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 柚都平和> 第372期>第3版
    第3版 :综合
    《柚都平和》—平和人自己的报纸
    报刊搜索: 搜索

    大山深处当“牛倌”,一年打理近6000头牛。曾武平—— “牛状元”是这样炼出来的

    作者: 来源:柚都平和 时间:2021-03-16
    编辑:庄玮 点击数: 字号:

    平和县九峰镇有一个年轻的“牛倌”,一年要打理五六千头牛。他是怎么做到的?3月10日上午,记者踩着明媚的阳光来到九峰镇上仓村,在远离镇区20公里的东鲁畜牧养殖场里见到了这个年轻人。牛倌的名字叫曾武平,虽说才三十出头,却已经熟练掌握了一整套养牛技术。

    东鲁畜牧养殖场位于上仓村外一处山脚下,紧靠九大线公路,交通便捷,山清水秀,一条小河潺潺流过。走进畜牧场见到曾武平时,他正在给新进的一批牛喂养干草(如图)。“我的场里的牛不是闽南本地的水牛,大多是来自北方新疆、内蒙古牧区的,也有云南的,最多的是东北良种牛。”曾武平介绍说,“眼前新进的这一批牛有50多头,刚从内蒙古运到我们这个深山里来,大货车要马不停蹄连续走三天三夜。”

    新进场的牛首先要做好消毒、打针防疫,照顾好饮食过渡。“经过长途运输的牛,不能一下子让它吃太饱,也不能直接吃精食,只能吃些清淡的干草料。注意观察一段时间,等发现它们适应了本地水土,才能让它吃玉米、酒糟等大餐。”

    养殖场占地面积80亩,分拴养区、散养区、堆料区、粪肥加工区,场区建设规划有序,十多个住场工人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安祥进是场部的养殖工人,老家是云南的。“他在老家就是一个养牛能手,我们场需要这类技术工,就把他招来了。”曾武平说,“喂水、供料等养殖工序都实行智能化管理,粪肥实行机械化处理,普通工人不需要很多。”

    养殖场从外地牧区收购的牛都是成品牛,大的有七八百斤,小的也有四五百斤,经过曾武平的精心喂养,一般3至4个月就可出栏,年可出栏4批次6000头上下。“每头牛每天投放的各种饲料差不多60斤,投入的费用可不是一个小数字,当然了,这些牛也不是白吃的,它们每天可以长膘1公斤。”曾武平如数家珍地说,“符合出栏的牛,厦漳泉销售一部分,80%销往广东潮汕地区,供不应求。”

    谈及养牛经历,曾武平脸上挂着淡淡的自嘲,说自己以前不爱读书,没上大学,从父亲手里接管养牛场后,生怕管理不好,就自己驾着车四处取经,江西、贵州、云南、广西等地畜牧场跑了一大圈,“在地图上标注地点,一个地方接一个地方跑跑看看,反正还年轻,为了学习经验,不觉得累!”

    得益于现今通讯网络的发达,曾武平经常通过微信视频与各地畜牧场主聊天,探讨养殖管理经验。“一头牛值一两万块钱,不好好学习经验可不行!”

    在养殖场里,一台铲车正在堆肥,经过加工的牛粪堆成小山,有工人正在装袋。“牛粪深加工变成有机肥是我们养殖基地的延伸发展项目,总投资600多万元,年产有机肥15000吨,这一项目实现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促进企业增收、促进企业环保提档升级、促进果农增产增收、助力贫困户增收脱贫的多赢目标。”曾武平高兴地说,“以前牛粪成堆,只能运送到自己的林地,山路不好走,处理很麻烦,后来通过摸索试验,掌握了牛粪的生物发酵技术,让牛粪变成软黄金,心里才松了一口气。”

    据了解,东鲁畜牧养殖基地已成为福建省副食品调控基地,是当地精准扶贫项目之一,采取“公司+基地+贫困户”模式,与10户贫困户签订产业帮扶协议,聘请有劳力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到该公司就业。除了尽力帮扶贫困户,养殖场还对附近的村道、桥梁建设承担企业责任,奉献一份爱心,去年新冠疫情暴发期间捐款10万元。

    ⊙罗龙海 黄水成 李嘉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