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人文典故> > 正文

古韵老街 撩拨情怀

作者:叶庚成 来源:闽南日报 时间:2016-07-29
编辑:朱国文 点击数: 字号: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座老房子,都有一条老街,它们是我们心灵深处无法抹去的梦。

走进平和县城老街,匆匆的脚步突然放缓了下来,一幅深藏于民间的清朝、民国时期水墨丹青,在阳光下缓缓展开……这些经过百年风雨洗礼、烙刻着时代印记的老街,无不撩拨着情怀,我喜欢这厚重的历史感,沧桑中恬静安然,平和县城老街,一个让我难以释怀的地方。

我喜欢在这些老街踱步,一到老街便有一点时空穿越的感觉,让我进入到另一种的生活环境之中。明清城墙犹在,逼仄的巷道,连排的骑楼,光滑的青石板,老街无处不透着历史的气息。

1994年版的《平和县志》载:“小溪又名琯溪,曾名阳明,盛产粮、糖、果、畜,为经济文化要地,清朝有‘小漳州’之称”。

清末民初,小溪镇虽非县治所在地,却是全县商业中心,主要街道集中在城西区,这些街道最为出名的是以“三角坪”为中心辐射的四条老街。这四条老街始建于清康熙年间,至民国14—18年,四街已拓建为混凝土路面。即现中东街、中西街、九一七街和民主街。四条街道总长1.27公里,沿街两边建骑楼式商店,成为清末以来最繁华的商贸街和集散地。

当时古街设有大米、烟丝等400多个商号及典当和钱庄。民国时,较为出名的有廖亚喜、廖水树、廖玉水叔侄三人合股的廖记典当店,资本达白银5000多元,设在今九一七街;民国13年,惠川钱庄和美记钱庄也在今九一七街开办,股资达5万元;民国15年,福建省银行、平和县银行也在小溪设立琯溪办事处。民国8年,琯溪镇成立琯溪商会。当时著名的平和三井洋行和胜美公司在这里做重点贸易,著名的商号“和记”“德记”“广和堂”“永言堂”“永安堂”“永吉堂”“永和堂”等均在此开设商埠。多家烟丝厂也在老街旁边矗立着,清道光《平和县志》载:“小溪社所制烟丝名半天下”。 特别是烟丝出口造就了当时一批商业“巨头”,最具代表的是芦溪镇叶朝阳等创办的“四美堂”和周美臣创办的周氏“和”记。叶、周后人——叶小平和周于成,均年过花甲,祖辈创业的故事他俩娓娓道来。当时,叶氏“四美堂”入股“平和三井洋行和胜美公司”,和“和”记一起成为“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平和代理人,大量收购烟丝出口,鼎盛时,一天50多艘船运烟丝前往漳州。叶朝阳是贸易的主力军,在今九一七街拥有众多商行。至今仍有一些商铺为叶氏所有。

繁华的街道不断变化,每条街道都会留下时代的印记。行走在窄窄的老街,恍然走进了历史的深处,那些抑扬顿挫的商贾市声、茶楼酒肆的弦管乐声犹然在耳。又好像走进了一部老电影的拍摄现场,时常会产生一些入戏太深才会有的错觉。

中东街,以前叫十八间、仓街。中西街,以前叫大庙口或府前街。民主街,以前叫“银尫埕”。这些响当当的老街都被时光剥去了它的光泽,当年九一七街,上世纪八十年代还被称为“黑市街”,当年热闹可见一斑。然而,随着县城不断扩容,这些仅可打马走轿的老街渐渐退出历史舞台,斑驳褪色的旧门面抵不过亮堂的高楼大厦,古街退缩在时光深处。

漫步老街,心情是懒散的。看到这些被时光咬出道道沟痕的旧门窗,就能感到一条缓缓流动的时间之河。在这样的老地方,适合坐下来慢慢地想心事,想老街的陈年旧事。或者找个阳光散淡的地方喝一杯茶,或找个人对上一局棋,让生活慢下来,一切都变得闲静,散淡而又真实。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座老房子,都有一条老街,它们是我们心灵深处无法抹去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