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新闻中心> 平和新闻 > 正文

坂仔镇东坑村发现一座乾隆年间的贞节石牌坊

作者:汤绍平 蔡煌杰 来源:平和网 时间:2017-08-15
编辑:朱国文 点击数: 字号:

贞节牌坊是古时候为表彰女性对丈夫坚贞不渝,一生恪守贞节,含辛茹苦养育子女成才而建立的牌坊。在坂仔镇东坑村就一座乾隆年间建立的贞节石牌坊,咱们一起去看一看。

8月14日,记者在东坑村的一处蜜柚园里见到了这座贞节牌坊。

牌坊为南北横向,用青石制作而成,通高约5米,宽8米,四柱三间,二层歇山式。牌坊格式古朴大气,雕刻线条细腻流畅。牌坊的四根石柱上的两边各刻有两对门联,其中,西向外侧的一对门联为乾隆辛未榜(乾隆十六年)进士、何氏族弟何子祥拜题,“菽水代夫历抱贞心恶夜月荻灰教子长留锦字印寒霜”,联句记录的是当地的何氏代夫行孝与课子读书的岁月艰辛。

记者查阅了清道光十三年黄许桂主修的《平和县志•烈女志》,其中记载“何氏贡生陈其志妻。年二十二而寡。伯氏许以子嗣,然尚未生也。氏矢志守节,焚香祝天。越三载,伯果生双胎,而以惠瑶继夫后。人以为孝感所致。乾隆间旌。”从县志所载得知,贡生陈其志娶妻何氏,未及生育,陈其志便撒手归西。恰有其大伯生下一对双胞胎,于是便把名为惠瑶的儿子过继给何氏抚养。虽然生活清苦,但是何氏对陈惠瑶却关爱有加。

【同期声】坂仔镇东坑村村民陈笋:她就是守寡,老公(去世)了,她没有改嫁,她只能去做乞丐,/不然就去帮别人推磨、舂米,去帮别人锄田埂,帮别人干一些零工,村民就给她一些米,然后培养孩子读书。

在何氏的细心培养下,陈惠瑶考中“贡生”,并且在国子监读过书,成为“国学”生员。为了表彰何氏守贞并且含辛茹苦培养儿子的事迹,时任平和县令周缉敬奏请朝廷将之树为“道德模范”,得到乾隆皇帝恩准,这才在何氏的夫家村口,建起了这么一座高规格的雕龙刻凤的贞节石牌坊。

【同期声】坂仔镇东坑村村民陈跃坤:牌坊(呈)“山”字型的,上面跟下面那个条子都一样,上面做一个比较窄,这个是比较宽,就是“山”字型。里面中间有一个大牌,写着乾隆来册封的牌匾,旁边那个小字写陈贡生的历史,(这个牌坊还有刻什么内容吗?)每位置有洞的都有做石牌的狮子,狮子是石头做的,然后套住。

几百年来,石牌坊历经风雨沧桑,由于自然风化加上盗贼的破坏,石牌坊二层以上建筑已被破坏。虽然牌坊已经残缺不全,但是何氏优良的“道德品质”却在当地被广为传颂。

【同期声】坂仔镇东坑村党支部书记陈耀阳:像何氏这种对爱情坚贞不渝,对下一代的教育十分重视,值得我们全村村民学习。我们村也在倡导她这种精神,家庭和谐、夫妻和睦,重视下一代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