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专栏展示> 历史渊源 > 正文

我县组团参观“南澳一号”

作者:叶庚成 罗龙海 来源:平和网 时间:2010-06-25
编辑:周艺桂 点击数: 字号:
        在中国南部的汕头“三点金”海域,“南澳一号”古船沉睡海底400多年的文物相继打捞上岸,据故宫博物院专家认定,沉船中打捞上来的大量青花瓷,大多数来自福建平和,此次“南澳一号”出水的大量青花瓷,让“平和窑”走进大家视野,引发人们对“克拉克瓷”产地平和的关注。为了亲眼见证“平和窑”青花瓷出水的这一重要历史时刻,日前,我县组团踏上了寻访“平和窑”瓷器之旅,登上这一声名远扬的“南澳一号”。本台从今天起播出系列报道《寻访“平和窑”青花瓷之旅》,今天请看《我县组团参观“南澳一号”》。
        其实,自5月10日,“南澳一号”水下文物开始进行大规模打捞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开展有关“平和窑”青花瓷的活动,并邀请权威专家进行工作指导。
         [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厦大教授 叶文程;——--]
          6月22日,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教工委书记林群明带领县委宣传部、文体局、新闻中心的有关人员前往“南澳一号”进行参观。早上8点出发,乘汽车、搭轮船、坐快艇,从陆地到海岛再到古沉船遗址,下午3点多钟,我们终于登上了这一声名远扬的“南澳一号”。
          [登船的画面及刚上船的喜悦同期声————]
         数百年来,“克拉克瓷”的产地之争始终困扰着世界考古学界,直到上世纪50年代,为了寻找一种被称为“漳窑器”的米黄色釉小开片瓷器及其窑址,故宫博物院派出一个调查组来到漳州调查,但并未找到“漳窑器”的窑址,不过从此揭开了漳州地区古窑址考古与研究的序幕。后来经过长达数十年的学术研究、实地比对,1998年国内陶瓷专家省考古所栗建安所长正式向世界宣布平和窑为“克拉克瓷”原产地。“克拉克瓷”在经历了近四百年的漂泊后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家乡。
寻访“南澳一号”,犹如穿越时光隧道,让我们一步步走进“平和窑”青花瓷的神奇身世,并对其未来产业发展充满希望。
        [县文体局局长林晓茵:------谈感受及“平和窑”青花瓷未来产业发展]
         南澳县是一个海岛。在南澳岛东南三点金海域的乌屿和半潮礁之间,2007年,有渔民潜入海底作业时无意发现了一艘载满瓷器的古沉船。2007年5月25日、26日,南澳县云澳边防派出所根据线报,两次抓获非法打捞水下文物嫌疑人10名,查扣文物138件,其中10件是国家三级文物。经广东省文物鉴定站鉴定,这批文物主要为明代瓷器。结合考古勘探资料分析,初步判定该沉船的年代为明万历年间,船载文物主要为明代粤东或者闽南及江西一带民间瓷窑生产的青花瓷器。由于这是南海海域继“南海Ⅰ号”之后,发现的又一艘保存较完好,满载珍贵瓷器的古代沉船,被正式定名为“南澳Ⅰ号”。
据悉,“南澳一号”重启发掘后已出水完整或可修复文物超过4000件,加上此前出水文物,5000多件已经重见天日,而这仅仅是船载文物的很小一部分。目前水下考古人员已在水下发现古船中部装载货物的8个舱位,而已出水文物大部分仅仅来自遗址外层散落及少数舱位表层,古船拥有的舱位数远比8个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