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 柚都平和> 第359期>第4版
    第4版 :五江之源
    《柚都平和》—平和人自己的报纸
    报刊搜索: 搜索

    灵通秋思

    作者:⊙石映芳 来源:柚都平和 时间:2020-12-08
    编辑:庄玮 点击数: 字号:

    灵通,乍一听到这两个字的时候,我的脑海里马上浮现出了李商隐的一句诗:心有灵犀一点通。这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勾起了我的无限向往。第一次看到灵通山是在同学赠送的照片里。师范毕业前夕流行写毕业留言及互赠照片作为留念,说来真巧,有三个同学送给我的照片都是在灵通拍的,他们还都不是平和人。由此可见,九十年代,灵通山在漳州已经是名声在外了,而那时我还从未到过灵通山。第一次上灵通是带着五岁的女儿去的,孩子懵懂好动,总担心有个闪失,一路上目光都落在她身上,灵通山对我来说只能是犹抱琵琶半遮脸,不识真面目。 这个秋日与一群志气相投的友人相约登上灵通,终于可以开启一场酣畅淋漓的徜徉。

    从青云宾馆出发,一路拾级而上,深秋的山风拂过山林草木,仿佛时时吟唱着清丽的小诗。清爽的凉意如藤蔓般蔓延,缠上人衣,惬意无比。较之其他季节,天空越发高远,云朵越发淡薄,花朵逐渐稀少,枝叶逐渐疏落,秋日里所有的事物,都在做着删繁就简的事,却显得更为高洁,别有一番韵致。

    灵通山因最早满山枫树,因而得名大枫山,如今山中已存枫树为数不多。偶见枫树鹤立鸡群于这灵秀奇山,虽只一两株,明艳艳地立在众多树木之中,却也能教人一眼万里皆秋色,秋日光线越过枫树,变得暖意融融,仿佛故事里的遥远回忆。

    在这里,登山的人总是要被什么绊住,有时是有序罗列的奇峰,有时是鬼斧神工的怪石,有时是珠玉四溅的飞瀑,有时是古香古色的神庙,有时是朦胧缥缈的云海……这些灵气四溢的美景,像是突然拦路的劫匪,灌醉了你的眼眸,迷幻了你的感觉,打劫了你一段清甜的时光。

    灵通山以狮子峰、紫云峰、玉屏峰、栖云峰、擎天峰、大帽峰、小帽峰七峰著称。这些奇峰栩栩如生,浑然天成,不由让人赞叹天地造化之精妙。山峰是如此神秀,石头亦是千奇百怪、惟妙惟肖:观音布施、神龟探路、猛虎守峡、石蝉饮露……听其名,便能想象其形。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给这些石头注入了鲜活的灵气,而名人雅士题字的摩崖石刻,更是赋予了石头隽永的内涵与神韵。

    林木葱郁纵深,石阶铺成的山路蜿蜒崎岖,一路山泉涓涓,飞瀑涟涟。虽是少雨的秋季,我们还是看到了几处水势较大的瀑布。清澈的水流奔突而来,激荡而下,拍打着石壁,水花欢腾跳跃,颇有气势。这一路不绝于耳的泉鸣瀑响凸显得山林更加清幽,霎时将心中的尘嚣涤荡一空。

    灵通山上寺庙众多,最著名当属灵通岩寺。寺内神佛端坐,法相庄严,信众如织,香火鼎盛,梵音袅袅。当手中的清香燃起,闭上眼,瞬间欲念消失,是非远离,睁开眼,云白风清,刹那间豁然开朗。经过梵音的浸润,整个人都柔和了:眼柔和了,见一山一水,都是诗;耳朵柔和了,听俗世之音,皆为歌唱;手柔和了,所触之处,皆能生花;心柔和了,便装下世间万千静好。

    到了下午,天彻底阴了下来。山间的云雾逐渐浓厚,蒸腾翻滚。站于高处眺望,似缥缈仙境,又似潮起浪涌。着实让人领略到了灵通四绝之飘云的魅力。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越往高处走,云雾越浓。走入云深处的人,衣衫鬓发俱湿,但眉目更清亮,心中油然而生万千诗情。

    背倚山林,面朝云海,从这里走出来的人,必定有大山的坚定与云海的磅礴。例如被称为“灵通之神”的黄道周。

    黄道周,明朝大学士。灵通山就是因他题写的“灵应感通”碑文而得名。黄道周20岁曾在灵通山读书,被贬职后回漳浦时又到灵通山,邀来徐霞客等名人好友,吟诗作赋。

    所有的景点中,我最向往的是黄道周读书处。在当地友人的指引下,我们来到一个石洞里。石洞很浅,置有几条简单的石凳,就在这极其简陋的环境里,黄道周面壁苦读了两年的诗书。站在石洞前,极目四望,我眼前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少年黄道周背负满满的书箱,深一脚浅一脚,从远处曲折的山路走来,走向了属于自己的世外桃源。

    家在漳浦的黄道周为何要选择他乡的灵通山隐居,这与朱熹选择武夷山居住、办书院应是相通的吧。灵通的这一方奇山秀水给予他一种精神上的趋向与指引,像一盏灯,一束光。读书时,给他力量灵气,被贬时,抚慰了他受伤的心灵。他在《梁峰二山赋》一文里吐露出这样的心声:信清明之在躬,虽遁世其何闷乎?在这灵应感通的神山里,他把一个人的山河岁月过成了辽阔天地。

    游历至此,突然心生一念:垂暮之年,也要学深林高士,在灵通山上结庐而居,侍弄田园,亲近草木,逍遥自在。若干年后,倘若你在灵通山上,遇见一个苍颜鹤发的老妇,颤巍巍打开柴扉,邀你喝茶时,请不要诧异,那就是我——恋上灵通山的石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