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 柚都平和> 第346期>第4版
    第4版 :五江之源
    《柚都平和》—平和人自己的报纸
    报刊搜索: 搜索

    我家有只大糖缸

    作者:朱连生 文/图 来源:柚都平和 时间:2020-09-07
    编辑:庄玮 点击数: 字号:

    小时候,我家有只大糖缸,高约一米,直径约80公分,连同缸盖都是陶瓷的,很重。其实是水缸权当糖缸用的。土话叫“庵缸”。

    那时,我们生产队是甘蔗产区,生产队每年都有甘蔗回销糖分给各家各户。其实那是计划经济的特有分配方式。当时,买布要布票,买糖须凭糖票,买啥都要凭票供应,否则有钱也买不到货。而生产队把甘蔗统购给糖厂,糖厂就会根据统购甘蔗的数量按比例返销给生产队一返销糖,生产队再把返销糖按人口分给社员,然后社员用工分抵扣糖款,不用交现金的,想想也是件蛮幸福的事情。

    我家十多口人,每年都能分到二三百斤红糖和少量白糖,装了满满的一大缸。有了新糖,母亲都会煎甜面煎,改善一下伙食。新糖煎面饼特别香,未曾想,随着时间推移,这种香味依然令人回味。

    二三百斤糖其实不算省,为什么要吃那么多糖呢?其实细算下来也不算多,那时农村非常重视节庆,每逢节庆都会有满满的仪式感。当年常听大人说“时年八节、时年八节”,这是一句闽南方言,是指一年之中八个重要的民俗节日: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冬至、除夕。每逢八节家家户户都要做许多甜粿,除了祭祀外,更重要是犒劳一下家人,长期辛苦、节俭,只有过节了,才会“破费一番”,所以一大缸的红糖差不多够用一年的量。

    小学生的我,每天下午放学回家都得去摘兔子草喂兔子。当时家里几乎没有什么零食,有的话就是中午的剩粥了。我最惦念的是楼上大糖缸里的糖,常偷偷地上楼,用尽吃奶的力气,推开沉重的缸盖,要是糖满缸的话,伸手就能抓到糖丸。要是糖不多的话,小孩子伸手抓不到缸底的糖。那只能双手撑起身体,肚子靠在缸沿,左手紧紧抓住缸沿,把头往缸里倒栽,盲抓一颗合适大小的糖丸,迅速抬头,溜下地,把糖丸塞进嘴里,顿时,一种强烈的幸福感涌向全身。糖在嘴里是舍不得一口吞下的,要含在嘴里,连唾液都慢慢咽,让那颗甜蜜糖丸慢慢溶化,慢慢吞咽,让那幸福感保留得长久一点、再长久一点。实在没有甜味了才很不情愿地把糖渣吐了,然后还要伸出舌头,舔舔残存在嘴角的糖汁。就这样,带着甜甜蜜蜜的感觉,亨着小曲,奔跑在摘兔草的路上。

    小时候,一粒小小的红糖丸,就能甜蜜我一整天,还甜蜜了我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