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 柚都平和> 第346期>第4版
    第4版 :五江之源
    《柚都平和》—平和人自己的报纸
    报刊搜索: 搜索

    乡 愁

    作者:⊙林国华 来源:柚都平和 时间:2020-09-07
    编辑:庄玮 点击数: 字号:

    一辆闽G小汽车缓缓驶进村里,在一株老龙眼树下停了下来,车门开了走出一个满头白发的老者,他向坐在门口的一个阿婆问道:“老人家,这里是埔坪的大厝吗?”阿婆指了指左边“那里就是了”。老人走到大厝的地方,在一片杂草丛生的空地旁,伫立良久,怅然若失,然后上车,调转车头,往花砖祠堂开去。老人来到花砖祠堂门前铺着青砖的广场上,注视着祠堂,缓步登上石阶,在青石板上来回踱步,端详青石、红砖窗户,摩挲抱鼓石,然后走下石阶,来到旗杆底座上,辨认底座上留在上面的进士举人的名字和立杆时间,而后打量前面的照壁,凝视着,久久不肯离去。

    这时候,祠堂边走来一个中年人:“老人家,您是哪里人?咋看得这么仔细?”

    老人见有人问话,掏出口袋的香烟,递上一根:“我是埔坪人,我叫嘉水。”

    “你就是嘉水伯,我听父亲说过您的大名,但没见过您。”

    “是啊,我都五十多年没回家,老家大厝也都变成荒地了,现在只能在花砖祠堂找找当年的感觉了。”

    “你们的大厝早已倒塌,有的还建房子了。”

    “建就建了,不要紧。只是年纪越大,越发想念家乡,想看看儿时的房屋,找找儿时的玩伴,可惜什么都没有,让我觉得不是滋味,只剩下这修复后的祠堂留下一些念想。”

    “您不是在三明人寿保险公司当老总吗?”

    “是啊,离休了,年岁加(多),愈来愈想家。”

    好一个“年岁加,愈来愈想家”。这个家,他在三明就已经有了,可是这里说的是儿时的家,魂牵梦绕的故乡!

    这个出生大户人家,家住大厝的林家少爷,解放前县城求学,而后投笔从戎,又参加抗美援朝,几次死里逃生,家人都为他做过道场的人,担任过团政治处主任,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也是人,也有乡愁。这乡愁,就像一壶老酒,越老越醇,越让人回味。这乡愁让这位耄耋老人不顾舟车劳顿,忍受一路颠簸,回乡寻找童年的印记。难怪小弟每次回家,总是带着孩子,到老屋里看看,掸掸灰尘,擦拭先人的遗像,跟孩子们介绍祖辈的往事。带着孩子们走进土楼,讲解儿时趣事,沿着铺满鹅卵石的小路,来到溪边的古榕树下,讲述孩提时代在小溪里摸鱼、游泳的往事。

    我一个同学,走南闯北,也算是成功人士。每次回家,总是念叨着中学时的三个同学,那时候我们一块儿上学,一块儿回家。一路上,大家手里拿着包着报纸的课本,他提问一道政治题,我们两个回答,互相补充;我问一道语文题,他们两个回答,大家边走边学,不知不觉到了两公里外的学校,也不知不觉回到家里,竟然忘记了饥饿,忘记酷暑和寒冷。我说:“这就是乡愁。”

    有人说:“现代交通和通讯技术,让现代人没了乡愁。”其实不然,老同学每次电话粥一煲,起码半个小时,没完没了。有时候还专门开车接到家里,长住几日,赏风景,聊家常,热情得让人受不了。他说:“咱可是发小,虽然长大后结识很多朋友,感情也都很深,但这不能跟我们相比,不必客气。”嫂子说:“我们的交往跟金钱地位没有关系,我们的人格是平等的,大家常走常亲。”这发小,就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倍加珍惜,因为里边有乡愁。

    北美洲的大马哈鱼,又叫鲑鱼,生于淡水,长于海水,每到产卵季节,鲑鱼要长途跋涉几百公里,途中要翻越水坝,躲避人类捕捉,棕熊拦截,还有各种动物的追杀,历经千辛万苦,回到它的出生地去产卵,完成生命的轮回,死后用自己变红的躯体为鱼卵孵化后的幼苗当饵料,哺育它的后代,这已经刻入鲑鱼的生命密码中。动物如此,人何尝不是!我曾经读过作家黄水成先生写过的一篇文章,题目叫《人人都是一条洄游之鱼》。他讲述自己早年当兵、求学,在外打拼多年,后来又回到家乡工作,他把这样的人生经历比作洄游,这是多么具有诗意的比喻!这也是融入骨髓的乡愁召唤,让他洄游到故乡,创造他的生活,完成他的人生理想。

    乡愁是什么?乡愁是儿时的视觉、味觉、听觉,是终生难忘的记忆,是魂牵梦绕的人生往事,是刻骨铭心的情愫,是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是远山的呼唤,是游戏里的玩伴,是母亲烧制的家常菜,是爷爷胡子里的故事。

    住在老家的人没有乡愁,因为已经把乡愁给了远方的游子、亲人、挚友,牵挂着他们是否饿了、冷了、热了、累了?乡愁成了一种守望,一种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