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新闻中心> 平和新闻 > 正文

统管“非转经”,漏洞堵了,资产增了

——平和成立全省首家县域非经营性转经营性国资管理公司见成效

作者:本报记者 雷光美 通讯员 杨祥隆 来源:福建日报 时间:2014-05-11
编辑:朱国文 点击数: 字号:

   “店面实行公开招标后,我才有机会承租,不用再托人找关系了。”25日,平和县经贸系统出租的四间店面装修一新,店老板李文辉正高兴地打理着生意。这处200多平方米的店面,去年10月经县里组织公开招投标,最终由李文辉竞得,年租金从原来的12万元提升至29.5万元。原承包人说:“这样公开招标,我服气。”

    近年来,针对散落在各部门系统的非经营性转经营性的国有资产,平和由纪检部门牵头开展大刀阔斧的整合整顿。2012年,成立全省首家县域“非转经”统一经营管理公司——兴和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派驻国资管理经验丰富的县财政局副局长赖志生担任总经理;2013年,兴和公司正式运作。今年4月4日,县国有资产监管服务中心揭牌,负责监管兴和公司的经营。

    “以往,在非经营性转为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发包处置不透明甚至‘权力发包’‘人情发包’‘倒贴发包’等违纪违规行为,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引起干部群众不满。”县纪委书记张娇兴说,为此,县里出台《加强县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意见》,从制度层面进行规范。

    统一管理,首先要摸清家底。“我们对原有资产承租合同进行合法性研究,承租10年以上的重点梳理。有的店面出租合同,一发包就是30年,实际上等同于明租暗卖,导致国资流失严重。”赖志生说,梳理情况上报后,由县里依法依规决定续用或废止。县里还进一步规定“非转经”资产发包年限,将相关承租合同逐一纳入国资管理预警系统。

    去年,“非转经”资产最多的县经贸系统对下属5家公司的55间店面摸底造册,划归兴和公司经营管理。县经贸局纪检组长林广福说,实际上这5家公司已关停,客观上存在发包不透明等问题。

    阳光招标,成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有力举措。去年,县经贸系统国有资产共参加市场化配置4次,48个标的总承包价从过去的105万元跃升至近500万元。同时,县里还实行国有资产定价联席会议制度,业主单位、兴和公司等代表参照市场价格议定合理起标价,并由业主单位主管部门、纪检系统负责审计监察。目前,预计全县“非转经”统一管理的国有资产可增值至20亿元以上,相当于全县3年的财政收入。

    统一经营后,关停公司的职工首先受益。林广福说,经贸系统5家公司关停后,仅糖酒副食品、百货公司就有200多名职工医保存在资金问题。按标准,每人每年要交4432元,由于公司关停、剩余资产又未保值增值,单位配套的1773元难以补足。实行统一管理后,租金收入税后100%返还,历史遗留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对财政拨款单位,租金税后按60%返还,40%划归县国资委;对企业则100%返还。”赖志生补充道。

    县国有资产监管服务中心通过建立完善账面平台、网络平台和电子监察平台,为产权单位办理产权划转和资产出租市场化处置提供公开、高效、便捷的服务,并接受群众网上监督。据统计,2013年底,全县“非转经”的公开率、知晓度、群众满意率分别达100%、96.3%和95.6%。2010年至今年4月初,县纪委共接到“非转经”有关信访件20件,其中2013年下半年以来仅有1件。

    “‘非转经’统一管理还为地方经济发展带来促进作用。去年,全国开展地方性政府债务审计,平和是山区县,债务小,资产散、抵押率也低,因此地方经济发展贷款难。国资统一管理后,可以打包提升抵押率。”张娇兴表示,目前,已有多家政策性银行主动到平和对接。

 

    □记者手记

    长期以来,管理经营性国有资产相对有一套较完备的法规。而非经营性转经营性的国有资产,尤其是地方性质的,则往往处于不被监管的暗处。

    向“非转经”国有资产“开刀”,需要改革勇气。因为这些“小金库”“暗金库”涉及面大,有些还关系到条条、块块间的利益分割,被个别单位和个人长期视为命根子。平和从20多个系统、100多个行政事业和企业单位中厘清总账,并设定整顿整合倒计时日程表,不让任何暗操作有喘息之机。

    平和用规范化的市场操作,把国有资产行政管理阵线前移,并出台适合县情的整顿整合方案以及经营、监管、纪检督查、利益分配等一系列规定,使这项改革站在依法行政、执政为民的层面,底气十足。实践证明,这样为民谋利、民声所向的改革之举,才富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