通车,我们花山溪上的五篷船基本没有坐船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