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 柚都平和> 第373期>第4版
    第4版 :五江之源
    《柚都平和》—平和人自己的报纸
    报刊搜索: 搜索

    家乡的年味

    作者:⊙林秋辉 来源:柚都平和 时间:2021-03-22
    编辑:庄玮 点击数: 字号:

    小时候,过年是种期盼。

    过年了,家家户户门上都贴红彤彤的春联,屋檐下挂上各式花灯。花灯式样繁多,有玲珑剔透的宫灯,有代表吉祥富贵的荷花灯,有身影婆娑的仙女灯。我最喜欢的是爸爸特制的兔子灯,红红的大眼睛,调皮裂开三瓣嘴,一身雪白毛茸茸的身子,漂亮极了。春节小孩子可以到处串门走亲,还会收到大大小小的红包,有了红包便可以去买自己平时喜欢吃的各种零食,买烟花鞭炮。

    春节最热闹的是大年初一“攻炮城”。天一亮,中学大操场就聚满了十里八乡的人,大操场中间竖起一根约十几米高的木杆,木杆顶端横挑着两个大铁桶,铁桶上贴上印有城墙图案的红纸,便美其名为“城”。铁桶里装满了鞭炮,谁能把点燃的鞭炮准确地抛进铁桶,引燃桶里的鞭炮,就算攻城成功。成功者有奖品,虽然奖品只是两个热水瓶,或者是几条毛巾,但人们兴致不减,一个接一个地把鞭炮往铁桶里抛。我们小孩子力气小,只是一个劲地拍手欢叫助兴。突然,乒乒乓乓鞭炮声在铁桶里震天般响起,霎时间铁桶里烟雾腾起,有人攻城成功了,成功者奔跑尖叫声,围观群众欢呼声、小孩子银铃般笑声,操场里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攻炮城”习俗据说是郑成功为了训练水师而演变而来的,数百年来,它成为闽台民间春节间不可缺少的民俗活动,成为一种春节里的年味。

    长大后,年味是一种记忆。一家人团团圆圆在一起吃丰盛的年夜饭是春节里最为重要的相聚。吃年夜饭不只是一场聚会,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民俗的赓续。吃年夜饭本地人也称“围炉”。围炉就是吃年夜饭时在席边放上一个大火炉,炉里木炭烧得通红,既可取暖御寒,又寓意今后生活红红火火。随着现代生活的匆忙,许多传统的民俗文化在现代变得简单或忽略。比如在吃年夜饭时还烧一盆火炉的习俗现在已很少见了。

    今年由于疫情影响,返乡的人少了许多,大街上显得有些冷清。逛街的人基本都佩带口罩,口罩,成为今年春节的一道风景。我侄儿响应号召,今年在广州过年。大年夜他用微信发来与女朋友一起在宿舍吃火锅过年的情景,看得我老母亲欢喜得泪汪汪。看到孙子平安无恙,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我们分别和侄子视频,云相聚,让天各一方的家人们仿佛还在一起“围炉”聊家常。

    春节闲暇时,无意间读到我的乡贤林语堂先生写的散文《庆祝旧历元旦》,感慨万分。大师出生于平和坂仔,秀美的闽南山水温润了大师情感,闽南风俗已融入大师血液里。春节,已经成为每个中国人一家团聚的心灵归宿。千百年来,不管走在何方,春节到了,年味就会在家乡流动,家乡就会在年味中浸润,变成无法忘却的乡愁。诚如林语堂所描述那样:最后放弃科学理智,在一片鞭炮声中,自觉地坐下来愉快地吃起年夜饭,满心欢喜地和大家度过一个欢喜祥和的传统春节。

    也许,这就是心里的过年情结,这就是家乡不变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