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专栏展示> 民生工程 > 正文

武夷山市:建得像花园一样的污水处理厂

作者:金文莲 来源:东南网 时间:2010-11-15
编辑:张怡 点击数: 字号:

 

东南网-福建日报11月15日讯(本网记者 金文莲)

10月27日,武夷山。

早晨起床后,老范习惯地到阳台上伸腰劈腿。望着眼前一片红艳艳的美人蕉、随风摇曳的香根草、再力花,老范庆幸自己没有把这栋老房子卖掉。

老范家住武夷山市区中洲路15号,与武夷山市污水处理厂相邻。这个我省唯一采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建成的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是武夷山市城市建设战役的重点项目,市里成立了指挥部,确定专门挂点领导和项目推进领导小组,加班加点,全力以赴,终于在10月初投入试运行。老范眼前的美景,便是污水处理厂的人工湿地。

老范住在这里已有30多年。以前,他家后门是一片荒滩,虽谈不上风景,但“风吹草低见荒滩”,有点味道。七八年前,这里成为收废品者的堆积场,老范每天起床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凌乱的破烂堆场,就动了想卖房搬走的念头。

不过去年,他发现堆积场被清理了,而后又听说市里要在这里建污水处理厂二期,老范可生气了:“清走了干垃圾,却迎来了湿臭味,我们这些居民不是更惨了?!”为此,他还到有关部门反映,要求污水处理厂另外选址。

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2007年已投产,日处理能力为5000吨,成效显著,今年1至6月污水处理量达121.8万吨,减排效果很好。

武夷山城区人口约7万,污水总排放量约1.2万吨/日。根据旅游业和城市发展的要求,武夷山市去年谋划建设二期工程,把污水处理厂建成花园式厂区。二期工程与一期工程毗邻,日处理能力达到1万吨,这样总处理规模可达到1.5万吨/日。

虽然一期工程早就建成,但老范并不了解人工湿地处理污水是什么东西,听说要在他家后门建厂,心想这所老房子还能住吗?除了托人帮助卖房子,他特别关注这个项目的进展。哪天推土机进场,哪天设备安装,哪天种植湿地植物,他都记在心里。特别是挂出“大干150天”的标语后,这个工地几乎没有停歇过,速度之快令他咋舌。让他越来越心宽的是,这片曾令他厌烦的荒地,正变得越来越漂亮——徽派风格围墙、能够处理污水的绿色植物、越来越清澈的流水……

此时,他才明白,污水处理厂并不脏,更不臭,和建得像花园一样的污水处理厂为邻,还真是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