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 柚都平和> 第332期>第3版
    第3版 :综合
    《柚都平和》—平和人自己的报纸
    报刊搜索: 搜索

    音乐系毕业的林珺上山种林,十多年来努力将“无毛山”变成生态氧吧—— 以山为“谱”风伴奏 唱响香樟绿林歌

    作者: 来源:柚都平和 时间:2020-06-01
    编辑:庄玮 点击数: 字号:

    笔者初闻峨嵋山,误认为是四川峨嵋山,再细听,竟是平和县坂仔镇有一峨嵋村,村落依山而建,所依之山便是峨嵋山。在当地人口中,此山称“无毛山”(闽南话),峨嵋山或许来源于“无毛山”的音译。来到“无毛山”,从山脚下便可望见山顶成片的、郁郁葱葱的树林。在山上,笔者见到了亲手种下400亩香樟林的林珺,虽然经受十多年的风吹日晒,但意气依然风发。

    2004年,林珺从北京现代音乐学院毕业,“当时国内刚经历了‘非典’,家中不放心我离家工作,实习结束后便回到平和。”当时,林珺父亲陪一好友在家乡坂仔游玩时,攀爬了这座“无毛山”。当即发现此山四面视野开阔,靠近山顶的地方树木稀少,仅有杂草覆盖。由于山上没有树木,峨嵋村的村民虽可到山上放牧,但常常困扰所种植的作物和日常用水问题。父亲当时从“无毛山”回家后跟林珺说起此山,林珺也时常想念儿时家乡金黄的稻田。当时林珺正在经营的建材生意各股东间意见不合,自己也有意转行,考虑再三,林珺决定放下建材生意,和父亲一同回坂仔老家,上山种树。

    在办理好各项承包手续后,2008年,林珺与父亲在“无毛山”种下第一批香樟树苗。在踏上这条“啃山种树”之路时,父子俩都没料到这是一条难而苦的漫漫长路。种植技术上的空白让林珺和父亲“摸着石头过河”,尽管对幼苗小心看护,却一次次历经坎坷。种下的树苗长出嫩芽,但很快遭受虫害,没几天数万棵幼苗无一存活。再后来,林珺雇佣了整个峨嵋村的村民背上喷雾器,给新种的幼苗挨个儿地喷洒防虫药物;父子二人开着农用车拉水一遍遍浇灌……“当时说到种这树,我们父子两个在山上泪眼相看,咬咬牙还是干下去。”父亲林耀金说。经过多次补种,细心栽培,香樟树终于养活了。

    时间一晃,林珺和他父亲守着“无毛山”有十来年了。小树苗如今长成数米高的大树,树干都有碗口粗细,面积约400亩,把曾经的“无毛山”变成了植被茂盛的树林,更有山泉源源不断流向村庄。这十多年,林珺最大的压力并不是屡屡受挫,也不是经济上的不济,而是面对身边家人、亲戚、朋友的质疑,甚至冷嘲热讽,“这是一种精神上的压力,连我母亲也不赞同我和父亲回乡种树。能坚持下来最大的力量还是父亲坚定地支持我,还有我想证明自己可以,种树也能够实现我生命的价值。”

    苦尽甘来。铺路、通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在经年累月的努力下配备齐全。林珺这片香樟林已不仅仅只是涵养生态的树林。不少摄影爱好者喜欢穿梭其间拍摄流云;户外骑行团队自发到峨嵋山骑行感受穿越林间小道……这让林珺有了更广阔、美好的畅想。

    今年,林珺申请了“养心谷”的项目,打算把这片香樟林合理利用,做成康养基地,接纳游客。现下,林珺已经在林间发现并保留了不少野生中草药、野生果树、野菜等,同时还放养了小香猪在丛林间活动,以营造、维护自然的生态。“护山造林是很有意义的事,在造林的同时我也想拓展思维,开辟另一番天地。”

    青山绿水间,音乐系毕业的林珺以山为“谱”,以香樟做“符”,引来山风伴奏,唱出心中的梦想。

    ☉赖伟玲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