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专栏展示> 最新报道 > 正文

福建:民生冷暖最关情

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2013-03-04
编辑:何丹丹 点击数: 字号:

这个春节,蓝桂珍脸上总是挂着笑意,就像早春的阳光,温煦明亮。蓝桂珍是福建宁德市一个普通工人,一家4口人住在4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里。多年来,蓝桂珍一直想能有一套大一点的房子,但是以她的收入,对每平方米动辄上万元的商品房只能望房兴叹。眼看孩子们一年年长大,蓝桂珍的焦虑也一天天滋长。

春节前夕,蓝桂珍终于拿到了盼望已久的一套保障住房的钥匙。“这是我今年春节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蓝桂珍说,“一家人的高兴劲直到现在还热乎着呢。”

2012年福建省20.15万套保障性安居住房开工建设,开工率126.8%,基本建成14.69万套。从2008年到2012年5年间,福建省投建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共65.58万套,91.4万户像蓝桂珍一样的低收入家庭圆了安居梦。

人民的期盼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要以民生为本,解决好群众关切的社保、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等问题,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社会更加和谐。”2012年12月19日,刚刚履新的福建省委书记尤权在就职感言中特别把改善民生作为自己的重要工作。在此后召开的省委九届六次全会上,尤权再次强调,民生是立省之本,要下大决心解决好群众关切的实际问题。

宁化七中,一座新建的学生宿舍楼尤为惹眼。“原先的老宿舍楼,每间宿舍10余平方米,12个上下层的架子床,共住24个学生,生均面积不到1平方米;一个楼层一个卫生间,生活极不方便。”负责生管工作10多年的张标能老师介绍。新宿舍楼每间12个铺住12名学生,宽敞明亮。而且“每个宿舍都有卫生间、洗衣池,贴瓷砖,干净整洁。”九年级(1)班学生肖微笑着说。

从2007年至今,福建省共投入约7亿多元改善了690所学生宿舍和食堂条件,新增学生宿舍、食堂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基本消除了农村初中校以上寄宿学生统铺或两人一铺的现象,生均宿舍面积由实施前的2.48平方米提高到4平方米。

人民的期盼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省委常委会上,福建省领导提出,要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生活的新期待,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4年间,福建73所县医院、800多所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9000多所村卫生室得到改造提高,城市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达100%,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逐步健全。继2011年新农保全覆盖后,去年福建省比全国提前半年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城乡居民人人享有“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蓝图初步绘就。

更多人力、物力、财力向民生领域倾斜

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这几年,福建省在做大经济总量的同时,把更多人力、物力、财力向民生领域倾斜。

2012年,福建省公共财政涉及民生的支出达1906.02亿元,比2011年增长20%,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达73.27%。从2010年起,福建已连续3年公共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超过财政支出的70%,实现了省委、省政府对福建人民的庄严承诺。

随着福建各级财政用于民生支出的持续增加,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得到优先解决。

2012年,福建省农村低保标准从家庭年人均1200元大幅提高到1800元,300多万农村人口饮水问题得到解决。农村扶贫标准提高到3000元,140万农村贫困人口被列为扶贫开发帮扶到户的对象。“造福工程”使70万散居偏远山村和海岛的群众摆脱了贫困。

2012年,福建省级财政用于医改的专项资金79.43亿元,增长17.7%。福建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比例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

近3年,福建预算内投资用于文化建设的资金平均每年5400万元,占省预算内社会事业投资的16.3%,大大超过“十一五”期间5%左右的水平。农家书屋、乡镇文化站从无到有,从小变大变好,遍布福建农村,成为广袤乡村的一个个精神家园。

像考核经济发展一样考核民生工作

从2010年8月开始,福建省抓住牵动全局的重点和关键,启动了重点项目建设、新增长区域发展、城市建设、小城镇改革发展、民生工程“五大战役”,力求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上取得突破。在福建省每年为民办实事项目中,民生项目总是占据最大比重。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每年福建省和各地都要制定出台促进就业再就业的政策措施。从完善就业扶持政策、统筹城乡就业、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到组织开展“企业诚信用工承诺”、“十万岗位送基层”、“情暖外来工·就业在福建”等,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同时开展就业目标责任制督查考核,确保就业政策落实。2012年,福建省65万多人捧上了“新饭碗”;农村劳动力转移连续多年每年达到40万人左右。福建各级人大也把民生改善作为对政府工作的重点监督内容,确保各项民生工程不耍花架子,不开空头支票,取信于民。

发展是民生之本。农林水利、城镇美化、造福工程、饮水安全、防灾减灾、农民增收、城乡统筹,既是经济工作,也是民生工程。

4年前从山上搬下来的福建浦城县盘亭乡柳墩村村民陈紫莲没想到自己也能过上城里人的日子。2009年,靠着政府“造福工程”的补助款和老公在外打工的一些积蓄,陈紫莲盖起了一座三层小洋楼,里面厨房、卫生间一应俱全,还用上了沼气、太阳能供暖,日子赶上城里人了。

如今,在福建各地农村,道路越来越宽敞了,房子越来越漂亮了,自来水通了、通讯更加快捷了……城市与乡村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民生冷暖最关情。在不久前结束的省人大十二届一次会议上,民生改善,依然被列为政府最重要的工作。2013年,福建省将开工建设10万套保障性住房,基本建成8万套;新建、改扩建358所公办幼儿园,在农村小学增设附属幼儿园1830个班;新增医疗机构床位8400张以上,村卫生所将全部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改革;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将提高至280元……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福建的民生必将更加美好!

本报记者 江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