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人文典故> > 正文

大山深处藏名楼

作者:林晓文 文/图 来源:闽南日报 时间:2017-08-23
编辑:杨翠芳 点击数: 字号:

发源于十尖山的铜溪如一条飘 逸而灵动的彩带,在古称“铜壶”的坂 仔乡间迂回流淌,缓缓汇入九龙江西 溪支流花山溪。终年清澈见底的溪 水汩汩滋养着这方土地,使得这里的 山水人文处处充盈灵秀之气。环溪 楼就悄然矗立于流经坂仔镇东风村 的铜溪之畔,南倚十尖山,北望石起 山(旧称“石阙山”),可谓聚天地之灵 气。站在楼前仰望,先贤林语堂那句 深蕴思乡之情的“十尖石起时入梦” 在脑海里翩然萦回。

环 溪 楼 建 成 于 清 嘉 庆 丁 丑 年 (1817 年),至今恰好 200 年整。与平 和县境内数百座土楼相比,环溪楼显 得中规中矩,其为同心双环圆形土 楼,楼体直径约 55 米,楼顶投影占地 面 积 近 2600 平 方 米 。 楼 分 前 后 两 落,前落一层,后落三层,中间以天井 相连,构成内外双环。楼内共计 12 个 单 元 ,每 个 单 元 独 立 开 户 ,户 内 2—3 个开间,有自用楼梯通往二层; 第三层则设有内侧互通连廊,由门厅 西侧的共用楼梯上下。

就外观结构而言,环溪楼与其他 土楼相比或无出彩之处,但在细节上 则有几处不同。其一,楼内石埕均由 凿制规整的花岗岩条石铺就,看上去 平坦如砥、整齐划一;其二,内台明由 弧形花岗岩石板拼接而成,每条石板 拼接处严丝合缝,形成完整闭合的圆 弧;其三,正对大门的门厅亦分前后 两落,中间隔一天井;其四,三层内通 廊各单元之间山墙外侧有墀头隔断, 既起承重作用,又具防火功效;其五, 除楼门顶设有防火水槽及门边设有 射击孔外,大门两侧三层外墙又各有 一个外挂铳棚,既可瞭望敌情,又能 射击拒匪。此外,主楼外围又有裙楼 围拱成类似于太极八卦的格局,裙楼 与主楼之间的通道入口两端均设有 石制栅栏,形成左右双拱之势。仅这 些特征而言,环溪楼已非寻常平民土 楼可比。

据了解,环溪楼的建造者为徙居 和邑的渭南林氏 27 世孙(铜壶林氏 15 世孙)宽和、宗慧两兄弟。宽和、 宗慧在地方史料中名不见经传,其父 林世文(1728-1798)却是乾隆辛丑科 进士,曾任延平府教授。再往上追 溯,林世文之父象珪公秉性刚正,立 心忠厚。据《平和林氏渊源谱》载,象 珪 公 一 生 敬礼斯文, 曾 两 度 费 千 金 拓 充 书 馆 为 讲 肄之所,延 名儒、招益 友 教 督 儿 侄,着力栽 培 后 进 。 其 偿 谓 : “ 人 而 不 学,则无闻 无见,直是 虚 生 一 世 耳 。”与 人 交 宁 人 负 我,无我负 人。宁为人所便宜,不敢便宜于人。 良好的家风教化,使得林世文虽考 取进士功名,却淡泊名利,不愿出仕 为官。一如林氏家藏乾隆版古谱《铜 壶林氏族谱》所载“伯官名世文,字蔚 之,号屏南,象珪公三子……乾隆五 十九年征为县令,辞不赴,乃授延平 府学教授。逾年告病归。整饬家政, 族中和睦,乡邻安静,众皆讴思。”

明、清时期,闽西南一带盛行修 筑规模宏大的土楼土堡,一来巩固防 务、抵御盗匪入侵,二来聚族而居,便 于互相照应。其时象珪公薄有家资, 舍得花钱栽培后进,对于修筑土楼一 事则显得力有不逮;林世文虽荣登进 士榜,却对县令之职“辞不赴”,仅当 了一年左右的延平府学教授,既无宦 绩,更无从获利。由此看来,林世文 两个儿子能够合力修建环溪楼,想来 不是轻而易举之事。据环溪楼林氏 族人追忆,宽和、宗慧兄弟为重振家 业,曾连袂远渡南洋打拼,却遇上南 洋暴发瘟疫无功而返。回乡之后,兄 弟俩心有不甘,商议由长兄镇守家 园,弟弟则孤身再次南渡,了解到当 地流传烟草有驱避瘟疫之功用,遂以 经营烟草为业,日久而发家,挣得整 船真金白银,经由九龙江西溪、沿花 山溪溯水而上运回家乡,得以建成 “规模豫大”的环溪楼,惠及子孙后 世。诚然,宽和、宗慧兄弟是否因赴 南洋经商发家而修建环溪楼一事已 难考证,如今在距离环溪楼不远的东 风村溪洲埔社却有一棵数百年树龄、 高 30 余米、三人合抱的菠萝蜜树,所 结果实被当地人称为“番仔荔枝”,此 树非南洋引种而不可得也。

深入探究环溪楼,发现除前文所 述与众不同之特征外,环溪楼的木、 砖、石、陶制构件装饰皆颇为考究,其 镂空窗格、石门臼、门簪,无不雕琢精 美。尤以环溪楼大门,更显气势之宏 伟壮观。楼门乃由精雕细琢之花岗 岩石材垒砌而成,呈外框套内门之 状,外为条石方框,内为圆顶拱券门, 中间门洞宽 1.75 米,高 2.97 米,显得 庄严肃穆。大门上方镶嵌一石质匾 额,上书“环溪楼”三个遒劲大字,两 侧门框石柱又镌有一副楼联“南山佳 气护长垣规模豫大,北斗祥光辉画栋 景象昭明”,文辞精炼、对仗工整、平 仄相拗,内容涵盖天文地理,尽显恢 弘大气。由落款可知,楼名及楼联均 为邑人曾文粹。曾文粹何许人也? 查阅道光版《平和县志》得见相关记 载:曾文粹,乾隆四十五年(1780 年) 庚子科举人,南安学教谕。另据平和 曾氏重修的《武城曾氏族谱》所载, “曾文粹,曾天凤三子,字肖,号玉润, 乾隆庚子科举人,任南安教谕。生于 乾隆壬申年 12 月 9 日未时,卒于道光 十二年(1832 年)1 月 28 日未进。”曾 天凤乃平和县崎岭乡南湖村“祥和 楼”肇基者,乾隆甲午科举人,较其子 曾文粹早 6 年中举,坊间曾流传有 “父子登闱午子科”的佳话。祥和楼 比环溪楼早三十年建成,缘何曾文粹 未给自家楼门题写楼联,却为百里之 外的环溪楼留下佳句绝对呢?

对此,我们有必要解读一下楼联 之落款“年家世教弟曾文粹拜题”。 “年家”是同年登科者的互称。原来, 林世文与曾文粹有幸同登乾隆庚子 科举人,不同的是林世文于科举之途 更进一步,于次年与本邑黄国梁同登 文、武进士榜(林世文获辛丑科钱棨 榜第一百五十一名,赐同进士出身; 黄国梁获辛丑科武殿试进士及第,钦 点武榜眼)。在当时“万般皆下品,唯 有读书高”的社会风气熏陶下,有着 同科之谊的曾文粹与林世文自然走 得 很 近 。 林 世 文 较 曾 文 粹 年 长 24 岁,其于嘉庆三年五月初五病逝,至 宽和、宗慧兄弟修建环溪楼已时隔一 十九载。故人之子修建土楼实乃大 喜之事,曾文粹受邀前往,观之楼宇, 气象端严,又见楼前地势开阔,兼有 铜溪环绕,蕴含八卦之象,乃欣然提 笔疾书“环溪楼”三个大字,但见笔力 苍劲,气势雄浑,俨然大家。意犹未 尽,又当场撰写楼联一对,落款更以 “世教弟”自谦,可见其对 昔日故交林世文心存崇 敬。当地至今流传着筑 楼者花重金请县令题字 的说法,实则不可信也。 查阅《民国南安县志》可 知,曾文粹于道光四年任 南安教谕,至道光九年离 任已是 78 岁高龄,一生 并无担任县令的仕途记 录。况且其以林世文“年 家世教弟”的身份题写楼 名楼联,若再贪恋钱财向 世侄收取重金,岂不有辱 斯文!

先人已然驾鹤去,惟 遗楼宇荫子孙。200年时 光倏忽而过,如今的环溪 楼人去楼空,沧桑尽显。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进程 的推进,当地林氏族人正 在着手启动对环溪楼的 保护性修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