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 柚都平和> 第355期>第2版
    第2版 :综合
    《柚都平和》—平和人自己的报纸
    报刊搜索: 搜索

    九峰镇三坑村:一个产业富了一个山村

    作者: 来源:柚都平和 时间:2020-11-09
    编辑:庄玮 点击数: 字号:

    本报讯(王志晖 杨志平 张伟芳)地处大芹山山区的九峰镇三坑村,过去因为山高路远,自然条件恶劣,成了当地有名的贫困村。近年来,当地群众因地制宜发展茶产业,人均收入达5.5万元,实现了脱贫奔小康。

    寒露过后,三坑村的秋茶进入采收季节,在白叶塘组的茶园,茶农穿梭其中,忙着采摘秋茶,采完后还要晒青、晾青,一刻也不闲着。茶商林坤松、朱灿明闻茶香而来,他们要抢在其他茶商面前,从茶农手中抢购下优质茶叶。

    三坑村位于大芹山麓,平均海拔约1000米,其中,白叶塘组海拔1100多米,是漳州市海拔最高的行政村之一,过去这里主要种植水稻、竹子、柚子和少量茶叶,但由于山高、风大、水冷,水稻、柚子的产量低,村民收入微薄,只能外出务工,但即使这样,到了2007年,村民们的人均收入还是不到3000元,穷,曾经是这里留给外人的最直接印象。

    十多年前,随着平和茶产业的发展,三坑人开始尝试扩大茶叶种植面积,思路一转天地宽,海拔高气候冷、云遮雾绕不利于柚子生长,却是茶树喜欢的气候;山路崎岖、山高坡陡导致交通不便,却为村庄保留大片茂密的原始山林,为茶树生长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前的发展劣势,随着发展思路转变、种植品种的改变,竟成了后发优势。2007年,台湾茶商翁钊章来到三坑村,发现当地自然条件与台湾阿里山十分相近,适合茶树生长,翁钊章就此扎根三坑,并将茶叶种植、管理、加工技术传授给当地农民,有力推动了当地茶产业发展。随后,越来越多的三坑村民开始返乡种茶,三坑村的茶叶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村民的收入逐渐提高。茶农杨外海已经回乡种茶十余年,如今种茶每年给他带来十多万元的收入。茶农杨科元经过多年辛勤耕耘,他的茶园面积已经达130多亩,每年茶叶产值近130万元。

    如今,茶产业已经是三坑村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从空中俯瞰,翠绿的茶园梯田层层叠叠,依山成形,构成一幅茶园美景,茶农在多年的劳作中,发挥探索精神,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种植、管理模式,提升了茶叶品质。良好的生态加上科学的种植、加工,造就了三坑村茶叶良好品质,茶商们自然宁肯多花钱、多跑腿也要来抢购。

    随着三坑村茶产业发展,不少企业干脆把种植基地设在了三坑。在福建天醇茶业公司的生产车间,七、八台烘干机同时作业。十多年前,公司董事长张国雄看中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村民良好种植、管理技术,便承包了狮岩峰的千亩山地,建立了自己的茶叶种植基地,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平和白芽奇兰茶产业龙头企业。这些茶企的到来,不仅给村民们扩大了销量,为村民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更为村民带来了大山外更为先进的种植管理销售理念。

    到2019年,三坑村茶叶种植面积已达3200多亩,年产值96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约5.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