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 柚都平和> 第363期>第4版
    第4版 :五江之源
    《柚都平和》—平和人自己的报纸
    报刊搜索: 搜索

    一张照片的漫想

    作者:⊙叶燕芬 来源:柚都平和 时间:2021-01-04
    编辑:庄玮 点击数: 字号:

    晚上,吃完晚饭,习惯性地拿起手机逛微信朋友圈,给同事、朋友们点点赞,欣赏欣赏朋友们晒的各式美图以及各类知识、动态。有晒周边游晒美食的;有晒明星名人动态国内国际形势的;有晒好书晒鸡汤晒名言警句的;有晒弹琴跳舞书法绘画插花才艺的,顿时有种足不出户尽知天下事的满足感。在纷纷扰扰的众多美照里有那么一张原创照片我看了格外有感觉,它让我想起小时候去外婆家玩耍的快乐时光。

    照片拍的是一处黑色的老屋檐,狭小的天井露出一小块白色的天空,一小簇不知名的蕨类植物向阳而生,一叶略长两叶略小,长在天井的屋檐上,显得那么脆弱娇小又那么顽强和生机勃勃。我猜测,那天井应该是闽南农村里最常见的那种土楼里的天井。那簇小绿蕨真是个幸运儿,它能长得那么翠绿那么娇嫩,大概是因为长在那里既能享受到大自然阳光雨露的恩泽,又能吸收到人间烟火的温暖气息,最重要的是有老屋檐为它挡住外面风刀霜剑的摧残。所以,显得如斯绿意盎然。

    我仔细端详着照片里古朴老旧的屋檐,真像啊,真像我外婆家的天井。外婆家住余庆楼,小时候我特别喜欢去乡下的外婆家玩,土楼前清澈见底的溪流,房前屋后成群的大白鹅,一只只带小鸡崽的母鸡,田埂上水坑里的大水牛,还有那欢快地跑来跑去的各色狗狗们。一切的一切看起来都那么有意思,真是阡陌交通鸡犬之声相闻,每每令我流连忘返。

    记得余庆楼里有一口井,刚好在外婆家门口,外婆每天在那里洗菜、洗衣服特别方便。外婆家里有一口大水缸,舅舅每天都从门口的水井里提上些水来挑回家泡茶做饭,清洁的井水自带着些许甜味,丝毫没有消毒水的味道。夏天从田地里劳作回家还直接舀起来就喝。那时候农村做饭都是烧柴火,有稻草,有芒萁,还有竹子,但这些东西不禁烧,煮饭炖肉就需要烧树枝和劈柴。所以地里长出的东西一点都不会浪费,从粮食到稻草全部物尽其用。农村的夜晚,星星格外多,各种不知名的昆虫叫得特别欢。那时农村还没有电,昏黄的油灯便将长长的人影投映在墙壁上,大人们围坐在一起拉家常,小孩子也没有写不完的作业,正好可以出门凑在一块玩耍,或在土楼里玩捉迷藏,或跑到村头的晒谷场里撒欢,直到大人们高声喊着才依依不舍回家睡觉。

    日常用品也同样大多来自亲手制作,笤帚是用茅草捆扎成的,把葫芦一分为二就成了水舀子,枕头里装的是泡过又晒干的茶叶,竹叶子洗净后可以当成笼布用来蒸馒头包子和糯米团子,还能把藤条编成篮子,把竹子劈成条编成簸萁,劈成更细的条子编成各种各样的器皿。外婆家的桌椅板凳,迎门橱、大衣柜全是外公自己一件件打制的,所有的家什都显得十分古朴,而又经久耐用,即使破损了也会修修补补继续使用。水瓢摔裂了,外婆会一针一线地缝补起来,锯齿状的线脚好似给舀子添上了彩色的花边,显得格外有韵味。记得我上学玩的第一个毽子是外婆给我做的,舅舅杀了家里打鸣的大公鸡拔下最漂亮的尾羽,外婆戴上铜顶针,用碎布料包了一个方孔铜钱仔仔细细地缝制而成。饱含爱意做成的毽子既漂亮又稳当好踢,我常带到学校里玩同学们都羡慕不已。

    木心先生在他的《从前慢》里说:“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是啊,以前没有高铁,没有电脑,没有手机,日子照样很充实,就好似撒下一张粗格子的渔网,只捕大鱼不捞小鱼,而现在人们的生活快得都嫌4G慢,恍若在用密密匝匝的细网捕鱼,连鱼孙子都不肯放过。我们貌似满载而归,实则是在涸泽而渔,在透支我们的精力与未来。

    随波逐流式的奔忙,让我们无暇编制温馨。不再有粗糙的水瓢,不再有密密的针脚,日子似是没了魂魄一般,只是在匆忙间忽明忽暗地闪过。生活之网越是繁杂,越是细密,我们就越会感到窒息,顾不上闻花香听鸟鸣,顾不上观流云赏晚霞,也没了吟诗作赋的闲情逸致,四季化作了日历牌上的数字,岁月变为了屏幕上的闪烁。

    真怀念旧时光,可再也回不到从前,徒留怀恋与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