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人文典故> 历史典故 > 正文

震惊元顺帝的平和人李志甫(下)

作者:黄志耀 文/供图 来源:闽南日报 时间:2013-07-26
编辑:周艺桂 点击数: 字号:

 

 

  别不花苦思良策 李志甫设计歼敌

  话说李志甫与中央军的首次交战,是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早上开始。江浙行省平章别不花,不愧是一位有多年作战经验的将军,他一进入漳州地界,小心谨慎。面对漳州的崇山峻岭,他心有余悸,因为要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打赢战,他认为十分艰险,并且没有把握。对于李志甫的起义军他多少了解一点,但不透彻。这位将军冥思苦想了几天,终于悟出了一个办法:就是先用火力侦察,正面会一会李志甫先生的实力,而后才制订正确的“剿匪”方案。

  这位元朝大将军,对于首次与李志甫交战高度重视,他在李志甫进攻漳州战斗中逃过一劫的几位官员的带领下,亲临第一线。当敌我双方开战时,就异常激烈。李志甫感叹着说:“‘中央军’就是‘中央军’,太厉害了。”而江浙行省平章别不花通过交战后也感叹着说:“不能小看这些泥腿子,李志甫像泥鳅一样滑!” 原来李志甫面对朝廷大军到来时,虽然瞧不起他们远道而来,但也不敢高枕无忧,他派出很多乔装打扮的侦探人员时常在敌占区观察敌人的动向,当得知“中央军”意图后,他迅速做好应战准备。

  在战斗中,没有占到半点便宜的官军首先鸣锣收兵,江浙行省平章别不花从战场回来后,顾不上休息片刻,连夜召开高干会议,进一步分析军情。 “形势不容乐观,李志甫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他虽然没有经过正规军校培养,但善于游击战术,我们要打败他确实不易。”“剿匪”总指挥别不花心有余悸说着。话音刚下,一位将领紧接着建议说:“我们大多是外地人,必须建立一支熟悉当地情况的骨干队伍,以本地人征服本地人,这样就能把李志甫等‘贼寇’消灭掉。” “剿匪”总指挥别不花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就制定出建立地主武装和集中兵力对付李志甫的作战计划。

  却说李志甫从战场上回来,他也不敢怠慢,晚饭后就召开紧急会议,认真分析“中央军”的实力,并制订出作战方案,决定以游击战和伏击战为主,尽量避免阵地战和运动战等较大规模的战争。

  “中央军”在研究对策,农军也在研究作战方案。双方在对峙过程中整个战局出现暂时的冷静。

  一天,天生好动的李志甫,首先按捺不住了,他决定打破这死人般的肃静。

  因为进剿自己的官军,连日来没有动静他觉得很异常,“剿匪”总指挥别不花的闷葫芦装的是什么药,他想打开看看究竟。日近中午,李志甫派出一队人马大摇大摆到了一个村庄征粮,马上被“中央军”发现并被跟踪。看着一小队官军追赶过来,李志甫的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他迅速布兵排阵,当官军进入伏击圈后,李志甫一声令下:“打!”官军的小股部队被突其而来的喊杀声吓得昏头转向,不一时都乖乖当了俘虏。李志甫速战速决,当官军后援部队疯狂反扑时,李志甫却已经溜得无影无踪。原来李志甫采取的是“诱伏”的计谋。诱伏,是以主要兵力在有利地形上设伏,然后用少数部队诱敌上钩,等敌人进入伏击圈后给予沉重打击。李志甫采取这个计谋,他是想摸一摸敌人的底细。之后,通过俘虏交待,李志甫得知官军将采取封锁的手段和建立地主武装对付自己的农民军。李志甫深知庞大的队伍,在经济被封锁的情况下比较难以生存,于是,敌变我也变,为了冲破经济封锁和政治封锁,李志甫决定对部队进行整编,对于年老病弱人员进行疏散安置,精干人员一分为二,由自己带领一部分,黄二使带领一部分,两队兵马既分开又互相照应,分别在群山中与“中央军”周旋。李志甫对着他的部下说,我们凭着高山峻岭,不用三年时间就可以把官军打败,到时,他们就乖乖滚蛋,这山还是我们的山,这地还是我们的地。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李志甫充满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鼓舞着他的弟兄们。

  一天早上,春光明媚。李志甫带领一部主力冲出外围与中央军作战,变被动为主动打击 “中央军”,黄二使即带领一班人马声东击西,也不时骚扰敌人,配合李志甫的主力部队有力地打击敌人,李志甫的起义军在反封锁战斗中取得可喜成绩。    

  “剿匪”总指挥别不花,竟然被李志甫搞得昏头转向,在漳州剿匪一年多,却寸功未进,他的心情异常郁闷,整天愁眉苦脸。为了打破这僵局,别不花又召开了一次有地方人士参加的“高干”扩大会议,通过 “智囊团”分析原因,一致认为应该改变战略战术,先易后难,先放弃李志甫的主力,集中兵力打击黄二使所率领的农军。别不花真是老谋深算,他对众将士说,我们消灭了黄二使就等于砍断李志甫一个胳膊,这样,李志甫就没有接应队伍,所以,要剿灭李志甫就容易多了。于是,“中央军”就抽出主力部队合围东走西窜的黄二使所率领的部队。

  二使热血洒疆场 志甫魂归“乌泥洞”

  话说一天上午,灰暗的天空,终于下起蒙蒙细雨,由于缺吃少穿,黄二使所率领的部队不得不在一个小山寨进行短暂休整。突然间,一位放哨人员慌慌张张回来报告说,前后左右都发现“中央军”向我方合围。黄二使紧皱着眉头说:“我们这个地方很秘密,官军怎么会发现呢?”说着也不敢大意,迅速下令做好突围转移和打仗的准备,但为时已晚,当他刚刚布置完迎敌的有关工作时,整个山寨已经被“中央军”包围得水泄不通。原来别不花诡计多端,他也培养了一支由本地人组成的便衣队四处活动,这天,当发现黄二使所率领的部队的踪影时,他迅速带领“中央军”前来围剿。战斗很快就拉开序幕,黄二使率领的农民军面对四面合围而来的大军,心不惊、胆不颤。 黄二使对士兵喊着:“冲出包围圈就是胜利,二十年以后我们又是一条好汉!”说着就指挥大家突围,冲锋反冲锋,整个战场喊杀声震天动地。由于双方兵力悬殊比较大,不一时,黄二使的弟兄死伤惨重。为了挽回战局危机,黄二使重新部署突围方案,由一位将领率领敢死队从左侧打开一个缺口,另一位头目率领一队人马在右侧佯攻,黄二使即带领一队精干人员断后。经过激烈战斗,左侧被农军打开一个小缺口,为了保存实力,黄二使下令士兵迅速从小缺口突围撤退,但由于官军兵强马壮,义军在突围中只有小部分人员冲出包围圈,黄二使带领的精干人员,紧紧拖住官军不放,最后在肉搏战斗中,黄二使等壮士全部壮烈牺牲。

  史载:“农民军黄二使部被打垮,志甫退守山寨,顽强守卫,历经两年,大小百余战。攻守双方都精疲力竭,相持不下。” 却说黄二使部被打垮后,李志甫十分难过,连续几天吃不好饭、睡不着觉,他为战死沙场的亲密战友动容垂泪。李志甫面对局势,为了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一天,经过深思熟虑后,他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部队化整为零,但遭到很多坚强战士的反对,一位小头目说:“我们不能做懦夫,应该与官军血战到底,我们不求同日生但求同日死。”李志甫看着大家,激动地说:“弟兄们,化整为零是战略需要,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我们只能 ‘隐蔽精干、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只要我们还有一口气,今后就有复仇的机会。”经过李志甫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认真做工作,大多将士终于分期分批分赴各地隐蔽起来。    

  李志甫带领一百多人的精干队伍,在大山里神出鬼没,他采取“打赢就打,打输就跑”的游击战术,竟然把别不花将军也搞得吃不香、睡不安。   

  一天早上,风和日丽。别不花将军在指挥部苦苦思索着如何完全彻底剿灭李志甫的良策,他认真回顾总结二年多以来,在剿匪过程中,他虽然以优势的兵力取得一定成绩,但也犯了操之过急的错误,在知己知彼工作还没有做好的情况下贸然进军,致使在“剿匪”工作中被李志甫钻了空子,俗话说:欲速则不达!想着想着他的心中突然一亮,要打败李志甫先生,就必须充分发挥地主武装作用,把经济封锁做到位。只有这样,方能取得彻底胜利。

  翌日一大早,别不花将军带领着便衣队走村串寨做群众工作,他向广大人民群众说明国家要稳定的道理,同时也指出不能和“贼匪”接触,被发现者视同“通匪罪”。别不花将军通过软硬兼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老百姓终于不敢接触李志甫的农军。没有过多久,李志甫的队伍给养就十分困难,为了使精干人员继续生存下去,他决定向远离漳州的南胜县高坑乡(现在的平和县国强乡)山区转移,准备在此休整,伺机再起。

  一天晚上,当李志甫带领队伍秘密转移时,就有人告诉别不花将军, 这位镇压农民起义军的刽子手,迅速下令“中央军”穷追不放。李志甫熟悉家乡的三山五坳,带领队伍左右逢源,竟然摔开“中央军”的一路追杀,第三天下午就顺利到达高坑境内。

  史载:“元六年(一三四零),义军经三年顽强抵抗,伤亡惨重,给养也陷入困顿境地,不得不采取化整为零的策略。” 

  高坑乡(现在的国强乡)山高林密,与坂仔山连山。据说李志甫少年时代经常到这里走亲戚,对这里的山水很熟悉。李志甫一到高坑乡,就知官军已经在这里建立了一支地主武装,于是,他悄悄转道到了距离高坑十里路的霄岭自然村安营扎寨。霄岭自然村的背后有一座大山(现在叫狮岭山),林深地险、易守难攻,具有战略眼光的李志甫认为此处是一个好地方。再说别不花的“中央军”数日后也追赶到高坑境内,别不花将军深刻理会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伟大理论,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彻底胜利。因此,到了高坑时他就迫不及待下令进攻李志甫的营寨,但李志甫这位农军领袖也略知“有来无往非礼也”的礼数,别不花的进攻遭到李志甫的全力回击,别不花不但没有拣到便宜,反而损兵折将,只好退回高坑安营扎寨。

  李志甫十分清楚别不花不久的将来会卷土重来,于是,就带领这些骨干力量向后山(狮岭山)“乌泥洞”转移。“中央军”得知后又连续几次进山围剿,都遭到李志甫的有力打击。别不花急得不得了,看着这位“中央军”首长坐立不安,高坑乡的自卫队长陈君用勇敢站出来,他亲率敢死队数十人从小路突袭直捣“乌泥洞”,为“中央军”打开通道。李志甫没有想到敌人会从背后下毒手,猝不及防被射中手臂被擒,其余义军纷纷四处逃散,农民军另一将领郑子箕,趁混战突围从右侧逃出,而后收拾残部向西转移,在龙岩县与县尉黄佐才作战,因兵寡被捕后被就地正法。

  李志甫虽然受伤被俘,但他视死如归,在押解下山的途中,一直挺起胸膛,并高昂着头。别不花双手叉腰,像一只斗胜的公鸡,他歪着头,站在一个石头上等待着这位令他头痛的对手。李志甫微侧过脸,冷冷瞥了别不花一眼。别不花对着李志甫说:“还造反吗?”说着皮笑肉不笑,那种得意的样子,显示出他的无限骄横与威风。李志甫嗤之以鼻,他嘲笑着别不花:“你打败我,靠的是地主武装,你算什么本事,要嘛我们就单挑。” 李志甫说着,趁押着他的官兵不留神时,奋力向别不花冲过去,一位士兵眼明手快,举起一把利剑刺向李志甫后心窝,随即将李志甫头颅砍下,李志甫的一股热血迅速喷射出来,这股鲜血染红整个山冈。

  陈君用在这次战斗中表现突出,别不花感动得热泪盈眶,他在向朝廷总结汇报时,特别举荐了陈君用,他说:“陈君用是一位忠于朝廷而且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这次镇压暴乱没有他的帮助,我们‘中央军’就难以彻底取胜。”元顺帝看完别不花奏章后,二话不说就封陈君用为“宣武将军”,不久又加官晋爵,把一顶 “南胜伯”的帽子也戴在他的头上。陈君用从一位普通的老百姓,在这次维护元朝统治地位的战斗中,一夜之间就成为高干,说实在的,他应该感谢李志甫同志为他铺设的这条金光大道。

  李志甫这次反元武装斗争,前后历经4年,虽然以失败而告终,但却沉重地打击了元朝在东南的统治地位,南胜县自此之后销声匿迹,到了明正德十三年,在御史王守仁的鼎力促成下才重新建立县域,但县名改为平和县,县衙设在九峰镇。

  陈君用追封侯爵后,人们就把这里称呼为侯卿。

  现在的国强乡狮岭山,山巅上有一个石洞,名曰霄岭乌泥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