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文化品牌:转变发展方式 打造文化产业大格局

作者:平和网 来源:平和网 时间:2012-08-19
编辑:朱国文 点击数: 字号:
        平和县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有享誉中外的国家4A级三平祖师朝圣风景区,富有浓郁的人文色彩的省级地质公园灵通山,以及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九峰镇,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绳武楼、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土楼庄上大楼等人文景观。曾经孕育出世界文化大师林语堂,近代油画拓荒者周碧初等文化名人。是400多年前就备受世人瞩目的“克拉克瓷”的故乡。该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文化气息浓厚。随着社会的发展,群众的文化消费需求日益增长,为均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产品,该县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注重突出文化产业的发展思路。近年来,平和县把文化影响力转化为招商引资的优势,让文化与旅游、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相结合,着力发展“三园两楼一瓷”,全力打造具有闽南特色文化产业大县新格局,让怀揣的“金宝盆”发挥出应有的效益。 
        打造“三园” 东部文化产业强力引擎 
        海峡两岸(平和)林语堂文化博览园:连日来,位于语堂故里平和县坂仔镇的海峡两岸(平和)林语堂文化博览园,正风风火火开建。该项目是平和县打造文化旅游大县的一大手笔。项目总投资8亿元,用地1500亩,投资年限5年。为让世界了解林语堂故乡风情,亲近大师故里感悟休闲人生,该县以林语堂这张名片发展大文化产业。平和县邀请了国家城市规划设计院、总规划设计师王景慧指导海峡两岸(平和)林语堂文化博览园开发项目规划设计工作,并对项目的综合开发规划设计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该文化产业定位准,品味高。项目总体规划5年内在平和县坂仔镇建设国内一流的集休闲度假、文化旅游、健康养生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旅游文化度假项目,在10年之内把坂仔镇建设成国内知名的文化旅游名镇,做到“游客来到漳州就一定要到林语堂博览园”的轰动效应。 
        海峡两岸(平和)林语堂文化博览园以林语堂文化和台湾山地文化作为园区的设计主题,园区内设有包含林语堂学术文化园、克拉克瓷文化园、白芽奇兰茶文化园、台湾山地部落文化园在内的温泉主题文化博览园等,园内颇具文化特色的建筑群与周遭优美山林、壮阔溪谷景致互为映衬,浑然一体,建成后将成为以弘扬林语堂文化为主的中国最具代表性的闽台文化旅游景点。让人领略台湾原住民文化的风情与韵味,让远离乡村生活的青少年读着林语堂的文章寻访大师童年生活,呼吸浓郁的文化空气。该项目建成后,将辐射全县的各个旅游景点,具有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 
        三平祖师文化园: 近日,位于三平风景区内三平寺左侧的三平祖师文化园主体工程已经完工,正在进行最后的室内外装修。三平祖师文化园是平和县做大做强三平朝圣旅游,打造海西旅游精品的一项重大举措。该园总投资7500万元,于2009年9月动工,占地面积200多亩,总建筑面积约11800平方米。文化园总体布局以三平祖师铜雕像为核心,主要建筑有仰圣广场、六福台、祈福广场、六度台和尚德广场五部分。该文化园拓展了三平祖师文化内涵,增加了景区的人文景观,为做大做强三平朝圣游奠定了基础。 
        闽南千年古刹三平寺位于平和县文峰镇境内。为晚唐高僧义中禅师于唐会昌五年(公元845年)所创建,至今已有1166年历史。寺内供奉义中禅师(公元781-872年),敕号广济大师,俗称三平祖师公,祖籍陕西高陵,出生于福唐(今福清市),圆寂后逐渐演化为佛教俗神,属民间信仰中的佛教禅师崇拜,有很多神奇的民间传说广为流传。三平祖师在全球32个国家和地区拥有信众,仅台湾就有50多家分庙60多万信众。每年,前往三平寺朝圣的台、港、澳、新加坡等国内外信众多达数百万人,三平寺成为闽南漳州对台湾地区民间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文峰镇生态旅游文博苑:文峰镇生态旅游文博苑项目于今年3月30日正式签 约,目前正在进行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该项目位于文峰镇环镇路外侧、沿路约1.5公里长的低山地,总投资8亿元 ,占地面积610多亩,主要建设旅游文化产业一条街、高档住宅小区、镇区休闲公园等 ,总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该项目对做优做美文峰镇区、带动全镇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修缮“两楼”  西部文化旅游重放异彩 
        绳武楼:“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绳武楼位于平和县西北部的芦溪镇蕉路村,依山傍水、风光秀丽,是一座具有高超雕刻艺术风格的袖珍圆形土楼,被专家誉为“木雕博物馆”。去年,平和县与致力于抢救和保护世界濒危文化遗产的非营利性国际组织——全球文化遗产基金会,签订了合作保护与开发绳武楼的协议。该项目主要着眼于土楼特色的保护和开发,将成为土楼保护的样本,成为世遗的拓展部分;并将土楼附近的一些文化景观进行打包整合开发。该项目实施后,将带动平和县西北区域的旅游业发展。最近,该项目已经完成整体规划,明年将进入项目实施阶段。 
        庄上大楼:“国家级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庄上大楼,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第一大方型土楼,始建于清代顺治至康熙年间,南北相距220米,周长700多米,楼高9米,占地34650平方米。环山而建,楼中有山,是其最大特色。楼内除住房外,还有祠堂等公共建筑和设施,使土楼成为中国农村传统社会的一个缩影,是研究福建客家民系历史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为了让这一独特的旅游资源更具魅力,平和县投入40多万元修缮资金,改善楼内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三座水冲式公厕,种植名贵树木200余株,绿化空地面积800平方米,铺设鹅卵石游步道600米,拆除周边违规建筑物155间,进一步净化、美化了土楼环境,使其成为平和文化旅游的一个重要景点。 
        开发“一瓷”  掀起艺术产品研制热潮 
        平和县是享誉中外的“克拉克瓷”的故乡。“克拉克瓷”即青花瓷,400多年前是平和县一个鼎盛的艺术品产业。明清时代,在平和的南胜、五寨一带,窑烟连绵数十里,专门生产出口的民间日用青花瓷,其质朴的画艺、精美的做工、独特的青花风格,深受欧洲及东南亚皇宫权贵的喜欢。该瓷器在国外名声鹊起,却不知道原产地在哪,外国人只好将一艘载有该产品的荷兰商船“克拉克”号作为瓷器名。后来,通过国内外专家鉴定“克拉克瓷”原产地为平和。2004年,平和县就将南胜花仔楼窑、南胜田坑窑、五寨大垅窑、五寨二垅窑、五寨洞口陂沟窑、五寨后巷田中央窑等六处明清古窑址捆绑为“平和 ‘漳州窑’窑址”,申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核定公布的“国保”中,平和“南胜窑址”名列其中。平和窑青花瓷引起轰动,许多游客寻宝探秘,怀着追寻“国保”踪迹的好奇心纷纷来到平和。 
        2008年,漳州窑·平和克拉克瓷研究基地落户平和县文峰镇宝桥村。该研究基地采用传统的工艺进行高仿真度“克拉克瓷”的烧制,利用该县境内的克拉克瓷原产地的瓷土精心研制。该基地的瓷品中绘画青花瓷别具一格,实用美观,釉面平洁清凉晶莹肥润,青花色泽优雅动人。克拉克瓷研究基地成立,并试烧瓷器获得成功后,让沉睡400多年的克拉克瓷“复活”了,重新向世人再现当年的风采。把传统的平和青花瓷的文化内涵融入到现代的艺术产品中,不仅提升了产品的价值,也带动了“克拉克瓷”的产业发展。 
        该县还把靠近漳州窑平和克拉克瓷研究基地的土地规划为“文化旅游休闲项目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克拉克瓷”产地文化影响力和丰富的陶瓷原料两大优势,把陶瓷产业作为全县一个主导产业,在加大土地储备力度的前提下,规划1000亩面积作为陶瓷片区。截至目前,已有7家陶瓷企业入驻,总投资7.1亿元,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陶瓷产业将成为该县经济发展一个新的“增长极”。 
        平和县通过对本县的县情深入地审视,找准发展定位,让本来沉寂的文化元素重新活跃起来,挖掘培育出一批“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文化产业,改善了产业结构,寻找发展突破口,提升了竞争力。这些文化产业将带来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平和—— 这个呼之欲出的具有闽南特色的文化大县,也将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道路上更加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