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人文典故> 历史典故 > 正文

硝烟散尽是平和

作者:张山梁 来源:平和网 时间:2015-05-23
编辑:匿名 点击数: 字号:

最近,因承担编撰《王阳明与平和》一书的需要,我与几位同仁一起,先后赴广东大埔县的大东镇、枫朗镇,到龙岩市永定区湖山乡等地,实地察看当年王阳明漳南战役征剿大伞、箭灌、象湖山等贼巢的古战场。据王阳明奏报的《闽广捷音疏》记载:福建境内有象湖山、可塘洞等30多个山寨,广东境内有大伞、箭灌等13座山寨。

每到一处古战场,站在其中,远眺的是连绵不绝、嵯峨峻耸的山峰,满目葱翠、绿意盎然的青山,近看的不是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的集市,就是稻叶齐、烟苗秀的田畴。此情此景,让人很难想象这就是昔日战鼓雷鸣、白刃相接的战场。面对早已散去硝烟,一派平和安宁、生机勃发的景象,我思绪万千,不免想起李白“战争有古迹,壁垒颓层穹” 的诗句。

为寻找昔日漳南战役古战场,我还是颇费周折的。据王阳明在《添设清平县治疏》中描述:“河头地方……与广东饶平县大伞、箭灌等乡接境,皆系穷险贼巢”。但在今日的饶平县却一直找不到有关昔日大伞、箭灌等地的地理信息。之后,从《大埔县志》中的“嘉靖五年(1526),巡按熊兰复疏请析饶平县滦洲、清远两都重置县,改名大埔”了解到,大埔县在王阳明在正德十二年(1517)年拟制《添设清平县治疏》时,尚属饶平县辖之。因而转向大埔县寻找,在大埔县的大东镇找到了地名依旧的柘林、白土、大重坑等昔日贼巢的村庄。3月31日,在大埔县政府办的协调帮助下,我们一行到大东镇拜访熟悉镇情的镇人大副主席邱石井。已过耳顺之年的邱副主席是大东镇西坑村人,且一直在大东镇工作,可谓是大东镇的“活地图”。他详细介绍了王阳明《闽广捷音疏》中载之的古村、禾村、大水山、苦宅溪、靖泉溪、白罗、南山等地的新旧地名变化情况、具体位置,然后带我们到昔日箭灌大寨遗址——大东镇岩东村进灌头。

进灌头位于闽粤交界的银岽山下的山坳里,四周环山,中间是个较为平坦小盆地,百亩良田层层叠叠,几十户人家悠然居住;从这里翻山越岭,走路只要2个小时就到永定的象湖山,3个小时到秀峰的坝头,可谓咽喉要地。站在那里,我不免惊叹昔日“山贼”巢寨选址的匠心独到,筑寨其间,哨设山峰,把守山口,粮食自给,易守难攻,且与象湖山、大伞、长富等处山寨形成犄角之势,怪不得官兵数十年奈何不得。站在那里,我更景仰王阳明的谋略之深虑、用兵之诡异,当年战争的惨烈程度就不难想象了。站在那里,我再也看不到昔日烟火连天的厮杀场面,闻不到当年硝烟弥漫的呛人气息;看到的却是一幅“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的田园风光,还有缕缕炊烟飘荡在山谷之间,闻到的是泥土翻耕散发的芳香,让人无比闲适惬意。离开进灌头,我们折回大东镇。

大东镇位于闽粤两省交界的大埔县,与平和县长乐乡、永定县湖山乡相邻,因高山峻岭,居民分散,“散、产”谐音,旧称大产(误记为大伞),常有匪盗聚啸山林,民风彪悍。也是闽粤来往的重要通道,自古就有驿道相连,民居与平和县长乐乡狼牙交错,历来为兵家相争之地。就在上世纪20~40年代,大埔大东镇、平和长乐乡连成一片,成为福建临委、闽粤赣边游击区、广东韩江支队的重要活动地带,现在长乐乡的秀山村寨仔组、乐北村下村组还分别留下中共南方局兵工厂、无线电台遗址。

快到集镇区时,邱副主席带我们爬上镇区背后的小山包,既可以俯瞰镇区全面,又可以远眺对面山腰的风景。远远看到对面山间的那熟悉、亲切的画面时,我的思绪回到了十多年前时那段挂村的工作岁月。当时,我就任长乐乡党委组织委员,挂点秀山村。那时的我,每当到秀山村下乡,从山上不经意往山下的大东镇远眺时,想到的更多是如何打通往大东的水泥路,让秀山老区群众出门的道路更便捷。而今天,我从山下仰望山上,秀山村就在眼前,想到的是如何还原“当年广东委官指挥王春等领兵到大伞(也就是眼下的大东镇)一带剿寇;福建按察司兵备佥事胡琏与与指挥覃桓、县丞纪镛带兵从今天的长乐乡联三村途径乐北村,前来接应会剿。不料大伞的“山贼”倾巢而出,从今天的大东镇塘市出发,经西坑村冲上长乐乡的秀山村,在秀山、乐北村交界处与官兵激战;最后,覃桓、纪镛的坐骑战马陷入深潭泥泞,连同7名军人、8名兵快都被“山贼”杀死,身为前线总指挥官的胡琏也被刺戳两枪”的激烈战斗情景。俯瞰眼下的大东集镇,感受大东地理位置独特,古代平和先民赖以外出的重要水路通道九峰溪、芦溪溪,在这里汇流梅潭溪而注入韩江,可以说当时的大伞(大产)成为扼住平和先民咽喉的要地,难怪狭小的圩场,却人头涌动,摩肩接踵。我不免感慨,人,站在不同的位置,从不同的视域去观看这个世界,一定可以看到不同的风景,领略不一样的景象,享受异样的感受。这时,去再细读王阳明的“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诗句,领会的是别样的意境。

5月12日,在秀峰乡党委的联系下,由秀峰乡龙岭村支书带路,我们到1951年2月才划归为永定县领辖的湖山乡象湖村,实地观察王阳明漳南战役最为关键一仗的战场遗址。象湖村境内崇山峻岭,林茂坡陡,村庄四周被天窠岽(海拔1217 米)、凉伞岽、银岽等多座连绵的山峰所围,地形险要,极具军事战略意义。

站在1947年“三打象湖山”的炮楼遗址上,环视天窠岽、凉伞岽,我虽然还可以感受到当年王阳明率领三路官兵在夜色的掩护下,人马衔草,占山寨、夺关隘,直捣象湖山,双方鏖战激烈,呼声震天,撼摇山谷的旌旗猎猎场面,但更多的是,我看到了“人勤春早地生金,水漫田畴烟苗秀”的一派生机,看到了天窠岽、凉伞岽山上那层层翠绿的山林,也看到了这里的百姓安居乐业,无不沉浸在“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的桃花源般生活之中。此时此刻,我穿越了500年的时空隧道,从明代中期那硝烟弥漫的动荡年代,回到了今天处处和谐安康的繁华盛世,更加感慨“平和”来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