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 柚都平和> 第331期>第4版
    第4版 :五江之源
    《柚都平和》—平和人自己的报纸
    报刊搜索: 搜索

    平和三溪

    作者:⊙马乔 来源:柚都平和 时间:2020-05-25
    编辑:庄玮 点击数: 字号:

    平和有三溪,分别为小溪、大溪、芦溪。但这三溪,并非河流称谓,而是行政区划名称。小溪位于县中偏东部,大溪地处县西南,芦溪则偏隅于县域之西北部。三溪不是等边三角形,却如三颗明珠镶嵌在闽西南的崇山峻岭之中。这三溪,若望文生义,当然是大溪最大。但实际非然。若以幅员论,芦溪以全境311平方公里排前,是漳州市幅员最大的乡镇之一。然而,如同人高马大的人不一定意味着品位高一样,这三溪,也难以用地幅大小论英雄。

    小溪名小其实不小,甚至可以说在三溪中,它是老大。因为小溪是今天的平和县政府所在地,是平和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样的荣光,大溪与芦溪自然是无缘相沾的。因此,把小溪说成三溪的龙头老大,芦溪和大溪也不得不点头。

    让大溪与芦溪服气的还有,当下支撑当地经济的支柱之—,琯溪蜜柚的原产地就在小溪,在小溪的西林村。这种明清时被称为平和抛的柑橘类水果,在清朝的乾隆年间就成了朝廷贡品。乾隆爷吃没吃过这种被文人比喻为果中侠客的水果实不好说。如吃过,吃后又有什么评价?虽至今尚未见诸正史记载,但在清人施鸿保撰写的笔记体文学《闽杂记》中,平和抛是出了名的。这种水果在清雍正初年,由台南郑杨庄庄民黄灌引种到台湾。道光三十年,台南的郭药又把其引种到麻豆庄,成了今日台湾柚子的始祖。这有清福建巡抚王凯泰写的诗为证:“西风已走洞庭波,麻豆庄中柚子多。往岁文宗若东渡,内园应不数平和。”这种柚子从上世纪八十年中在当地恢复大量种植后,今天已发展到七十万亩。平和农民,仰仗这一株柚树,成了全漳州市农民甚至国家公务员羡慕的对象。以小溪为源的这种柚子,对平和今天的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可谓功莫大焉!

    说小溪不小,更因为这里文化积淀深厚。仅举一例:今天的小溪镇西山,明清时叫侯山。明清两朝,这个仅有千把人口的庄子,居然出了“九举人七进士七十二秀才”。其中的代表人物叫李文察。他谙熟声律、乐器,著有《乐记补说》《律吕注》《典乐论》《四圣图解》等音乐著作。《四库全书》留有其位,讲李文察向朝廷献出自己撰写的音乐书籍十九卷,被诏封为太常寺典籍。今天,在福建省图书馆还可找到他的《典乐论》一书。明尚书邱养浩认为李文察的乐书堪与战国时的音乐名人邹衍,西汉京房的乐作相媲美。李文察还极工书法。明王资尹称赞李文察的音乐与书法:“乐律窥元定,书名逼右军”。认为其音乐成就堪比南宋学者蔡元定,书法造诣有如晋朝书圣王右军。有这样的历史文化名人以为镇城文化之宝,谁还敢说小溪不大!

    有意思的是,芦溪、大溪似乎有意与小溪掰掰手腕似的。先说芦溪,虽偏隅深山旮旯里,居然也名人辈出。同为明朝,芦溪就出了好几个名人。比如官至大理寺卿的陈扬美。陈扬美于明万历三十九年中举人,初为江西武宁知县。天启元年调任四川省遵义府桐梓知县。因“挫贼靖寇”有功,明熹宗敕封其为文林郎,诏升大理寺卿,旋又拜为廷尉,钦差北直隶,后又转为刑部郎中。因不屑于与奸相魏忠贤同流合污,崇祯五年被排挤到浙江温州当知府。期间,体恤民间疾苦,赦饷银13万两,百姓感其德,立生祠以祀。崇祯十四年,陈扬美病故于大巡任上,归葬于故里。再如陈扬美之后,有一名赖继谨,追随黄道周力挺南明,官至监纪将军。后被清军俘虏,坚贞不屈,捐躯赴义。

    比之小溪、芦溪,大溪也不甘人后。无论人杰,无论文化积淀,端是不让小溪与芦溪。其标志性人物与风物不少,比如吴凤与灵通山,高隐寺与庄上土楼。吴凤是今天的大溪壶嗣人。少年时随父母移居台湾。清康熙年间,台湾的汉族与高山族之间的矛盾极为尖锐。清康熙六十一年(1723),官府委派吴凤担任阿里山通事。他利用自己懂医术的优势,经常为高山族同胞治病并传授医疗知识,很得高山族同胞的敬慕。村闾间的大小事端,只要吴凤出面就可解决,所以他连任阿里山通事之职长达48年。后为了革除高山族同胞用人头搞“粟祭”恶习,吴凤献出自己的生命。台湾人民仰慕吴凤遗德,于嘉庆末年在吴凤生前理事的地方建起一座阿里山忠王庙,把吴凤尊为阿里山神,享受千秋火。

    让大溪遐迩闻名的另一标杆式风物是被誉为闽南第一名山的国字号地质公园灵通山。灵通山由七峰、十寺(岩)、十八景构成。十八景分别为菊花引路,三虫游斗、仙人聚会、三童戏狮、画眉跳架、巨石擎天、七星排井、珠帘化雨、玉洞回风、云梯取月、石蝉饮露、猛虎守峡、九牛拉车、和尚背妮、五鲤朝天、神碑庇航、击鼓惊天、灵峰眺海。仅读这十八景之名,未上灵通就可领略灵通山之美,让人产生到灵通山一游的强烈冲动。灵通山不但自然风光诱人,其人文景观也极其丰富。史有灵通七贤之记。如明朝大学士黄道周,大理寺正卿陈扬美、太常寺少卿陈天定等人未仕时,都曾在灵通岩中读书过。著名旅游家徐霞客也在灵通山留有足迹。这还不包括唐时的“开漳圣王”陈元光就在狮子峰上设置过巡逻台;其父陈政的墓冢也从云霄的将军山,迁葬在狮子峰巅等人文故事呢。

    还有世界第一大的土楼庄上城,还有洪门祖庭高隐寺,都是文化瑰宝。仅凭借一位“阿里山神”,一方庄上城,加上一个“天地会”发源地和一座奇秀甲闽南的灵通山,成了把大溪声名邮寄到很远很高地方的邮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