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 柚都平和> 第364期>第4版
    第4版 :五江之源
    《柚都平和》—平和人自己的报纸
    报刊搜索: 搜索

    芦溪咸菜赛珍馐

    作者:⊙萧镇平 来源:柚都平和 时间:2021-01-11
    编辑:庄玮 点击数: 字号:

    芦溪,是平和老家一个镇的名字,亦是一条河流的名字。

    清道光版《平和县志》卷一山川中记载:“芦溪,源发双髻娘、铜皮、三团、自漳汀流入坪洄。南行至赤石岩下,与河头水会出三河。”

    每当说起芦溪,牙根立马一阵酸爽,因为想起了咸菜。咸菜,有些地方也叫酸菜,以酸、咸为特点。以前,在那个物质十分匮乏的年代,咸菜是许多普普通通家庭饭桌上的配菜,而芦溪就是以盛产咸菜称著。

    芦溪位于平和西北部山区,地属韩江上游。常年雨水充沛,种植蔬菜条件十分优越。生长在这里的芥菜茎长、叶大、质柔软、味鲜嫩,适宜加工腌制,芥菜腌制成咸菜,成了百姓餐桌的最爱。

    《平和县志》记载:“平和县西半部农民在冬季大种芥菜、萝卜,收获后腌制咸菜、萝卜干已备全年食用,芦溪咸菜,享誉海内外。”

    平和民间素有“吃蕃薯配咸菜”的习俗,如今虽然蕃薯少了,白米多了,但芦溪咸菜依然是人们津津有味的配饭及做菜食材的佳品。

    关于芦溪咸菜的起源与发祥,莫衷一是。有一种说法是,早在元末明初,现居住芦溪地区的叶姓、陈姓等先民,先后从永定、同安等地迁徙而来,开荒垦田,繁衍生息。由于芦溪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与周边乡镇距离远,物资交流困难,每家每户都必须备办常年的粮食、果蔬。于是,利用从祖地带来的腌制方法,把自家种植的芥菜加工腌制,以备不时之需。芦溪咸菜生产带有群体性,各村各户的农户都长于此业。长年累月,各家各户互相交流经验,切磋技术,芦溪咸菜传统的腌制技艺就这样形成。

    芦溪咸菜历史悠久,自明、清以来,芦溪200多个自然村都广泛种植芥菜,加工腌制咸菜。当地百姓自种、自制、自食咸菜,有的还拿到周边村镇出售和做为伴手礼馈赠亲友。清末民初,冠以产地“芦溪”名称的咸菜在闽南地区已负有声誉。

    在芦溪,家家户户都有几个菜坛子,里面装的就是咸菜。腌制芦溪咸菜的秘诀之一就是适时采摘。经过一次霜冻过的芥菜腌制咸菜最好吃,味道发甜,但芥菜又不能长期放在地里霜冻,多次霜冻过的芥菜腌制出来的咸菜质量并不好,容易烂。每年第一场霜后,是芦溪人腌制咸菜的繁忙季节。

    芥菜的种类很多,芦溪主要种植“大板青”和“薄甲”两个芥菜品种。芦溪咸菜腌制选料讲究,制作精细,要精选芦溪产的芥菜,经过砍菜、去杂、剖菜、晾晒、揉搓、菜、贮存等多道工序。

    咸菜腌制过程并不复杂,把晾晒后的芥菜要加入粗盐进行人工的揉搓,把原本青绿色的芥菜搓揉到深绿色程度,俗话说“熟了”,这样再把一棵棵芥菜卷起来,放进菜坛里。坛底先铺盐,一层菜一层盐,瓮面再铺盐,瓮品用柔软的菜叶封闭,多重封口,约20至30层。贮藏半月时间称“新咸菜”,即可食用。贮藏1月之后,咸菜才产生“甘酸甘甜”效果,为最佳食用时间。

    “芦溪咸菜”以酸味浓郁称著,1993年,在福建省名优特产品展销会上,芦溪咸菜获“最畅销产品”奖。2012年“平和芦溪咸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确认,2018年6月,芦溪咸菜腌制技艺被评为漳州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芦溪咸菜赛珍馐,芦溪咸菜饭、咸菜炖春笋、咸菜龙骨汤、大肠咸菜、咸菜炒蕨菜,芦溪咸菜素有“百搭”之称,意为用芦溪咸菜搭配什么都令人酸爽开胃,无不大快朵颐,大呼过瘾。在当下盛行农家菜的时代,芦溪咸菜不但一道难以抹去的乡愁,还是味蕾的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