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新闻中心> 平和新闻 > 正文

九峰文庙

作者:蔡杉财 来源:湄洲日报 时间:2018-03-26
编辑:庄玮 点击数: 字号:

在今天的时代,我未曾想过还有一座文庙,不只是供游人观赏拍照,而仍与教育紧密相连,相辅相成,诠释着自己的传奇。

来到平和县旧县城--平和县九峰镇,让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平和立县五百年来所沉淀的文化底蕴,更加庆幸的是能够来到这座保留完好,仍散发着卷卷书香,脉脉文气的文庙。

走进平和二中,崭新的教学楼和体育场让人耳目一新,因为还未开学,又正值新春佳节,所以操场上打球玩耍的学生不是很多,三三两两,欢笑声在空旷安静的校园更显清脆,回音阵阵。校园里,最引人瞩目的不是崭新的体育场、塑胶跑道而是那座古色古香,远观就觉沉厚内敛庄严肃穆的文庙。

青瓦红檐,为这座文化之瑰宝遮风挡雨;石质廊柱井然有方正之气萦绕;窗格雕花,富有细腻文风。仅是一眼,我便已然心生愉悦,如有素洁白莲开放于心湖之上,清风萦绕,摇曳生姿。

九峰文庙,本就是一座颇具传奇色彩的文庙,独立于中国千万座文庙之中。传奇之处从她建立之初就已经奠定了。这座文庙最大的特色在于本来只能是县级文庙的规格,却拥有郡府级别的超规格标准。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王朝,县级文庙怎能按照府级标准来规划呢?这与王阳明“设县治以控贼寇,建学校以易风俗”的历史背景相关连的。平和文庙是王阳明亲自规划和设计的,并奏准朝廷,经皇帝特批按照比县高一档的府级标准来规划建设,由王阳明以府级规格亲自筹建置的。黄道周游览九峰文庙后留下“庙宇仑奂,甲于他邑”的赞誉,可见九峰文庙其规模与艺术性在当时都是一流的。后来几经风雨,在上世纪文革期间更是差点被拆除殆尽,幸得九峰当地有识之士倾力保护才得以留存一二,幸甚至哉。而今,九峰文庙更是与平和二中这所现代学校融为一体,物以致用。承载文气,激励学子奋发向上。

缓步其中,宁静祥和,似有文人诵读经典,又有大儒坐而论道之感。抬头可见雕梁画栋。至圣先师之神位与神像静立大堂正中万世师表匾额之下,神像眉眼间满是祥和。嘴唇微张,似有谆谆教诲从中传来,历经千百年而不绝。这位游历诸国,立说立德,教出七十二贤人,教化世人,为中华五千年之文脉奠定基石的孔夫子,而今他的学说未曾与时代脱节,被时代抛弃,仍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教导世人在这物欲横流的世界里如何安身立命,不被世俗洪流冲毁消磨心智。纵观古今中外,又有几家学说能有此深远影响呢!

我于庙内行走,冥冥中似有高冠博带之文人雅士与我擦肩而过,间或有琅琅书声于心间蝉鸣。我不禁发问,是谁在千百年前与我脚步相合,共走而今这盛世文旅;又是谁,与我共颂诸子经典,同求一个文化昌盛,国泰民安。而今,古人所不敢企盼的小康社会,在新中国都已实现,并正蒸蒸日上,越来越好,这其中,儒家文化所起到的作用,至关重大,她不仅仅教化了先民,更挺起来中华文化是脊梁。手指轻抚碑文石刻,触感粗糙,缓缓摩挲,于字里行间的一笔一划中感受着这五百年来在此或祭拜先贤,或日夜诵读圣贤书的读书人所沉淀下来的精神烙印。他们也曾在这静思,也曾在这凝视。通过书籍问道于先贤,求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大道。

文以载道,虽千百世而愈加繁盛。文庙石柱耸立,千百年如一日。静立其中,文字从心间发迹,流转于心田,如石崖花开。微风拂面,如先贤在轻声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