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新闻中心> 平和新闻 > 正文

曾木桃:7旬老人历时8年编撰“下里巴人”的《闽南俗语》

作者:汤绍平 林小良 来源:平和网 时间:2016-04-12
编辑:周艺桂 点击数: 字号: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少年不晓想,吃老不成样”……相信大家对这些脍炙人口的闽南俗语都不陌生。然而,随着普通话的普及,这些老祖宗总结自田间地头,由百姓口口相传的闽南俗语正在逐渐丢失。最近啊,平和县九峰镇的一位71岁的退休老干部曾木桃历时8年时间,将自己在工作、生活中所收集积累的1200多条闽南俗语编撰成册,他将闽南俗语比作“下里巴人”。走,咱们也一起去温习一下这些闽南俗语。

《闽南俗语》分上中下三集,共150多万文字,包括1200条闽南俗语。该书选材广泛、不拘一格,文字表述详尽注解、旁征博引。每条俗语都是采用日记形式书写,通过每一句俗语形成的由来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再结合曾木桃日常的生活感受,以讲故事的方式叙述出来,即使不懂得闽南语的人也能很好的理解俗语的意蕴。

【曾木桃:书虽然写的很累,但是是收集了整个九峰所有大家的智慧,这不是曾木桃一个人的智慧,包括平和,漳州的、龙海的、漳浦的、华安的(等等),很多人的说法我都把它收集起来。这样,我的劳动不是为了我自己,是大家,整个闽南的,都能保存下来。就是有点作用,人家喜欢。一个是爱好,一个是有用 。】

今年71岁的曾木桃是平和县九峰镇人,19岁参加工作之后,便经常下乡,因此有很多机会接触到各地的风土人情、民间故事。酷爱文学和方言的曾木桃发现,虽然闽南俗语深植于闽南语地区,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但是随着普通话的普及,方言俗语却渐渐被遗忘。

【曾木桃:这种俗语话以前农民学大寨的时候,在农村讲这种语言很多,现在就越来越少,很多年轻人特别是讲普通话的就很少讲到这种语言,这些语言大部分是农村妇女,没文化的、下里巴人都会讲,出口成章,说出来都是俗语话,而且说出来都很经典。我们有一俗语叫“十句谚语九句真”,十句中有九句是非常真理的,//都是几百年来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这是经典,语言又非常简洁,这些都在一直丢失。】

2007年,也就是退休的第二年,曾木桃开始着手记录这些“流失中”的闽南俗语。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由于闽南俗语大都由村民口口相传,并且虽然同为闽南语,但是地域不同,对同一个俗语的理解却存在差异。为此,一句俗语经常要花三五天的时间下乡去收集,这对于当时已经年近7旬的曾木桃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曾木桃:最主要是花的精力太大,把所有的精力都花进去了,因为写这个书要整天往外跑,要跟人家请教,这句话要怎么解释、这句话要怎么讲,还有什么这方面的语言要跟人家收集,收集就要一直往外跑,整天要往外跑,就是很累。第二是回到家要写,写都是用电脑写,一天要十个小时、八个小时,最后血压高到两百二、低压到一百二。因为是太劳累了,太劳累了,整天都要写,对着电脑的时间太多了。】

俗话说“捻虫入尻川”(闽南语),收集的过程虽然辛苦,但是这位倔强的老人却乐此不疲的坚持了8年。在他眼中,闽南俗语虽然没有成语“阳春白雪”般的文雅,但是它却保留了生活的原汁原味,像土特产一样,自有一番特色和韵味。闽南俗语是闽南人应该珍藏的文化遗产。

【闽南俗语,语言很精辟,如果成语比喻是阳春白雪,我这个俗语话就是下里巴人//通俗一点的解释就是我是土特产,土特产虽然很便宜,但是它有它的特色,它原汁原味,没有经过任何加工,非常实在,非常亲切。第三是这些话很多都是非常精辟的语言,非常有道理。咱们老祖先实在是太聪明了,说出来的这些话太精辟了,都是很符合社会道理,科学道理。//如果能保存下来就是为九峰也好、平和也好、闽南也好做一点贡献,也是老年有所作所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