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人文典故> > 正文

北京路的沉浮影像

作者:▱江惠春 来源:闽南日报 时间:2020-08-05
编辑:庄玮 点击数: 字号:

北京路是漳州历史街区的组成部分,是漳州市区中心一条南北走向的热闹街道,原有古街分六段,由南而北依次为东闸口、下营街、少司徒街、市仔头街、十字街、渔头庙街。民国7年(1918年),援闽粤军陈炯明部队驻漳期间,建立以漳州为首府的“闽南护法区”并进行市政改造,将古街段拓宽取直,合并为“永靖路”(后又分称永靖南路、中路、北路)。街道两侧建成漳州风格的“骑楼”,那上楼下廊,前店后坊凸显出“五骹忌”(kakilime) (又称“五脚距”),地方特色十分明显,历史文化氛围浓厚。

东闸口街是北京路的首段,因东闸于此,故名“东闸口”。下营是漳城最早建有放映电影的地方。上世纪20年代中期,当时有泉州人购置一部电影放映机,在下营街东侧的一个龙眼园露天放映场进行营业。小时候夏天的夜晚,最期待的就是等候播放露天电影,在空地上人手一把小板凳随大人们一起看着露天电影,《龙女》《五女拜寿》等片子每天晚上轮流播放,那种期待的心情至今记忆犹新。那时的天空很蓝很清澈,晚上的夜空总有点点星光闪烁,和着凉爽的夜风,那种滋味可不是如今豪华的影院可以享受得到的。

据少司徒街的历史记录,明代探花谢琏故居在此,故名少司徒街,坊今已废。少司徒老字号商业,首推“广义”糖行,清代末年起即在这里经营,已有百年历史,它在这里经历了岁月风雨的磨洗,也曾一度十分辉煌。原来的老房子,现均作为民居,每一处都住十多户。年少时,有个远房亲戚的表亲阿婆就住在北京路“五脚距”的老房子里,年代太久远了,印象中大家都叫老人家为阿婆,至于姓啥叫啥名的已被人们遗忘。阿婆终身未嫁,一直住在老房子里,独自一人,也不识字,年少时听说是帮人家看管孩子,手头有点积蓄,年老时就与老房子隔壁住着的表亲和左邻右舍,闲时打打桥牌,也有些流动的小资金可供消遣,每逢有小朋友过去时,阿婆总能像变戏法似的掏出一个个棒棒糖,所以总有小朋友阿婆长阿婆短的叫得可甜,叫得阿婆心花怒放。老房子因为太老了,所以与左邻右舍都打通,房间就用一小扇门轻轻一推就开了,也不用上锁。如今物换星移,老屋成了历史变迁中的一个标志性符号,会使人淡忘一些记忆,但有时又会使人铭记在心。

在漳州,小吃种类繁多,人们口中熟悉的卤面,就是在沸水锅里煮熟后捞出,淋上由蛋花、肉丝、香菇等配料的汤底,曾经有位省城来的同学吃了漳州卤面后,对卤面的做法赞不绝口,而最令她记忆犹新的是那把大剪刀,看似黑不溜秋的一把大剪刀,在店老板“咔嚓咔嚓”的熟练操作中,一碗碗色润香醇的卤面让她胃口大开,此种做法堪称一绝。清代漳州城内设四市,“东铺头市”是其中之一。在二十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这里可说是“灯红酒绿不夜天”。在市仔头的“丹芝巷”口“百星影院”对面和隔邻,各有一家经营较久的具有传统闽菜特色的“万隆”酒家和粤菜特色的“洞天”酒家。物美价廉的著名小吃也在此,一是“扁食梅仔”的“扁食”(馄饨)和兴化人经营的“锅边糊”“蚵饼”,热闹非凡。孔子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可见,人的生存,离不开吃。吃什么,怎么吃,这是人的生存中最根本的欲望。在今天这种物质相对丰富的社会里,各种美味层出不穷,人们不仅在舌尖上得到了满足,更让我们见证了“民以食为天”那份恒久不变的真理。

漳州是国内少数在市区拥有温泉的著名城市。曾有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的《温泉》一诗:“一了相思愿,钱唤水多情;腾腾临浴日,蒸蒸热浪生。浑身爽如酥,怯病妙如神;不慕天池鸟,甘做温泉人。”诗中道出了温泉之非凡魅力,多年来不知道勾起了多少人对沐浴温泉的向往。听着舒缓的音乐,在温泉水汽蒸腾的飘渺中泡着温泉,那种感觉绝对妙不可言。据载:“温泉在南城址下,源通南濠,可沿翟,隆冬弥温”。市区北京路一带均可钻取温泉。据资料介绍,漳州温泉面积约八平方公里,孔口温度可达122℃。宋代漳州已有水浴兼住宿的澡堂,说明漳州人开发温泉已有千年的历史。市仔头街是一处得天独厚的温泉地区,上世纪20年代末期,市仔头已有“太清泉”“大观圆”“百合”“新新”“南星”“美浴”等多家澡堂。泡泡温泉,尽情享受“飞尘浴后一身轻”的舒适之感,养生之余感受“偷得浮生半日闲”的乐趣所在,利用温泉增添生活的乐趣,更有贴近大自然的亲近之感。

有些老一辈的人至今还存留着对老街说老地名的习惯,比如“十字街”。十字街事实上只是“市仔头”“渔头庙”“东铺头”“道口”四条街段的交叉处,严格说来,不应成为单独的一个街段。但历史上在四百九十一年前已经有了这个街称。其中的渔头庙街,其庙名由地名而来,又成为街名。许多外地来的游客,都喜欢到古城晃悠。看到北京路的建筑,无论高低雅俗,均镌刻着古城所曾经历过的风雨历程,给人一种时光倒流的错觉。那个时代,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安详,余韵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