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 柚都平和> 第1期>第3版
    第3版 :商贸经济
    《柚都平和》—平和人自己的报纸
    报刊搜索: 搜索

    外语将不再统一高考 拟实行社会化一年多考 由学生自主选择 各界热议英语“降温”

    作者:闽南日报记者 邓娜 来源:柚都平和 时间:2014-01-06
    编辑:周艺桂 点击数: 字号:
      英语作为中国高考“三巨头”之一,从来都是应试场上“分分必较”的,而在2013年冬天,它迎来了首次“降温”。据教育部最近披露的消息,教育部已制定完成有关考试招生改革总体方案。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是:外语将不再在统一高考时举行,拟实行社会化一年多考的改革,由学生自主选择考试时间和次数。
       消息一出,迅即引发各界的关注和热议。有人拍手称快,认为给“英语热”降温反映了中国人逐渐学会理性看待英语的工具性作用;也有人认为,高考英语改革是一种“倒退”,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可能会影响以后学校的英语教学水平和学生的英语水平。近日,记者走访了部分学生、家长、老师和教育专家,听听他们如何看待这一变革。
    学生:喜忧参半,学好现在最重要
       对于英语高考制度的改革,直接冲击的是学生,他们是如何看待这一改革的呢?记者的随机采访中,不少学生表示,自己平常英语成绩并不理想,听到这样的消息,不禁感到负担减轻了许多。
       “确实挺开心的,自己英语成绩并不好,就担心高考的时候会拉后腿。英语高考制度改革后,不计入总分,到时候可以轻松很多,就不需要再为英语这科到处补习,每天还要花大量时间来学习。”漳州二中初二学生小陈高兴地说。
       相对而言,有些学生认为,平常在考试中英语所占的分量很重,而自己的英语成绩也不错,原本是想通过英语成绩来拉分的,现在“希望”落空了。漳州一中中英班的吴同学告诉记者,“学习英语本来就是一件持之以恒的事情,英语是一门语言,需要经常使用才能真正掌握,考试就是一种形式,如果以后要出国什么的,英语还是必修课,所以无论高考制度怎么改,如果觉得英语对自己有用,还是得认真学,这样以后才不会很吃力。”
       而正就读于高三年级的小陈认为,这一政策对于自己的影响并不大,毕竟等到政策落实还得一段时间,不过对于小一届的学弟学妹来说,小陈还是挺羡慕的。小陈说:“我的英语成绩很一般,如果可以不计入总分,那就意味着我的英语不会给我拖后腿了。”
       来自漳州三中高二年级的小林说:“上了高中平常课业压力就很大,英语需要背的东西也很多,特别是语法,特别难。不过明年就高考了,英语考试还是仍旧进行,现在最重要的还是先要把英语学好。以后实行了新的制度,可能会对低年级的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他们可以自主选择考试时间,压力估计会减轻一些。”
    家长:孩子轻松,我们也可以松一口气
       英语的学习热潮,近年来有增无减,特别是面临高考“语数英”三巨头,很多家长更是将英语当成重中之重,有的家长甚至提出“英语要从娃娃抓起”。
       在市区某事业单位上班的吴昕,她的孩子今年读初二,她说,自从孩子上了初中,课业明显增加许多,其中,英语难度提高很多。现在高考政策有了变动,英语将不再计入高考总分,这无疑弱化了英语的重要性,对孩子而言,学习英语可能相对压力不会那么大,不过,现在竞争激烈,还是希望孩子能学好英语,毕竟这样以后才能有更强的竞争力,发展空间也比较广阔。
       外企上班的陈翔宇今年刚给上幼儿园的儿子交了16000多元的早教英语培训课程费。看到政策的出台,陈翔宇惊叹:“这钱岂不是白花了!”陈翔宇告诉记者,以前看着身边的孩子学习英语都很吃力,因为在国内日常生活中没有英语的语言环境,孩子学英语很多是哑巴英语,死记硬背,他本来考虑让孩子从小就接触英语,多多少少能在生活中运用一些,有了这样的语言环境,等上了初高中,学习英语就轻松了,现在高考取消英语这门课,报班似乎有点亏。
    老师:淡化英语分数,掌握英语依然重要
       高考应试的指挥棒不仅影响着高考生,对于老师而言也影响很大,对于英语不计入高考总分的政策变革,英语老师们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的学习,跟每个人自身定位有关,重视的程度也有所不同。比如说有的学生追求的层次较高,自身定位要出国留学、就业,或者经常出国旅游等等,英语都很重要。”闽南师大英语系庄舍老师表示,英语作为一种文化交流工具,最重要的是听说读写,而现行的制度导致很多人是为了考试而学。如今,考试模式变了,评价机制变了,更多的是换一种方式,考察学生语言的积累,尽管如此,同学们也不应该走极端,认为英语就不用学了。学习是不会取消的,只是学习的方式不那么应试了,更多的是自身能力的培养,无论政策怎样变化,同学们都应该学好英语,以不变应万变。
       漳州立人学校的蔡老师,从事英语教学二十多年,谈及此次改革,蔡老师感受颇深。他认为,一年多考确实可以适当减轻学生的课业压力,特别是对英语成绩不好的学生,无疑是一个福音。但蔡老师担心,英语原本就不是我们的母语,如果不再纳入高考,有些学生可能会走极端,干脆就不学了;有些学生选择在高一、高二就将英语考过,高三就不学了,升上大学后,就会有脱节,应对大学的四六级考试,可能又会很吃力。蔡老师坦言,以后教学的方式可能会随着政策变化而改变,更多注重学生听力和口语的培养,增加阅读能力的训练,淡化语法的学习,增加英语的实用性。
    专家:有了自主权,更应该有明确的定位
       记者还就高考英语科目考试制度变革问题,请教了有关教育专家。
       漳州市普教室苏育仁主任表示,现在社会上不少人对学习英语实用性问题存在疑虑,很多人认为,大多数人学习英语只是“陪读”,全民英语热是一种不理性的状态。另一方面,目前高考“语数英”三科分值都是150分,英语所占的比例与我们的母语语文一样,这样的设置不合理。
       “如今,政策的改革把英语考试推向社会,这样的改革并不是很偶然的,而是经过长时间酝酿和研究的,改革是趋于合理的,政策的实施必然从一些地方开始试点,整个改革过程还是比较稳健的。”苏育仁主任说,“随着改革的到来,学生参加英语考试,就好像是一种等级的资格考试,为此,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学生们应该有更明确的定位,虽然不计入总分,不再是分分必较,但更注重的是你的英语实际能力。比如你想上清华、北大,将来大学录取可能就会限定学生平时的英语考试需要达到某种等级,如果达不到这个级别,就算你其他科目都很优秀,可能也无法被录取。从这个层面上讲,英语考试推向社会,可能对提升学生总体水平还是有帮助的。”
       漳州立人学校高考辅导中心的谢主任在接受采访时说:“此次改革或许能让英语回归本质,真正成为一门语言交流工具,而不仅仅是一门学科。”不少学生可能会因为英语不再纳入统一高考,而失去了兴趣,缺乏一定的动力。谢主任表示,如今,全球化发展很快,英语在日常生活的重要性日渐增长,甚至会影响到日后的工作。他建议学生,英语的学习不可能一蹴而就,应该培养自己的兴趣,将学习潜移默化到日常生活,政策的变化固然可以淡化对英语分数的追求,但不能因此而放弃学习,不然“书到用时方恨少”,到时候就追悔莫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