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 柚都平和> 第39期>第3版
    第3版 :综合
    《柚都平和》—平和人自己的报纸
    报刊搜索: 搜索

    庄上城可能是天地会城堡

    作者: 来源:柚都平和 时间:2014-09-29
    编辑:周艺桂 点击数: 字号:

    位于灵通山脚下之平和县大溪镇由叶氏后人聚居的庄上城,外界一直名之为庄上土楼,但这一称谓素来被居住在这座土楼里的叶氏后人所拒绝,从土楼落成到今天的300多年间,他们都称之为庄上城。这里的“城”与“楼”的分野,并非仅仅是称呼名谓不同那么简单!它反映的其实是对这座土楼来历底细的知与不知。知者名之为城;不知者,则仅仅从其建筑形态上判断而呼之为楼。从这点不同入手,笔者研究后发现:庄上城可能是与天地会有关的一座城堡。

    根据世居于庄上城里的叶氏后人所说,这座“城”的建造者是当地叶氏十世祖叶冲汉。这在大溪叶氏族谱中有记载。笔者虽无缘见到这册族谱,但在由大溪叶氏后人叶长生、叶红光、叶敬宗为漳州市政协编著的《漳州传统古村落》一书所撰的《大溪镇庄上村》一文中,笔者见到这样的文字:“族谱记载筑楼者名为叶冲汉”。

    关于叶冲汉,笔者尚未在主流的正史里见到记载,但他在大溪叶姓氏族中却如雷贯耳。《大溪镇庄上村》一文中涉及他的文字颇多,例如:“叶冲汉,名崇业,秉性刚直守信,广交天下义士,与郑成功部将万礼结为兄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始建庄上大楼。”再如“此人加入反清复明的天地会”云云。

    天地会也称洪门天地会、三点会、三合会等等。是明末清初建立的一个以反清复明为宗旨和奋斗纲领的秘密结社组织。根据中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罗炤等专家的研究,漳州南部沿海山区,包括东山、云霄、诏安、平和是天地会的发源地,创始人为“以万为姓集团”中万五道宗等人,起源时间在清顺治年间。因为“以万为姓集团”在顺治七年(1650年)就出现了,主要成员包括万礼、万义、万禄、万五道宗等。发现于平和县高隐寺的天地会“海底”(秘籍会册)证明,天地会创建地就在高隐寺。证据是“海底”中有如下所载:“万道宗主持五祖(到)上(仙)岩关圣帝君前立会,约定暗号,令旗宝剑。后五祖在三点地(之)上仙岩、高隐岩、长林岩三合会。众僧密拜立天地(会)在高隐岩。后分开(到)各省召集起义……(括号中文字为笔者所加)。”另外,有一方现存于高隐寺,上刻“伍和尚结义立会志·甲天寅地”十二字的石碑也可佐证。

    高隐寺亦名高隐岩,与庄上城同处一个乡镇,距离庄上城约10公里,位于庄上城东南方的天马山上。另外,在与高隐寺相距1公里和约4公里处又分别有现属诏安县的长林寺,和现属云霄县的上仙岩(天地会创立时还没有云霄县)。这三座岩寺呈不等边三角形,都与天地会的创会有关。这应该也是天地会又叫三点会、三合会的最初来源。长林寺和高隐寺都由万五道宗筹建。前者建成于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后者建成于1674年。

    万五道宗本名张木,与后来成为郑成功五虎将之一的张耍是堂兄弟,出生地都在平和琯溪延安楼(今平和县小溪镇新桥村后巷),一样在其孩提时期因故分别过继给诏安县二都九甲社(今属诏安县官陂镇)两个张姓人家为养子。后来张木(到九甲后改名张百通)出家为僧,法号道宗(另有法号万云龙、达宗等);张耍上山当绿林,劫富济贫。嗣后,两人又与郭义、蔡禄等一十八名志同道合者歃血为盟,结拜金兰。大家亮出生辰八字后,张耍为大,是为万一,又名万礼;郭义为二,于是改称万二或者万义;蔡禄为七,从此便是万七,又叫万禄;道宗排序老五,于是就叫万五。在喝下鸡血酒之前,大家约定:取万为姓,共襄反清复明义举。再后来,万礼、万义、万禄等都加入郑成功的反清复明队伍;而万五道宗则成了郑家军的法外军师。

    《大溪镇庄上村》中还有这样的文字:“此人(指叶冲汉)加入反清复明的天地会,与郑成功部将张耍(又叫万礼)结拜。”再载:“叶冲汉:名崇业,秉性刚直守信,广交天下义士……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始建庄上城。”又载:“因有结交关系,张耍特别允许叶冲汉耕田免交田租,并任他为收租特派员。当时许多佃农交不起。后来,叶冲汉出一告示:若佃农将田归我,一担给五块白银。田归还佃农耕作,收三石谷,佃农得二石、一石交田租,当面立田契。告示一出,远近佃农纷纷将田卖给叶冲汉,换回田契。于是,大溪境内良田大部分归叶冲汉所有了,田多钱就多,有了钱就开始筹建庄上城。”又载:“叶三:冲汉公之子,字之荆,协助万礼在平和、诏安筹措军饷给郑成功军队,受南明皇上赠封‘乡大宾例赠武德将军’。”

    这些文字,提供了以下信息:其一,叶冲汉是郑家军的五虎将之一万礼的金兰兄弟;其二,叶冲汉是天地会中人,而且他的儿子也可能加入了天地会;其三,庄上城的建设资金,来自叶冲汉替郑成功收取田赋杂税承包外的收入,以及他利用充当郑氏赋税代征人的身份和地位,趁机大购良田,又将田交给原来的田主继续耕作,收取田租致富。

    以上文字窃以为有真有伪。比如庄上城的建设资金的来历就大可质疑。据《先王实录》载:郑成功确实于南明永历六年(公元1652年)十一月派万礼与黄兴率大军“往诏安九甲、平和等处略地措粮”。郑成功的战略意图是把闽南山区视为其反清复明的战略后方深耕经营。这也正是他挑选老家在平和,第二故乡在九甲的万礼去建立战略后方的根本原因。但万礼却没能真正领会郑成功的战略构想。只在九甲、大溪呆了不到三个月,其间还去攻打广东揭阳。尽管打了胜仗。但班师回到郑家军大本营厦门后,郑成功却大发雷霆:“藩召集责之曰:‘未闻帅令,擅自归回,是欲何为?’”并严查打揭阳和撤回厦门是谁出的主意。待弄清出馊主意的是部将王怡、卢若骥后,当场下令把王怡处斩了,卢若骥责打军棍后革职;万礼与黄兴也受到降级处分 (见罗炤《天地会探源》)。

    从这个史书记载可知,叶冲汉的金兰兄弟万礼只在平和与九甲呆了不到三个月。如果叶冲汉仅仅凭其与张耍结拜的关系,而自己非天地会中人的身份,在万礼走后,能替郑氏集团收得来田赋杂税吗?那个时候,平和与九甲一带,统治权可是“三日清四日明”哪,交租纳税人会只顾忌以忽来忽去郑家军为后盾的叶冲汉,心甘情愿地交粮交钱?还有,庄上城始建于1654年,仅在万礼赋予叶冲汉代征税赋和免交田租不到两年内(1652年11月到1654年),就是叶冲汉有三头六臂,以当地处于山区,落后的经济基础,能完成郑成功的收赋任务就不错了,怎么有可能盈余充当建城资金?况且其间叶冲汉还购买了大量良田,耗资不菲。而这些良田顶多有三季收获,靠田租又能收入多少谷子?用这些谷子又能换得几多银两?

    照我看来,庄上城的建设资金另有来路。要嘛不靠代收税捐所得,要嘛另有出资建城人。最有可能的是该城是郑成功构建战略后方的一个组织部分,由郑成功或万礼或天地会出资兴建,目的就是在闽粤交界处的山区构筑一个后方体系,以备战略之需。这个体系由高隐寺、长林寺、庄上城等互为犄角组成。这才会有叶冲汉把土楼建设得像一座城那么大,才会有庄上土楼占地34650平方米,建筑面积9000多平方米,楼内建筑分内外两环,共有147开间房,最多可住4000-5000人。土楼虽属全封闭单元式结构,但各单元的廊道相通。土楼一共设立了六个楼门,内里挖掘了4口水井;楼墙上设有射箭和鸟铳发射的孔口,兼有防卫、防水、防火功能,楼前还有练武馆和练兵场。该楼还与后建的岳钟楼、漕洄楼、恒升楼连为一个葫芦形环卫体系。俨然一座坚固的军事要塞。

    其实,类似于庄上城这种性质的城堡,于清康熙年间在当时的诏安九甲社也建了一座。据罗炤的《天地会探源》记载,是万礼出资让养父张子可建的,名为“崇福楼”,选址于大山沟里。楼建成后万礼和万五道宗经常住在这座楼内。万礼的后人在楼后拓建了一座万古庙,供奉万礼和万五道宗。崇福楼楼外有一个小山头,原为万礼的军营所在地。军营地下埋有竹筒取水。1990年代原来营房的围墙、房基都还看得清楚。

    呼应拙文开头。显然,庄上土楼的建设者和他的后代子孙,都知道这座土楼的真实来历与建设用途,所以就称其为庄上城,并且一直沿袭到今天还在坚持。当然了,现还居住在庄上城里的叶氏后代,大都变得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