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金三角”也是“绿三角”

作者:吕路阳 祁正华 叶义斌 来源:福州日报 时间:2013-04-13
编辑:朱国文 点击数: 字号:

 

核心提示:

“福山福水福州城”,这是不久前央视福州城市形象宣传片中的一句话。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茂密的森林,绿色福州让众多游客慕名而来,“绿色福州”也已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一张“烫金名片”。在更高起点上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就要将生态文明放在重要位置,精心打造美丽福州,闽江口三角区既是“金”的,也必须是“绿”的。

近年来,通过生态环境整治,闽江流经的两江四岸地区成了福州风景最美、生态最优的地区;通过绿色城市、绿色村镇、绿色通道、绿色屏障建设,福州森林覆盖率达54.9%,市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1.31平方米;通过福州内河整治,福州市恢复了越来越多的亲水空间和宜居环境。人们有理由相信,随着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建设步伐的加快,福州的未来将更美。

共享生态之“福”

家住闽江边的陈小姐打开“福州环境保护”网站,点击“PM2.5试运行监测数据”,把鼠标轻轻移到紫阳监测点位上,1小时前的PM2.5数据就立即显示出来。“好多点位的PM2.5小时浓度都不到10微克/立方米,福州的空气质量值得称道!”陈小姐感叹道。

福州是海峡西岸“有福之州”,福州之“福”,基于生态。福州不仅空气质量好,水环境质量也好。这一切,得益于生态市建设的基础不断夯实。以2012年为例,仅福州市本级财政用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投入就达29亿元,占地方可动用财力的五分之一。在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下,“美丽福州”建设已初见成效,这为在更高起点上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打下了优越的生态基础。

年初市人代会提出,2013年要精心打造绿城、花城、水城,全面推进城区内河截污和南台岛内河整治,实施内河生态补水工程;加强“四绿”工程建设,造林绿化36.5万亩,建设山水路街相衔接的城市“绿道”与慢行系统20公里;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而不久前通过的福州市“十二五”规划建议,更明确提出要实现“生态环境优美宜居”的目标,滨江滨海、宜居宜业的城市特色魅力更加凸显,国家生态市全面建成,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前列。这些都为打造美丽宜居福州、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指明了方向。

 

提升人居环境

美丽福州的建设,有利于提升人居环境。鼓岭综合整治及保护开发,就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例子。鼓岭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以来,鳝溪至鼓岭的13公里盘山公路畅通好走,主次干道和游步道沿线配置的环卫设施焕然一新,宜夏村的村容村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鼓岭变美了,带来的直接收益是获评省级旅游度假区,游客也越来越多。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最为关键的是“城乡”二字。2012年,我市打响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在波澜壮阔的治理图景中,城乡环境治理迈向“向基层延伸、向村庄延伸、向盲点死角延伸”的新阶段。主要举措有:打响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造林绿化38.9万亩,新增300万平方米城市公共绿地;中心城区75条内河基本完成清淤,西湖和晋安河、新西河、东西河、新店溪等内河综合整治初见成效,光明港至森林公园绿道等一批项目建设完成;新建和改扩建市政道路22条,实施74公里市政道路亮灯工程建设。

在更高起点上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城乡环境治理必须持之以恒,实现全域城乡同步推进,推进城乡文明统筹发展,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幸福。这,是“美丽福州”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在更高起点上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的“必由之路”。

打造生态名片

持续推进“美丽福州”建设,需要加大力度,真抓实干。有关专家建议,要进一步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努力创建生态市,让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展示不可替代的生态价值。

“福州要发挥环境优势,要发展生态化、人性化的宜居环境。”福建师大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伍世代建议,要进一步凸显福州环境优美的特色和优势,进一步打造生态优美的“绿城、花城、水城”,更好凸显福州城市的特色与魅力,为群众营造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

福州市政策咨询研究会会长赵汝棋说,世界与中国文明发展史告诉我们,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因此,谋求经济的发展,必须有一个正确的发展观。生态好了,山水好了,对福州整个省会城市的形象和旅游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闽江口才能向“金三角”迈进,成为福州新的城市名片。

“形象也是生产力。生态环境良好,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福州大学社会学系主任甘满堂认为,在更高起点上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需要持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让“美丽福州”成为亮丽名片。

(福州日报记者 吕路阳 祁正华 叶义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