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 柚都平和> 第381期>第4版
    第4版 :五江之源
    《柚都平和》—平和人自己的报纸
    报刊搜索: 搜索

    聆听,一座农家书斋的述说

    作者:⊙石映芳 来源:柚都平和 时间:2021-05-19
    编辑:庄玮 点击数: 字号:

    灰色的瓦片,洁白的粉墙,屋脊画出了几道优美的弧线,两端似燕尾高高翘起,放眼望去,仿若展翅飞翔的雏燕。这是一座单层三开间的土木结构建筑,前后两进,中有天井和走廊,古朴又不乏精巧。这座房子的前身是一座农家祠堂,也是一所私塾,又名下书斋。书斋门口两侧种着两棵粗壮的铁树,浓绿的叶子似刀似剑,坚韧挺拔,颇有风吹雨打皆不怕的气势。左前方的空地上立着一座雕像十分引人注目,雕像是一位风华正茂的男子,身着笔挺的中山装,怀抱书籍,目光如炬,气宇轩昂。雕像的原型人物叫朱积垒,在平和这片热土上,这个名字震耳发聩,雕像底座写着他的生平简介。他的生命短暂得令人心痛,他的壮举却令人肃然起敬。下书斋的后面种有6、7棵木棉树,这高大挺拔的英雄树,像英勇的战士护卫着书斋。书斋静静矗立在树下,犹如一位慈祥的老人,一直沉浸在那风起云涌的往事里,你听,他正在轻轻地述说……

    1926年的秋天,金风拂过平和长乐这片热土。朱积垒这个热血澎湃的共产主义青年战士,从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归来,以中央农民部特派员身份,随北伐军东路军回平和县开展工作。他和福建党组织重要创建者罗明经过实地考察和深思熟虑,发现下坪村的这座农家书斋是个有利于革命活动的场所。闽南地区的农民,长期深受军阀、地主、豪绅的剥削压迫,过着苦难深重的日子,他们曾经进行过无数次的反抗,无数次的斗争,由于没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而失败。朱积垒利用陈彩芹在私塾教书的关系,在下书斋开办夜校,传播马列主义思想,做暴动前的发动工作。多少个夜晚,这个热血青年在书斋里慷慨陈词,传播共产主义,发动贫苦农民,进行社会调查,做阶级分析,评成分、造名册。长夜漫漫,摇曳的煤油灯火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这座古朴的农家书斋见证了一支红色队伍的发展壮大。在这里,贫苦农民看到了希望的曙光,爱国志士的革命热情被彻底点燃……

    1927年的9月,一面红旗高高飘扬在这座农家书斋的上空。中共平和县委和县农协会在这里诞生了,并以此作为中共平和县委领导机构的办公场所。中共平和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会上选举朱积垒、朱思、杨文元、曾浴沂、朱赞襄、陈彩芹、罗育才和叶锦章为委员,组成中共平和县委,朱积垒任书记和农协会会长。从此穷苦的平和百姓有了奔向光明坦途的领路人。

    1928年3月,平和大地春风和煦,春花烂漫,一个惊天动地的春天故事在这片红土地上上演了。7日下午,朱积垒领导的平和暴动指挥部在书斋前集结农军千余人,举行武装誓师大会,开启了福建革命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3月8日,朱积垒指挥1000余人的暴动队伍,分路向县城九峰挺进。他举起左轮手枪,打响了震撼全国的八闽革命第一枪。暴动队伍在朱积垒的带领下势如破竹,攻占县城,砸开监狱,救出被捕代表、农友和南昌起义军伤病员,焚烧县署和牢房,没收土豪劣绅的财产,分给广大贫苦农民。这次平和革命暴动是土地革命在福建开始的信号,是国民党在福建宣布死刑的先声。这座书斋刻录下这一声声响如洪钟的呼号,铭记下这一个个义无反顾的背影,见证了这划时代的革命飞跃。

    革命暴动后,这座书斋历经战火洗礼,但苏区人民缅怀革命先烈,向往革命事业,竭力保护着它的历史原貌。1961年5月,一面亮闪闪的牌子挂在了这座书斋的大门上,书斋成了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正门顶牌匾上罗明题写的“平和暴动纪念馆”几个大字,笔走龙蛇,遒劲有力。

    走入馆内,历史沧桑的气息迎面扑来。纪念馆是由《中国共产党平和地方组织的建立与农协会的兴起》《平和暴动是福建农民武装夺取政权的第一幕》《高举革命红旗前仆后继坚持斗争直至全国解放》三大部分内容组成。里面陈列着扁担、锄头、斧头、砍刀、鸟铳、梭镖等农具和打猎工具,还有红军帽徽、军装、海螺等军用品,这些大大小小的革命文物共计六十多件,还有图片、照片数百幅。看着这些锈迹斑斑,发黄破旧的物件,不禁心潮澎湃,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耳畔响起了声声螺号,隆隆枪炮声。眼前闪现出了一个个浴血奋战、前赴后继的不屈身影。

    昔日刀光剑影,历史如泣如诉,今日时光峥嵘,日子如诗如歌。从此,凄风苦雨一去不返,发展中的红土地山欢水笑,从此,枪林弹雨销声匿迹,前行中的红土地国富民强。这里的一草一木镌刻了志士的英姿,这里的一山一水铭记着英雄的恩情。

    如今,当人们走进这片红土地,走进这座历经血雨腥风的书斋,走进这座铭刻历史的纪念馆时,那一声震撼全国的枪响,仍旧时时在灵魂深处嘹亮,那一群浴血奋战的身影,仍旧时时在记忆之中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