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 柚都平和> 第382期>第4版
    第4版 :五江之源
    《柚都平和》—平和人自己的报纸
    报刊搜索: 搜索

    矾山不凡

    作者:⊙朱超源 来源:柚都平和 时间:2021-05-24
    编辑:庄玮 点击数: 字号:

    位于平和县南胜镇西南部的矾山,因盛产明矾而得名。此山峰尖耸如牙,过去也被称为“九牙山”,也有称“五牙山”。据正德《漳州府志·山川·南靖县》记载“五牙山,在县南九十里。此山产矾,旧时客旅置寮煮矾,今废。”五牙山即矾山,它以昂扬的姿态高耸在南胜大地上。如果算上大大小小的尖峰,称为“九牙山”也不为过,与“十八齿山”一样,山峰给人以一种险峻、高不可攀的感觉。

    其实,这座山的名气,还与一位叫李胜的人有密切关联。李胜,原名李志甫,坂仔山边埔尾人氏。元至元三年,即公元1337年,因不满元朝的残酷统治,李志甫率众在九牙山起义,杀出南胜县(今平和县),只捣漳州府,后来起义受到镇压,李志甫也被元军所杀。李志甫领导的起义震撼了元廷,为防再次生变,南胜县治搬迁至开阔地带小溪旧县,后又迁至靖城,遂改称南靖县。明正德年间才析出部分区域,在九峰大洋陂建立新县治——平和县。

    九牙山见证着历史的变迁,在平和发展进程的洪流中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

    认识矾山,并非一朝一夕。儿时,经常逗留于南胜,母亲的娘家就在矾山脚下,往往一过熟悉的梨子坑渡槽,拐个弯,就可见两根高耸的烟囱背后,一座巍峨的山峰耸立,那就是矾山。风和日丽,矾山在静默中显露它的肌肤,隐隐约约的灰白,在阳光照耀下更能勾勒出轮廓的美。后来从学校毕业参加工作,矾山峻峭的身影总是伴随着疾驰的车辆擦身而过。而今,昔日热闹非凡的糖厂连同那挺拔的烟囱都已从人们的视线中渐渐消逝,唯有这一座青山,容颜不改,依旧雄踞一方。

    矾山有意无意撞入眼帘,盛气凌人的姿态自然而然心生一种仰慕。曾经不止一次萌生出攀登矾山的念头,可惜终未能成行,因此,矾山的神秘总是萦绕在脑海中,总有悻悻然的感觉,它像一个大大问号,不住地驱使自己一探究竟。直至岁末年初的一次攀爬,近距离的接触,才对矾山有了全新的认识。

    行走在梵净寺后山的石阶上,潺潺的泉水沿着山涧缓缓流淌下来,举目远眺,晨雾笼罩着矾山,似有风轻拂,山的轮廓若隐若现,感觉其实矾山并不高呀,仿佛触手可及。山路随着山势逐渐变陡起来,人工开辟出来的山道,呈“之”字形向上。山幽林深,乔木比比皆是,除了偶尔密林深处传来鸟鸣声,剩下的就都是“扑哧扑哧”的喘气声了。登山的脚步慢慢放缓了下来,短暂歇息时,抬头再搜寻矾山,居然发现并非往矾山上爬,路线似乎发生了偏离!我们离矾山好像越来越远。

    惊愕之余,同行的向导解释了其中缘由。我们平日里所见的矾山正面由于山势陡峭,不易攀爬,得沿着附属在它旁边的山的脊部向上,再绕着后山的山路才能登顶。真是没想到,矾山居然给我们下了个马威,敢情我们爬了半天,还在它的边上晃悠!

    山脊线上,抑或是常年游人脚踩缘故,路不长草,歪歪斜斜地向上延伸,倒是松针、落叶掉落一地,随心所欲地掩盖着这条路,脚踩上去簌簌作响。山风凛冽,越往上气温感觉越冷。松柏、苦楝树顽强地向上伸展着枝叶,遮天蔽日,有点阴森森的感觉;刺竹林毕毕剥剥作响,几棵树形硕大的杨梅树,碗口粗的枝干,如打着太极拳,散漫地舒展着……

    穿过密林,顿时豁然开朗,眼前展现的却是另一番天地。阳光明媚,山顶空旷的平地连接住矾山山腰,矾山的主峰近在咫尺,山体成锥形,在它旁边,有个山头像只金蟾,翘首以盼。想认识矾山还得如此委婉,爬了一个多小时,我们才可以开始真正意义上攀登矾山顶峰,人群不由得骚动了起来。

    这是远古的火山口,千百万年来喷薄的熔浆已经凝固成石头,覆盖着整个山体,风化的石头,碎屑撒了满山头。瞥见了地质钻探留下的圆柱体石柱,那是对大山深处最亲近的问候,或许,山顶筒状的陡壁下面还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灌木丛中,偶有散落着几棵桃金娘,显得分外抢眼。石崖边上探出一棵树,白色的花缀满枝头,那是杜鹃花开得正艳。穿梭于苇海中,惬意洋溢于心头,瞧见了山顶上飘动的红旗,脚步就更轻快了起来。

    登上顶峰,俯瞰四周,一切尽收眼底。目之所及,所有的山峦都显得那般渺小,只是几痕线条,轻轻勾勒出它们的边界。山脚下的集镇,无论繁华与冷寂,孤傲的大矾山都默默地注视着。

    攀登,只在于把所有的负重都抛之脑后,寻求一种更旷远、更达观的境界。其实,顶峰前面的那面略低一点的陡壁,才是我们平时所见到的矾山轮廓。崖壁之间树木葳蕤,沟壑深邃,虽然有行人走过的痕迹,不过,我们就不再探究了,我想,留点念想,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