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新闻中心> 福建新闻 > 正文

在百姓家门口开派出所“连锁店”

作者:薛希惠 谢振华 郑长辉 通讯员 肖敏 郑建华 来源:福建日报 时间:2008-08-04
编辑:周艺桂 点击数: 字号:

核心提示:

  “难得开着门,难得见到人。”由于警力不足等诸多原因,很多地方的警务室不得不面对这样的尴尬。    

  2007年11月,三明市公安局立足实际,作出了《改革和加强城乡社区警务工作的决定》,创造性地提出“1+N”警务分类管理模式,力图把警务室打造成“百姓家门口的派出所”。历经大半年实践,这个服务于民、借力于民的新型警务模式,开始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并日臻成熟。

  给儿子补办一张身份证,是永安市上坪乡共裕村村民邓诗扬近日的重要“工作”。在以往,他得骑摩托车,从盂仔头自然村颠簸到市区燕东派出所办理。而现在,他只要到上坪找“老林”说一声就可以了,“省了三四十公里的油钱”。“老林”,林世清,是燕东派出所上坪警务室民警。

  农民邓诗扬眼里的“三四十公里”,只是三明公安机关探索警务室效能最大化的一步。

  “警力有限,而民力无穷。‘1+N’模式就像一个支点,运作好了可以充分激发民力,达到四两拨千斤之效!”省公安厅领导这样评价。

  永安市公安局燕东派出所上坪警务室民警林世清,走访台胞杨丽敏(右一)。本报记者 林辉 摄

  沙县金沙园区警务室民警与联防队员在园区工地巡逻。

  ▲泰宁县朱口派出所音山警务室,是设在音山村治保主任家的“家庭式”警务室,村民足不出村就能在这办许多事情。图为民警余奕生为村民办理二代身份证。
  ▲建宁县半元警务室唯一的民警胡玉华,联合辖区学校、留守儿童家长、村干部等在警务室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图为胡玉华为暑期留守儿童上课。

警务室之困

  “警务室,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打个比方,相当于派出所开在社区的‘连锁店’。我省大概在2002年,就陆续有了社区警务室。”三明市公安局局长夏钢说。

  2006年9月19日,公安部正式下发了《关于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决定》,在全国大力推进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    

  “社区警务,可以说是当今各国警务改革的潮流和方向。把警务室建在社区、设到乡村,近距离防范犯罪,零距离服务群众,第一时间化解各种矛盾纠纷,从而加强公安基础工作,更好地防范和打击犯罪,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夏钢介绍,“可以这么说,警务室是公安机关最发达、数量最多的神经末梢,搞好了警务室,公安工作就能够可持续发展。”

  可警务室“不温不火”的现状,让夏钢感到闹心:漂亮的警务室建起来了,却长时间大门紧闭。不少警务室,甚至成了“警员下不了,大门开不了”的“面子工程”。

  警务室的困境,有很多现实因素。

  三明市公安局治安支队董美华副支队长给出了一组数据:全市人口270万,辖129个乡镇、123个社区;与此相对应的却是:全市派出所警力1214人,其中,社区民警600多名。按照公安部的规划,全市必须建立421个警务室。

  “有的山区派出所,总共就五六个人,而辖区的警务室就有四五个。你说怎么弄?”

  “而且,各地警务室警务区情况不平衡。”董美华举例说,“比如,永安上坪警务区,无流动人口、无娱乐场所,年发案件以个位数计算。而市区白沙警务区流动人口1268人,常住人口4613人,辖两所学校,一个城中村,一个汽车站,年发案百余起。”

  600社区民警对应421个警务室,警力如何分配?  

  警务室警力不足、运作不畅,如何破题?

  在已实行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公安机关,大幅度增加警力显然不可能。那么,出路在哪?

逼出“警务新政”

  困境催生思路,思路决定出路。

  经过半个月的专题调研,去年11月,“分类管理,1+N模式”的思路浮出水面,并在三明全市实行。    

  夏钢介绍说,所谓“分类管理”,就是改变“一刀切”的做法,根据全市12个县(市、区)113个派出所辖区规模大小、人口多少、治安状况、警力数量等具体情况,科学划分警务区,合理配置警力,按照一类、二类、三类三个层次分类布局建设社区警务室。

  而“1+N”,则包括两层意义。一是配置上的,“1”指警务室,“N”指配套建设的内容;二是警务运作层面上的,“1+N”模式就是以警务室为工作平台,以社区民警“1”为核心,把“N”种社区资源、综治力量整合到社区警务中联勤联动,变社区民警单打独斗的勤务模式为联合所有社区资源、综治力量的勤务模式。  

  一类警务室的“N”包含以下内容:内部配有联入公安网的电脑和辖区视频监控分控中心,具备网上办理户口、流动人口管理、租赁房屋管理、上网比对查询等基础业务功能;面积能满足办公、会议接待、备勤所需,警力配备1至3名,专职协勤人员不少于4人,24小时有人值守,全天候受理群众报警求助,民警每周三个半天在警务室工作。据了解,像这样的一类警务室全市已建88个,占全部警务室的20.9%。

  二类警务室的“N”包含:有条件的内部配有联入公安网的电脑和辖区视频监控分控中心,有满足一般办公需要的场所面积,警力配置1人以上,并配不少于2人的专职协勤人员,做到每周三个半天有人开门办事。全市已在治安相对平稳的城乡社区建立二类警务室171个,占全部警务室的40.6%。

  三类警务室的配置比较简单:拥有单独办公用房或与有关综治机构合署办公,允许依托村(居)委会甚至治保调解主任家中因地制宜设立警务室。警力配置允许1名民警兼任1至2个警务区工作,做到每周3个半天有人开门办事。全市已在治安良好稳定的城乡社区建立三类警务室162个,占全部警务室的38.4%。

  “各警务区状况千差万别,如此分类管理,可以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好比以前是伸出五个手指,这里挠挠,那里抓抓,现在是握紧拳头,有重点地‘攻击’。”董美华说。    

  为了鼓励警员到一线去,三明市公安局在考核、保障、激励等方面建立了一系列制度。对民警实行精细化管理,确立了警务室做好群众工作、倾听民意、调解纠纷、维护稳定等五大职责,并做到“日记载、周小结、月考评”;在保障方面,力保“人往基层走,物往基层流,钱往基层用,政策向基层倾斜”;在经济政治待遇上和评先评优方面,向警务室民警倾斜。

三个“1+N”故事

  故事一:比派出所还牛气的警务室

  7月25日上午,沙县金沙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园区警务室民警黄仕彬、邓基顺带着两位协警冒着酷暑开始了例行巡逻。

  三明双轮化工机械有限公司的工地,一派热火朝天景象。见到巡逻队,现场指挥苏伟,马上迎了上去。“老黄,你们来得正好。我们公司刚来了一批建材,晚上能不能多派几个人,帮忙看着点?”“没问题,你们的安全是我们的责任。”黄仕彬满口答应。

  这个项目占地500亩,厂房还在建设,各种建材都是露天堆放。“这么久了,工地没发生过一起盗窃案。有警务室,我们一万个放心。”苏伟说。

  金沙园是三明市最大的工业开发园区,占地面积达18平方公里,已有95家企业入驻。随着企业员工大量增加,人流、物流量也越来越大,治安形势日益严峻。虽然辖区派出所加大了防治力度,但是各种盗窃案件,仍时有发生。仅在去年8月,就连续发生了8起盗窃保险柜案件,一时人心惶惶。

  2007年12月6日,金沙园警务室成立。黄仕彬和邓基顺专职入驻,此外还配备了4名协警,属于一类警务室。

  但是面对近百家企业、上万人口,加上四通八达的道路,仅靠警务室两名民警和4名协警,显然远远不够。“刚到警务室,我们心里可没谱。”黄仕彬直言。

  正当黄仕彬发愁之际,市局的“1+N”模式,让他眼前一亮:园区企业都配有保卫人员,何不将散落于各个企业的保卫力量整合起来,为我所用?警务室的金点子,得到园区管委会和驻园企业一致同意。

  “收编了这么多‘游击队员’,我们警务室一下拥有了87人的治安队伍。兵多将广,比派出所还牛气嘞。”黄仕彬笑呵呵地说。

  园区有了这样一支强大的治安队伍,入园企业放心多了。今年5月,一家机械企业的保安突然生病,无人看守,企业老板马上致电警务室求助。黄仕彬马上调派联防队员前往看守。

  “1+N”治安联防机制运行以来,园区的治安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今年2—6月,园区实现“零发案”。一支以“收破烂”为名的60多人的“收购大军”,在园区内消失了。

  故事二:两拆三建的围墙

  45平方米的警务室窗明几净,分有办公区、接待区、备勤区、洗漱间。和印象中“一个小房间、一张办公桌”的警务室不同,梅列区列西派出所富华警务室,俨然一个小型的派出所。

  “用PPT制作可以加入照片、图表,图文并茂,大伙更容易看懂。”警务室民警谢明,正忙着制作这个月的工作汇报。每到月底,警务室都要开展一次“警民相约警务室”活动,向辖区群众报告本月社区警务工作开展情况,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反馈办理情况。

  经过几天悉心准备,7月26日晚7:30,“警民相约警务室”活动在警务室门前空地上如期举行。还没等场地布置好,许多社区群众就已聚集等待。

  68岁的林婉贞老人,是位热心人,每月的活动都会参加。“这个活动已经成为大家参与社区治安工作的一个平台。”

  6月份,据五四新村11栋居民反映,楼下的卡拉OK厅晚上噪音太大,而且装修时还把楼房承重墙给拆了,影响楼房安全。接到群众反映,富华警务室民警迅速联合居委会、环保、质监、建设等部门前往解决。几经调解,卡拉OK厅老板最终同意增设隔音设备,并恢复承重墙。

  “单凭我们警务室的力量,哪有这么好解决。还是团结力量大呀。”谢明说。

  富华12号小区,原来是一个开放式无围墙小区,6栋楼有7个出入口,偷盗案件时常发生。居委会曾两次修建简易围墙,封堵了几个出入口。结果居民贪图进出方便,夜里又把围墙给拆了。

  今年2月,小偷乘虚而入,一段时间内连续偷走小区200多个水表。警务室一面联系水厂安装新水表,一边借机教育居民增强安全意识。最后,警务室将其列为治安“黑点”重点治理,联合居委会从市里争取到50万元资金,安装了围墙、监控,把小区建成“封闭式”安全小区。

  故事三:高山上的“夫妻警务室”

  在海拔1100多米的永安市上坪乡,有个只有一个编制的“夫妻警务室”。民警林世清每日接警,出警,走村串户;妻子曾齐银每天帮助丈夫接待来访,整理内务,自愿当上了“编外警察”,日夜守护着辖区5个村、3763名群众的安宁。

  “齐银,有情况!马上去通知村里的治保主任、联防队员,叫他们5分钟内赶到警务室,与我一同去上坪村。”5月21日21时10分,上坪乡上坪村一村民,因间歇性精神病发作,与90多岁的婆婆争执吵闹并大打出手,林世清一接完报警电话,就催促妻子曾齐银赶紧召集“队伍”准备出警。

  21时14分,警务室前已聚集了两辆摩托车。身着警服的林世清迅速跨上其中一辆,与妻子简短交代道:“你守在警务室,有新情况马上报告。”

  “知道啦,你们小心点!”

  这是“夫妻警务室”一个普通的镜头。

  去年7月,永安市公安局决定成立燕东派出所上坪警务室。但“应聘”的民警寥寥无几。年近五旬的林世清,放下局机关工作,主动请缨,并在申请书中“保证”,一定在乡里当好辖区的服务员、治安管理员、村民的调解员和法制宣传员。

  妻子曾齐银2000年从永安电机厂下岗,儿子在外念书。老林索性把老婆也“拉下水”,关了城里的家门,安心陪自己做一名“村警”。

  从老林进驻上坪警务室的第一天起,便奔走在大山之间,风里来,雨里去,很快一一了解了辖区上坪乡上半区5个村993户、3763人的情况,哪家哪户住在哪儿,家庭成员、生活工作、房屋分布等都烂熟于胸。林世清叫妻子把这些情况“搬”进电脑,辖区一旦出现任何情况,都在他的掌控之中。因为老林不懂当地方言,曾齐银除了协助老林完成警务工作,还兼任“翻译”。

  “夫妻警务室”成立后,村民们不用担心到警务室办事找不到人,因为他们知道,“即使民警不在,还有警嫂在”,“能有这样的夫妻,警务室工作就让人放心了!”燕东派出所所长吴杰说。

“1+N”效应

  警务前移,警力下沉,借力于民。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各地警方因地制宜,缺啥补啥,有啥用啥,将“1+N”模式演绎得生动而实在,警务室效应日渐显现。

  大田县广平镇派出所铭栋警务室辖区矿产多,治安复杂,特别是农村因墓地、宅基地、婚嫁及矿山等引发的矛盾纠纷较为突出。为此,片区民警蔡永杰没少费心思。去年,该警务室建立了由警务室为主,综治办、民政办、司法所、妇联、律师事务所、治保调委会、平安中心户长为辅的“1+7”联动警务机制,还将计生、工商、国土、城建等26个部门纳入“N”的成员单位,实行大联防、大调解。辖区苏桥村村民廖克锻与廖其产的一起20多年的宅基地纠纷,在警务室以及“N”的成员单位建设法庭、广平司法所等联合调解下画上了句号。运作一年来,警务室共受理各种矛盾纠纷35件,已调解33起,成功率达94.3%。实现了小纠纷不出村、大纠纷不出镇。

  建宁县城关派出所半元警务室整合社区力量,在警务室办起“留守儿童之家”,开设留守儿童心理辅导室;将乐县安仁警务室将护林治安联防队伍,整合进“N”的成员单位,护林巡村两不误。

  ……

  “科学整合社会资源,使其产生的警务效能和社会效应大于各自为战时的总和。用不等式表示,就是1+N的效应>1的效应+N的效应。”夏钢这样表述推行“1+N”模式的初衷。

  过去,大量职权集中在派出所,社区民警的职责更多地体现在“管理”上,因为职能所限,许多事不能由警务室办理。如今,推行警务前移,一些职能下放到社区之后,家门口就可以办理户口、身份证、流动人口管理、租赁房屋管理等。目前,三明市一类警务室中已经有26个可办理户口。

  “一个必然的变化就是‘管理变服务’。让民警的服务体现得更加贴近群众。警务室加上这些看起来简单的N个功能后,换来的是老百姓的实惠和赞誉,社会效果远远大于这几项功能。”大田屏山警务室民警吴善焜说。

  据三明市公安局的一份数据显示,全市通过“1+N”模式,警务区民警已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458件3068人。对此,将乐县安仁乡泽坊与余坑农贸市场纠纷参与者老余深有体会,他说,乡里乡亲闹纠纷,谁也不想闹到法庭,费时费钱伤感情。但是疙瘩总得有人解,到了警务室,就可以联系相关部门,面对面来给我们解答,道理通了怨气就没了,化解了矛盾,用一句话说就是“为公安减了压,为法院减了负,为群众解了难,为政府分了忧”。

  “1+N”模式还有效地激发了民力。群众自觉参与到群防群治中,积极为公安机关提供线索、信息。该模式运行以来,警务区民警共提供各种信息2331条,协破刑事案件2106起、协处治安案件3628起,抓获网上逃犯84名,挽回犯罪侵害造成的损失200余万元。其中有许多重要信息都是来自群众。

  “警力是有限的,而民力无穷。‘1+N’模式就像一个支点,运作好了可以充分激发民力,达到四两拨千斤之效!”省公安厅副厅长施志强今年6月在三明检查警务室工作时这样评价。

本版文图除署名外均由本报记者 薛希惠 谢振华 郑长辉 通讯员 肖敏 郑建华 采写拍摄

<!--/enp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