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好书推荐 > 正文

新书推荐:《领导人后代谈家事》

作者:佚名 来源:漳州新闻网 时间:2011-08-19
编辑:朱国文 点击数: 字号:

    当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先后成为传奇的时候,我们开始怀疑红色精神能否传承下来,但看过《领导人后代谈家事》一书之后,可能每一个读者都心中一片释然和感动。它告诉人们,先辈们的那种精神并没有随着他们一个个的离去而走远,它就在我们身边悄无声息地延续着。我们也可以称之为红色财富。

    在现代人的眼里,财富是什么?这可能很宽泛,是大房子,是名贵轿车,也可以是一支水涨船高的股票。但是,如果可以的话,去做一个调查,估计有绝大多数的人是不会把精神财富列入其中的。他们其中的一些肯定也不会意识到,人生如果没有丰富的精神支撑就成了虚有其表的空壳。

    在我们笑看当今“财富”泛化于各行各业时,财富对迷失的人们显得越来越欲望迫切。从平民百姓的街谈巷议就可见一斑,什么央企地王的高竞价与有价无房的民生现状;吉利收购沃尔沃汽车的制造业;受社会热捧与移花接木的商业运作模式等等,在太多的诱惑与利益获取面前,很多人热情高涨,哪怕是一味地做一个局外的观望者也是乐此不疲。但是,一本《领导人后代谈家事》能够吸引读者的恰恰是它为我们展示了曾经是名声显赫的家族和后继者对于人生和财富的另一种深刻的、带有启示意义的认识。

    比如书中所言,叶挺将军的儿子叶正大是我国第一批航空专家,是我国飞机设计工作的奠基人之一。他和父亲一文一武,性格差异很大;和父亲所走的道路也截然不同,虽然也军装在身,但一个驰聘沙场,一个奉献于纯粹意义的科学研究。 “父亲一生挺艰难的,他对我的人生影响挺深刻的”叶正大说。虽然很多事情已经事过境迁,但每当拿出全家福照片,看着因为国民党特务在飞机上做了手脚而痛失父亲、母亲、五妹、九弟四位家人时,依然会泪流满面。父亲已经成了他人生中永远的精神财富。在他的思想里,一句叶挺的儿子足以让他引以为豪的了,其他的,已经不算什么了。父亲的那种壮烈英雄气已经化作了他平凡人生的底色了。这也成了他日后为国家航空事业默默无闻做贡献的原动力。后来叶正大参加我国第一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高空高速歼击机的设计工作,之后一直奋斗在中国的航空事业,是一名精深专业知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技术型高级将领。

    再如朱德的女儿朱敏,她在残酷、艰苦的战争年代度过了自己的豆蔻年华。为躲避受“朱毛”追捕的牵连,她在“国统区当‘孤儿’到德国沦为法西斯的小囚徒”。从集中营被解救出来回国后,直到退休之前朱敏一直在北京师范大学教书。现年81岁高龄的朱敏,不仅患有脑血栓;还和朱德一样患有糖尿病;眼睛也因视网膜出血,不能再看书、阅读。但熟悉朱敏的人都知道,14岁前“父亲”一词对于朱敏来说是个空白,但朱敏说虽然爹爹跟她在一起的时间少的可怜,但爹爹的威严,举手投足间军人的刚毅与冷静,都是后来她清醒认识自己的追求、自己的价值的坐标。在朱敏眼中父亲慈爱、柔情、细致。对于后来的平凡生活朱敏觉很知足。

    上述两例只是从书中信手拈出。还有很多领导人的后代,他们或者在为贫苦地区的孩子四处奔走,努力地、尽己所能的帮助他们解决上学问题;或者为红色精神的传承,放弃了唾手可得的物质财富,在文化领域成为一种新的价值标杆;有的为了追求平凡的生活,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他们都在当代看似平凡的生活中实现着人生的价值,并且鼓励他们的子孙后代,继承、发扬父辈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因此我们看到了一个个新时代领跑者的出现,像《鲁豫有约》中看到的薄熙来之子、薄一波之孙——薄瓜瓜一样。80后的他不仅是牛津大学的学生,还被评选为2009“大本钟奖”英国十大杰出华人青年, 是何等的朝气和引领时代风采。

    领导人后代们都有着相似的经历,但当他们再回首自己的坎坷、磨难、伤病时,都会很怀念曾经和亲人、家人们在一起的日子。哪怕记忆中更多的是伤痛、是挫折,也都成了他们精神财富难得的珍宝,成为指引他们人生道路的榜样和追求精神财富的动力源泉。

    比起红色革命领导人往日的艰辛,我们普通大众今日的种种迷失这还算的上什么?虽然现在面临很多的诱惑和选择,如果生与死、富与贫、安居乐业与颠沛流离的种种考验,同时摆在面前时,该如何抉择?所以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通过读《领导人谈家事》这本书明白惟有精神方是财富之根的本质。就我们而言,只要我们能去掉身上的一点点浮躁;多一点点含蕴,多一点点认识历史、了解历史、走进历史的意识,我们就也能成为现代红色财富的受益者。

图书目录

    序:一份珍贵的纪念   何崇元1

    毛泽东家三代女性:贺子珍李敏孔东梅

    ——毛泽东外孙女孔东梅回忆实录   刘畅崔瑾月1

    贺子珍,孤独一世情   2

    李敏,最普通的“第一女儿”   8

    孔东梅,时尚的“红色后代”   12

    

    在中南海的似水年华

    ——周恩来侄女周秉德回忆实录      童木17

    红墙内的青春      17

    数十年的秘密      19

    不留一块墓碑      21

    

    “父亲留给我宝贵的精神财富”

    ——刘少奇长女刘爱琴回忆实录      刘畅24

    不堪回首的童年   25

    靠一张照片回忆生母   26

    生命中的父爱和两份母爱   28

    道不尽的人生沧桑      30

    

    从国统区“孤儿”到德国集中营战俘

    ——朱德之女朱敏回忆实录      吴志菲33

    14岁前,父亲是一片空白  33

    集中营里的“红樱桃”      35

    “爹爹是老中医”      37

    朱德家的平民教育      39

    

    永生难忘的4年零3个月

    ——任弼时之女任远志回忆录   刘畅41

    从囚童到孤儿      42

    窑洞里的幸福时光      43

    父亲是“骆驼”   46

    用“光明在前”鼓励自己   46

    

    父亲是我的良师

    ——陈云之女陈伟华回忆实录   余玮吴志菲49

    父亲的“万分欢喜”   50

    肩上挑着6亿人的生活      51

    核桃、评弹伴晚年      53

    

    为伯伯再上“万言书”

    ——彭德怀侄女彭钢回忆实录   刘畅56

    中南海里的天真少女   56

    最早明白“沉默是金”      58

    父女,朋友,知己      60

    侄女的“万言书”      62

    总政第一位女将军部长      63

    父亲不愿自称军事家

    ——刘伯承之女刘弥群回忆实录      李荣刚66

    革命军队是个大“家”      66

    不要当“红色贵族”   68

    父亲学习的诀窍就是刻苦   70

    父爱无言      71

    

    忆“文革”海上逃亡40

    ——贺龙之女贺晓明回忆实录   肖莹73

    埋怨父亲的“话柄”   74

    隐姓埋名当水手   75

    “被监管的对象”      77

    难忘“体委主任”      79

    “我的幸福标准特低”      80

    

    父亲是我的最大财富

    ——陈毅之女丛军回忆实录      肖伟俐82

    “哪儿都不要去,就留在家里学外语”   82

    “文革”中第一批留学生   84

    父亲是个美食家   85

    “妹妹结婚后,你们才能分家”      86

    

    父亲与毛主席的特殊情谊

    ——罗荣桓之子罗东进回忆实录      肖莹黄滢88

    从大学生到“党内圣人”   89

    “部队正在东进,就叫他东进吧”   91

    “林罗”的合作与分歧      92

    和毛主席的唯一“合影”   94

    

    “我和父亲像战友”

    ——粟裕长子粟戎生回忆实录   余玮97

    骨灰里筛出传家宝      98

    “就是要把他扔进水里”   99

    “虽不富有,拥有山河”   101

    

    “文革”中我替父亲坐牢

    ——徐海东之女徐文惠回忆实录      刘畅104

    一家被杀66口     105

    母亲是不识字的“护理家”      106

    仗有瘾,当官没瘾      108

    探望父亲的对手张学良      110

    父亲是坚韧的“老农”

    ——黄克诚长女黄楠回忆实录   肖莹112

    父母是“美国留学生”      112

    天生长着一块“反骨”      114

    父亲的“外圆内方”   116

    学革命,不学世故      118

    

    陈赓家族和共产党焊在一起

    ——陈赓之子陈知建回忆实录   肖莹120

    襁褓中穿越封锁线      120

    “儿孙不知征战苦,只话功成拜将时”   122

    陈家的家风——尚武   123

    “我是海的女儿”

    ——萧劲光之女萧凯回忆实录   刘畅126

    才子佳人      126

    “旱鸭子”当海军司令      128

    马背摇篮      129

    嫁给“海涛”      131

    

    因为父亲,走进大漠

    ——罗瑞卿长子罗箭回忆实录   董振霞133

    三个名字的寄托   133

    儿子失踪了   135

    家规写在墙上      136

    刚被解放,又被“发配”   137

    

    “父亲用‘冷漠’温暖我”

    ——许光达之子许延滨回忆实录      董振霞139

    自请降衔,低调处事   140

    当了司令,饿死弟弟   142

    结婚十年,相聚十天   144

    

    不忍回忆,因为伤痛太深

    ——瞿秋白之女瞿独伊回忆实录      吴志菲146

    破落旧家庭的“叛逆者”   147

    复杂的情感纠葛   148

    不是生父胜似生父      150

    和枪决父亲者面对面   152

    

    “父母离我很遥远”

    ——博古之女秦吉玛回忆实录   肖莹154

    童年生活无父母   154

    四处漂泊没选择   156

    父亲形象资料“拼”   158

    为父、为子“不合格”      160

    

    42岁开始认识父亲

    ——左权之女左太北回忆实录   范云平162

    母亲是“七仙女”      163

    “经历战争的人不愿回顾战争”      164

    父亲17年未归家 165

    不应该只记住一个左权      167

    

    父亲的生死“游戏”

    ——叶挺长子叶正大回忆实录   刘畅170

    卖油条烧饼的北伐名将      171

    大狱中的诱惑      173

    父亲空难之谜      175

    

    第一次见父亲,就成永别

    ——项英之女项苏云回忆实录   刘畅178

    被来回“转送”的孩子      179

    父亲问我“你叫什么?”   181

    父母像是一个“符号”      182

    “4821”每年的聚会   184

    

    家事家教家风

    ——李先念子女回忆实录   肖伟俐187

    李紫阳:父亲耿耿于怀的两件事      187

    留了60年的两块银元 188

    不允许子女经商   190

    李小林:“保密”也是重要家规 191

    李平:父亲一生忠诚   193

    

    “化缘”度晚年

    ——李富春之女李特特回忆实录      刘畅196

    “成天求爷爷告奶奶”      197

    外婆对她影响至深      199

    妈妈,一个冰冷的壳   200

    战争让她成为“轻机关枪手”   202

    看淡人生起落悲欢      203

    

    一个有“大浪漫”的女人

    ——陶铸之女陶斯亮回忆实录   刘畅205

    留着披肩发的美女红军      206

    陶铸的“慈母心肠”   209

    选什么样的男人   210

    开始新生活   212

    

    我的“文化苦旅”

    ——耿飚长女耿莹回忆实录      刘畅214

    父亲给毛主席送老虎   215

    地质专业的医生   217

    “即便养动物,我也做得最好”      219

    “我要对得起我的父亲”   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