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国强乡 > 正文

精准施策攻难点 创新扶贫树典范——漳州市平和县国强乡精准扶贫工作综述

【闽南日报-专版】平和县国强乡:扎实推进“三个建设年活动和一大攻坚战”

作者:本报记者 蔡柳楠 通讯员 胡木清 李林城 来源:闽南日报 时间:2016-12-08
编辑:国强宣委 点击数: 字号:

国强乡松湖村集体安置建设造福工程 国强乡扶贫办 供图

   

崎岖泥泞的乡间土路变成了宽敞整洁的水泥路,新建的两层安居房窗明几净,清澈入户的自来水改变了打井取水的历史,一座座现代化特色种养殖基地正拔地而起,农户们热火朝天地忙碌在田间地头,脸上挂满笑容。12月1日,记者走进平和县国强乡,看到了这里正实实在在发生的可喜变化。

作为全市十七个重点扶贫乡镇之一,国强乡贫困人口数量达187户584人,拥有省市级贫困村各1个、县级贫困村2个。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到2018年全面脱贫目标,国强乡主动迎难而上、着力因户施策,全力开展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精准扶贫行动,扎实推进“安居工程”“造福工程”“产业扶贫”等举措,在解决“三个精准”(即精准识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问题上屡创妙招,全乡扶贫开发取得了明显成效,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国强模式”更成为了我市推广乡镇精准扶贫经验的“新样本”。

 

精准识贫:锁定“扶持谁”   从建档立卡到“回头看”

“有其屋”工程建设前后对比 国强乡扶贫办 供图

只有找准病灶,才能有效治疗。“扶真贫、真扶贫,首先要识真贫、真识贫。”国强乡乡长李林城说,要想深入实施精准扶贫,就要调查清楚“扶持谁”,找出致贫原因“扶什么”,才能做好“怎么扶”。

为了能够摸清自己的“家底”,国强乡及时成立乡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积极抽调乡直机关干部配合各村专职扶贫工作人员组成调查队,先后组织十余次进村入户走访调研,通过“一算农民收入支出账,二看住房、家庭资产,对照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减贫指标”的“一算二看三对照”方式,认真执行农户申请、入户核查、村民代表评议、村“两委”审议、村级公示、乡级复核公示、县级核准公告“七步走”程序,把全乡所有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和贫困程度,特别是贫困村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帮扶需求等内容指标摸得清清楚楚。

“白叶村陈某某,家庭人口2人,因病因残致贫,妻子间歇性精神病,本人因车祸残疾。”“延山村赖某某,家庭人口3人,因残因学致贫,本人因车祸残疾,两名幼子在读。”……翻开国强乡扶贫办柜子里一排排厚重的贫困户档案,每一页纸上都详细记录着走访的各类信息,有些还附上现场调研图。

根据调研结果,国强乡对全乡187户584名贫困对象进行了分类识别、建档立卡,并按照相关标准进行量化打分、公示校准,接受群众来访、网络平台、微信等各种方式监督。同时,国强乡党委、政府建立充实PPT数据平台,内容覆盖全乡14个村村情、贫困原因分析、扶贫工作开展情况等内容,并设立时间表、把村级扶贫措施及成效上墙,全面推行挂图作业、动态监测。

不仅“向前走”,还要“回头看”。 国强乡定期组织督察组到每个村回访,看扶贫对象准不准、脱贫需求清不清、帮扶机制实不实、资金使用到位不到位、脱贫成效真不真,及时更新维护统计数据信息,通过精准识别贯通帮扶政策、资金进村入户渠道,与扶贫对象进行有效对接,为脱贫攻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精准扶贫:确定“谁来扶”   从集中发力到联动作战

新建村开创企业+贫困户帮扶模式散养土鸡 国强乡扶贫办 供图

锁定了“扶持谁”,摸准了贫困程度和致贫原因,怎样才能啃下“贫困”这块“硬骨头”呢?“谁来扶”是关键。

国强乡党委、政府围绕贫困对象精心制定“一户一策”,全乡扶贫联动部门集中发力,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建立年度脱贫攻坚计划和督察制度,并把脱贫攻坚实绩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激励各级干部到脱贫攻坚战场上大显身手。

同时,国强乡党委、政府积极鼓励产业能人、企业参与到扶贫事业中来,通过与贫困户签订帮扶协议、建立精准扶贫示范基地等,结对帮助贫困户增长技术知识、拓宽增收渠道,并以产业发展带动周边群众就业致富。

走进国强乡乾岭村,漫山遍野的柚子树硕果飘香,林间农户们正忙碌采摘。“树上挂满果,树下与企业合作放养的土鸡也快出栏啦,预计到时能多收入好几千呢!”村民黄三九边忙碌边开心地告诉记者,“柚林养鸡致富”让原本年收入不足千元、在贫困底层苦苦挣扎的他,有望今年底就能摘掉“穷帽子”。

产业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国强乡积极协调信用社、农行等金融机构适度放宽贷款条件、增加贷款额度、简化贷款手续,有效破解贫困户发展生产资金不足的难题。

“要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国强乡扶贫办主任陈振平说,“谁来扶”的名单里有政府、有企业、有产业能人、有各种融资机构,更需要也更离不开的,就是村民自己。“没有人比他们更热切希望能够脱贫致富,通过政府牵线各方联动,充分激发贫困群众‘自我造血’的能动性,靠勤劳改变贫困落后面貌,这样的扶贫才是最有效也最持久的。”陈振平说。

 

精准脱贫:创新“怎么扶”  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

松湖村铁皮石斛种植基地 国强乡扶贫办 供图

扶贫脱贫,如何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国强乡从致贫原因入手,一改扶贫常见的“大水漫灌”模式,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案”的“精准滴灌”方略,创新“产业扶贫贷”“产业能人+贫困户”等扶贫模式,通过教育培训、项目资金、帮扶措施、跟踪管理“四个到村到户”,努力实现户户有产业项目、人人有发展门径的精准扶贫目标。

扶贫先扶智。国强乡着力开展“雨露计划”,从全乡贫困户中挑选有劳动能力和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对象进行果树管理等项目培训,资格认证后还给予一定数额的培训补助,通过建基地、抓培训,强技能、促就业,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同时,国强乡党委、政府积极投入资金,改善贫困区域薄弱的教育办学条件,让贫困“断了根”。

脱贫先脱穷。“脱穷”的首要任务就是解决资金问题。国强乡扎实推进产业扶贫贷款,通过产业能人与贫困户签订帮扶协议,主动对接市、县金融部门,争取市、县金融部门的资金支持。目前,国强信用社已向6个村10位产业能人累计发放产业扶贫贷款307万元,结对65户贫困户帮扶脱贫,并将平和县盛茂肥业有限公司作为乡里的金融精准扶贫示范基地。

脱穷不仅是脱离生活条件穷、生产资金穷,还要改变产业项目穷。国强乡坚持“种植业调结构、养殖业上规模、劳务经济创品牌、基础设施促提升、民生保障提水平”的扶贫思路,扶持全乡14个村的特色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培育“一村一品”“多村一品”富民产业,如梅子村、白水村致力于加工苦笋,松湖村大力种植铁皮石斛,延山村、古爽村的鱼鸡鸭成规模养殖,三五村、白叶村建立起集体蜜柚大棚……放眼望去,村有富民强农项目、户能扩产增收的美好目标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采访中,高坑村63岁的低保户陈鸿禧为记者列出了这样一张“清单”:

家里原来的土坯房总是漏雨掉土,国强乡不仅通过“有其屋”工程给钱帮着重建了新房,还送来了大米、油和生活用品;妻子重病卧床,家里医药负担太重,乡里通过 “扶贫宝”, 让他和妻子有机会享受到重大疾病保险的利好;年纪大了、务工收入有限,难以维持家庭日常开销,于是乡里又通过纳入低保、金融信贷等方式,帮助他解决温饱、实现自力更生。

“渴了给水、饿了给饭,不仅给,还教会我们‘打水做饭’,我家的每一个困难政府都帮着落实解决了,这样的扶贫,扶到了咱老百姓的心里!”陈鸿禧说。

和陈鸿禧一样因扶贫而改变生活的人,在记者走访过程中还遇到很多。

古爽村村民黄金炼,通过扶贫小额贷款5万元买了一辆农用车,跑起了装载运输,由原来村里有名的“贫民”变身成为月入数千元的运输小能手;泮池村村民张水海在与盛茂肥业签订帮扶协议后,不仅每年能获得3000元帮扶资金,家里种植的经济作物会被优先收购,儿子张金明还被聘用到了化肥厂上班,帮忙运送化肥增加经济来源,生活得到极大改善……

随着一系列扶贫措施的多管齐下,村村开遍扶贫花,处处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勤劳朴实的村民在国强乡党委、政府的带领下,正踏着精准扶贫攻坚计划的铿锵节奏,以昂扬的姿态,迈步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亮点扫描】

基础设施改善明显

国强乡大力推进贫困村基础设施改善工程,4个贫困村先后争取了水土保持资金、道路建设补助、中央财政扶贫资金、彩票公益金等款项,实施了防洪堤建设、水坝加固、道路改造、文化场所建设、修建蓄水池等项目,极大改善了贫困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金融信贷助推扶贫

国强乡帮助有劳动能力、有创业意愿的建档立卡户,通过扶贫小额信用贷款协调解决资金难题。截至目前,全乡已协调解决53户建档立卡户向国强信用社申请贷款金额275万元。

“有其屋”成效显著

国强乡总投资227万元以上,全力推进“有其屋”工程。全乡无房户、特困危房户的52户142人中,重建户24户、修缮户18户、投亲靠友9户、购置闲置房1户。目前项目已全部竣工并通过县验收,贫困户已全部入住。

造福工程深得人心

国强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造福工程集中易地搬迁安置工作,坚持“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原则,做细做实群众的思想工作。截至目前,共建成松湖村片仔组造福工程集中安置区一个,规划设计建设用地24亩,集中搬迁住户70户,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现已完成集中易地安置52户,203人,建筑面积11500平方米,各搬迁户支持搬迁,愉快搬迁,感谢政府,深得人心。 (蔡柳楠 黄建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