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人文典故> 历史典故 > 正文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崇福堂王公的历史由来

作者:佚名 来源:平和网 时间:2012-04-10
编辑:周艺桂 点击数: 字号:

崇福堂,又名罗寨庵,位于平和旧县九峰复兴村,背靠九和岭,前临九峰溪,左依平畴右傍田园,依山傍水,谓“雄牛卧地”之活穴,风光秀丽,景致迷人,乃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九峰历史文化古城的一颗璀璨明珠。

据《平和县志》记载,崇福堂始建于元,明洪武、清康熙、嘉庆等年间屡有重修。崇福堂歇山式建筑风格,座北朝南,面阔5间,进深三间,为三进砖木结构,总面积达750平方米,堂中有柱联一对“公志在东山我亦志在东山怅望千秋尚弥敫抱,昔患遭强虏今复遭强虏瞻八极问谁克绍前勋.”为清光绪邑人朱念祖所题刻。堂下台阶两侧刻有“洪武四年蔡二三娘及张德妹所献”字样。堂内壁上绘有生死轮回及二十四孝图,画技精湛,弥为珍贵。是闽南地区保存较好的一座元末明初寺庙。其内涵丰富,底蕴浓厚,轩昂肃穆。堂中主祀谢王,集儒、释、道、三教九流于一堂,是先人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和别具一格的庙宇景观。

谢王即东晋名相谢安。清道光版《平和县志》载,谢安(公元320~385年),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士族,品性高洁,至40岁才出来做官,孝武帝时位至宰相。66岁病逝于南京。他多才多艺,善行书(与王羲之是好友),通音乐,对儒、道、佛、玄学均有较高的素养。太元八年(公元383年),前秦苻坚率“戎卒六十余万,骑二十七万”进攻东晋,江东大震。此时,谢安正好主持朝中军国大事,即派弟谢石、侄谢玄领兵八万抗敌。秦晋两军夹淝水而阵。苻坚扬言,秦兵势众,“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可以一口气吞下东晋。谁知一战,秦兵即溃,败退八公山,闻风声鹤唳,皆以为追兵。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战例——淝水之战。

太元十年,谢安病逝。 谢安死后,不论他的子孙,还是老百姓,祭祀时都不敢“荐鸡”。据民间传说“王误吞鸡骨头而死”,也就是道光版《平和县志》记载“崇福堂邑人至今祀王者,不敢荐鸡也”。

笔者有幸在“崇福堂”任第八届理事,拜读王公历史,研究神道文化,亲历民间神道文化活动的全过程,被王公精神所震撼!敬撰:头戴金盔身披龙袍圣驾崇山显赫,足跨淝水手击强秦叔侄福地灵英。对联以表敬意。并深入调查考证“罗寨庵”的历史渊源与为何从古至今邑人“祀王者,不敢荐鸡”之理。有如下见解:

以少胜多,闻名古今的“淝水之战”实属罕见。究其原因是:秦以超晋十倍之强兵侵晋,晋想胜秦,可能性很小,但确实是晋取胜了。传说为:秦兵入晋当晚在淝水河边扎营,待明晨再起兵侵晋。而晋本来计划则是三更起床四更迎敌,因古代报时以雄鸡报晓为准,当晚雄鸡显灵却在二更啼鸣,故而晋兵当即出发已三更行至秦营,秦兵入睡,毫无准备,大乱阵脚,故而取胜。此乃雄鸡显灵提前报晓之功劳。后人为感谢雄鸡报晓之功德,故“祀王者,不敢荐鸡”且沿袭至今,真乃:五福祥集古今美谈从小成大,二更雄唱晋秦之战以少胜多(笔者敬撰)。

“罗寨庵”即“崇福堂”在东门外,离城七里,古时为罗氏族人聚居地。相传,有一罗氏族人为当时王公谢安之部将,南下解甲归田,崇拜王公精神,故在其祠堂奉立王公为尊神,供族人朝拜,仙逝后,其族人将其入龛立位朝拜。王公立即托梦给其族人说:愿意与其部将罗氏为友,保佑罗氏兴旺发达,但其罗氏族人必须搬走外出才能人丁两旺,罗氏族人尊梦搬至广东发展,高风亮节,留下祠堂即“崇福堂”供世人朝拜。九峰民众被罗氏精神所感动,特在“崇福堂”对面建造一座“罗氏庵”以表敬意!每逢大典,人们必须先至“罗氏庵”烧香朝拜后才能至“崇福堂”朝拜。神人同乐,香火鼎盛,而今已成闽粤边界文化古城一条亮丽的风景线——碧水长龙跃和邑古迹耀青史,芹山奇兰葩客家文化震神州。

东方名人文化研究院常务顾问、中国书画月报、收藏艺术报 主编 杨子艺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