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视听节目> >正文

民间文艺奇葩——平和龙艺

作者:县新闻中心专题部 来源:平和网 时间:2007年04月25日
编辑:李润南 点击数: 字号:

视频简介

龙艺是平和县广泛流行的一种民间艺术。龙艺一般由“龙头”、“龙段”、“龙尾”三部分组成。龙头和龙尾的扎制、装饰以及舞蹈动作略同于传统“舞龙”。龙段由数十块“艺板”连接而成,每块木艺板称“节”。每节长约3米,宽约0﹒3米,木制。每节艺板由两位壮汉肩抬,称“扛艺”。艺板上用竹、木、纸、绢等材料扎成楼、阁、舟、车模样,并点缀花卉草虫鱼和彩灯,此项工艺称“装艺”。每块艺板上站一位5至8岁少女或少男,全部按戏曲人物打扮,称 “艺旦”。

 

 

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安厚镇被福建省文化厅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龙艺)之乡”。安厚镇成为福建省唯一被命名为“中国龙艺之乡”的乡镇。

龙艺是平和县广泛流行的一种民间艺术。龙艺一般由“龙头”、“龙段”、“龙尾”三部分组成。龙头和龙尾的扎制、装饰以及舞蹈动作略同于传统“舞龙”。龙段由数十块“艺板”连接而成,每块木艺板称“节”。每节长约3米,宽约0.3米,木制。每节艺板由两位壮汉肩抬,称“扛艺”。艺板上用竹、木、纸、绢等材料扎成楼、阁、舟、车模样,并点缀花卉草虫鱼和彩灯,此项工艺称“装艺”。每块艺板上站一位5至8岁少女或少男,全部按戏曲人物打扮,称 “艺旦”。龙艺的节数不一,有24节、36节、48节多种,一九八六年中秋节,平和县九峰镇黄田村结扎一尾龙艺,长达七十二节,是闽南历史上最长的一尾龙艺。各节艺板之间有木制旋纽连接,活动自如,蜿蜒成龙,可以在狭窄的村街上活动。龙艺出游称“迎艺”。迎艺时,往往有一至数阵锣鼓阵结伴。

 

 

 

 

 

平和始有龙艺,当不迟于明末清初。清康熙版《平和县志》卷十《风土志》有载:"民间结采架,选童男靓妆立架上,扮为故事,数人肩之以行,先诣县庭,谓之呈春。"这“采架”,至少是龙艺的雏形了。解放前的龙艺活动,多由各村村民凑合,并推出一名会首筹办。每户或每二三户负责结一节艺,富裕人家结二节、三节不等。“装艺”的人不但要出钱,还要出人“扛艺”,并视扛艺为光彩事。

五十年代后,龙艺活动多由集体举办。艺棚的装饰和艺旦的打扮趋于华丽。电力照明(日光灯、节日灯)的运用取代原始的火把、灯笼、瓦斯灯,且伴有广播歌曲,场面更为壮观。 历史上最长有达72节,也是闽南历史上最长的一一尾龙艺。龙艺出游称“迎艺”。“龙艺”踩街时还配套有彩灯队、彩旗队、彩车队、舞狮队、锣鼓队、落地扫等。

 

 

 

 

近年来,平和县的龙艺闹元宵和正月十四晚上的游园活动已经成为传统保留节目,不仅仅丰富了群众的节日文化生活,也成为民俗文化展示的载体和平台,深受群众欢迎。 小溪镇是平和的县城,每年春节和元宵都举行龙艺活动,活灵活现的龙艺穿行在大街小巷,为节日增添了喜庆的色彩。70年前开始在该镇西林村就有民间“龙艺”活动闹春节、闹元宵的风俗,龙艺节数9-12节不等。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的龙艺注重科技含量,在规模和档次上下工夫。公元2007年元宵,小溪镇设计制作的“龙艺”更是史无前例,118节的“小溪镇百节龙艺”以强大的阵容、新颖的造型展现在观众面前,其400多米龙艺之长创历史新高。2007年元宵长而多节的“小溪镇百节龙艺”具有广博的象征意蕴,分为“古代篇”和“现代篇”两大类,“古代篇”由神话、历史、戏曲等3个主题构成,“现代篇”主要包含国防、科技、平和特产、奥运等4个主题。为了彰显“巨龙腾飞”这个文化内涵,龙艺设计者在“龙艺”设计制作过程中,注重追求一种融民俗性、艺术性、科学性、思想性于一体的观感效果。譬如,“古代篇”里包含“八仙过海”、“穆桂英挂帅”、“天女散花”、“木兰从军”和一些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戏曲文化等主题,其中“八仙过海”,为了收到“船摇波漾”的动感效果。

 

 

 

 

 

设计者特意采用活动转轴与电源驱动配置手段,让人观之倍感真实与可亲。而“现代篇”里则特设了“长征一号”与“长征四号”火箭模型,同样为了追求逼真,“火箭”升空点火处采用照明与风扇原理,造出一种“火箭”腾空而起的气势。“龙艺”将被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每年正月十五晚上,平和县都有举行龙艺闹元宵的传统,数尾龙艺游走在县城街道,配套的彩车、摇伞队同步前行,也有不少观众跟随龙艺队前行。龙艺队所到之处,街旁的商家、居民燃放烟花鞭炮,把夜空渲染得分外美丽,整个县城成了欢乐的海洋,呈现出普天同庆闹元宵的欢乐祥和

[err:标签'评论标签'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