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 柚都平和> 第352期>第4版
    第4版 :文化旅游
    《柚都平和》—平和人自己的报纸
    报刊搜索: 搜索

    以僧名寺话三平

    作者:张山梁 文/ 三平管委会供图 来源:柚都平和 时间:2020-10-19
    编辑:庄玮 点击数: 字号:

    自古以来,寺庙的起名虽无清规律例,但大多还是有据可循的。如开元寺是唐开元二十六年(738),玄宗诏令天下诸州各建一寺,以年号为名;坐落于浙江余杭径山五峰环抱之间的径山禅寺,河南省郑州市嵩山腹地少室山茂密丛林之中的少林寺,以地为名;开山祖师是金仙禅师的莆田金仙寺(广化寺的前身),以僧为名……尤以地名寺为最。

    地处平和县文峰镇三坪村的千年古刹——三平寺,乃是唐代三平义中禅师创建。不少人认为该寺是“以地名寺”,以致在网上介绍为:“三平寺坐落在漳州市平和县文峰镇三坪村,是闽南著名佛教古刹,距漳州市区50公里。唐宝历二年(公元826年),僧人杨义中在漳州紫山(唐名三平山)创建三平真院。后因武宗反佛,寺被毁。义中历尽三险三平,于咸通七年(公元866年)择九层岩和大柏山之间(今址)重建此寺,故名”;民国翁国梁《漳州史迹》书中介绍“三平寺”也采信“历三险三平,乃造其巅,故以名寺”,同样也是持“以地名寺”的观点;平和县三平风景区管委会所编的《三平寺志》则是语焉不详,无观点可言。而厦门大学颜亚玉教授的《三平史考》,则是从另一侧面反观这一问题,提出“(如果)义中为‘三平’,既是从‘山名’,又是从‘寺名’。那么义中尚未到三平之前,其在漳州活动地点是不可能称为‘三平’的,如确系其先前活动遗址(漳州芝山三平真院),那也是他出名后方出现的追名”的疑问,认为值得进一步研究。

    笔者查阅《五灯会元》《禅宗灯录》《历代释道人物志》等书籍,并赴汕头市潮阳区,拜谒灵山寺,得一《灵山正弘集》,反复推敲,详加考证,认为:三平寺是“以僧名寺”,而三平山则是“以师而名出”。也就是说,三平寺是因三平和尚创建而命名;三平山则是因三平义中禅师的影响,使得三平寺成为当时名扬在外的“道场”而衍生出来的山名。从顺序来看,先有“三平和尚”这位大德高僧,再有以高僧法号命名的“三平寺”,而后因三平寺道场蜚声,才有了“三平山”之称。

    广济禅师,俗称“三平祖师公”,本姓杨,名义中,祖籍陕西高陵人,出生在其父仕官的福唐(今福建福清)。身处“崇尚佛教”唐代中期的杨义中,一心向佛,14岁那年随父仕官来到宋州(今河南商丘),投拜于律师玄用门下,剃发出家,勤修佛学,穷读经史,释家、儒学二者兼修,并于唐元和二年(807年),受具足戒,成为比丘,法号“三平和尚”。之后,云游各地,拜师求学,先后在百岩怀晖禅师、西堂智藏禅师、百丈山怀海禅师、石巩慧藏禅师等高僧门下参禅学佛,修行证法,造诣非凡,后来到广东潮阳的灵山寺,拜见大颠禅师,成为大颠通禅师法嗣弟子,修得正果,于唐宝历元年(825年),奉大颠禅师生前遗命“往漳郡开化”。唐大中三年(849年),漳州刺史郑薰钦仰三平和尚功德,奏请朝廷敕封三平和尚为“广济禅师”,并恭迎出山到漳主持开元寺,为国开堂,讲授佛经。

    《五灯会元》中的“三平义中禅师”条目有段与侍者的对话:

    (三平义中禅师)问侍者:“姓甚么?”

    (侍)者曰:“与和尚同姓。”

    师曰:“你道三平姓甚么?”

    者曰:“问头何在?”

    师曰:“几时问汝?”

    者曰:“问姓者谁?”

    师曰:“念汝初机,放汝三十棒。”

    这里,三平义中禅师对侍者所问“你道三平姓甚么?”中的“三平”,很明显是指自己,而非地名。

    《灵山正弘集》中的“大颠禅师年谱”之“唐元和十四年(819年)”,记录韩愈访释者大颠时的场面,有曰:“时三平为侍者敲禅床三下……”,这里的“三平”就是三平义中禅师;而且该书的“灵山佛祖历代法系表”中,记录“三十六祖大颠、三十七祖三平”。

    《禅宗灯录译解》书中,在“石巩慧藏·三十年张弓”“大颠宝通”条目中,更是直白将其称呼“三平和尚”或者“三平”。如:“有位三平和尚,初来石巩参谒慧藏禅师。一见面,禅师便对他高喊‘看箭!’这位三平也不是等闲僧……”

    从上种种可知,僧人杨义中,受戒之后,法号为“三平和尚”,而后修成正果,以弘扬佛法之大德被敕封为“广济禅师”。可见,“三平祖师公”在未到漳州之前,就有了“三平和尚”这个法号,而非驻锡漳州半云峰创建“三平真院”之后,更不是兴构“三平寺”之后的称谓。如此一来,前文所述的颜亚玉教授疑问便十分明白了:义中为“三平”,既不是从“山名”,也不是从“寺名”,而是“山名”“寺名”从“三平和尚”之名,那么其未到三平之前,在漳州活动地点自然是依“三平和尚”之名,可称为“三平”。这样,漳州芝山三平真院、平和三平寺等活动遗址并非是他出名后方才追名的,而是以僧而名。

    “师以山而道侔,山以师而名出。”千年以来,以僧名寺的三平寺,历经世代更迭,沧海桑田,而成为闽南粤东地区极具魅力的宗教朝圣、旅游度假胜地,影响广泛,被列入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而三平义中禅师那“广济仁慈、普渡大爱”的思想内涵和价值精神,正照耀一方热土,福佑天下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