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人文典故> > 正文

给人夹菜

作者:黄朝阳 来源:闽南日报 时间:2017-02-20
编辑:朱国文 点击数: 字号:

母亲和妻子都喜欢吃鸭肉。周末,妻子下班回家途中就顺便买回了咸水鸭。吃饭时,疼爱孙女的母亲第一筷就夹起一块特别肥厚的鸭肉,往女儿的碗里搁。可女儿却不领情,端着碗赶紧躲避,口里嚷着:“不要不要,我不喜欢吃鸭肉,您怎么每次都要叫我吃?”一脸的不高兴。弄得母亲只好“嘿、嘿”一笑地解嘲:“这孩子,好命,鸭肉都不吃!”我只好打圆场:“算了,她不喜欢就不要逼她。”

我能理解女儿,因为我也有过被逼着吃自己不喜欢吃的东西的经历。小时候,每年的大年初二或初四,按照风俗习惯,我们得挑着由甜粿、鸭肉、香肠等组成的礼物,分别到奶奶、母亲的娘家去做客、拜年,叫作“做亲戚”。我大都被派往路途较远的奶奶的娘家——长乐乡的秀山村。午饭时,姥爷家总少不了一盘兔子肉。肥厚发白的肉块,光滑油腻的兔皮,这被老爷家当作待客“压轴大菜”的兔子肉,却让我心生厌恶,连吃饭的胃口都没有了。可是,客气的表婶却第一筷就夹起一大块兔肉往我碗里塞,叫我大口吃,吃完了再夹。看着碗里油亮发腻的兔肉,我没有胆子说我不爱吃,因为父亲早有交代,在亲戚家一定不能说哪个菜不好吃。在表婶热情的目光里,我只好象征性地咬一小口,强压心里的厌恶,把它吞下去。不过,就一小口,之后便不再涉及,眼光尽量避开兔肉,让碗里的兔肉一直躺到饭席结束。表婶往往会嗔怪:“这孩子,过年让肉给填饱了,这么好的兔肉一块都吃不完。”然而,她不知道的是,每年去她家“做亲戚”,我都没吃过饱饭。

母亲通过夹菜表达对孙女的疼爱,表婶通过夹菜表示对客人的热情,都是把自己认为最好的给对方。但是,很多时候,这种举动忽略接受者的感受,显得一厢情愿。

在我生活的县城平和,家长都有在周末让孩子参加诸如舞蹈、音乐、美术等兴趣班的风气。但是,说是兴趣班,许多家长却不是从孩子的兴趣出发,而是家长自己认为学什么好就报什么班,给孩子“夹菜”。我的一个朋友,孩子十分好动,坐不住。针对这种情况,朋友就带他去书法培训班,想通过学习书法练练他的耐性。可是,几天的新鲜劲过后,孩子就开始潦草应付书法老师布置的任务,并且开始在书法班捣乱了,要么推这个一把,要么拉那个一下,搞得其他孩子无法安心写字。书法老师起初软声细语相劝,在发现基本没什么收效的情况下,就转而严厉批评。没想到的是,孩子居然把自己的作业撕烂,大声哭闹自己讨厌学书法。之后,不管我的朋友如何劝,孩子就是不肯再去书法培训班。朋友只好作罢,后来听从孩子的意愿选择了篮球兴趣班。

在《孔雀东南飞》里,刘兰芝的哥哥也给刘兰芝的婚姻“夹菜”。刘兰芝被焦仲卿的母亲遣回娘家后,立誓不再嫁。可是,当太守家派人来为公子求亲时,刘兰芝的哥哥却自作主张,逼迫她答应这门婚事:“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在哥哥看来,嫁给身为庐江府小吏的焦仲卿,与嫁给太守的公子相比,简直天壤之别,妹妹没有理由不答应,他这种决定也是为妹妹着想。但是,逼婚的结果却导致刘兰芝“举身赴清池”,焦仲卿“自挂东南枝”,两个鲜活的生命被逼上绝路,令人不胜唏嘘。

在我看来,一厢情愿地“给人夹菜”,还是不干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