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 柚都平和> 第1期>第4版
    第4版 :文化旅游
    《柚都平和》—平和人自己的报纸
    报刊搜索: 搜索

    小溪枕头饼

    作者:搜集整理:曾祥庭 来源:柚都平和 时间:2014-01-06
    编辑:周艺桂 点击数: 字号:
     
     
      平和小溪的高级茶点——枕头饼,因形似长方形而得名。它的历史悠久,驰名远近,畅销东南亚,是人们馈赠亲友的佳品。它的来历,也有一段动人的传说。
       明嘉靖年间,小溪西山城的李氏,是个人丁兴旺、出仕甚多的望族。城内有个太常侍卿叫李文察,他是宫廷的典乐官吏。有一年夏天,李文察的夫人张氏患得急症:时吐时泻,脘闷腹痛,眩晕倦怠,气息奄奄。李文察派人到处求神问佛,均未奏效。为了治好夫人的病,他派人到城外张贴榜文,说是若有人能治愈此病,愿以重金酬谢。
       榜文张贴了好几天,都没有一个敢去揭榜。虽然小溪地面不乏郎中,但因李文察是朝廷大官,患病的又是他的娇妻,若是治不好夫人的病,是要问罪的。李文察望着卧病在床痛苦呻吟的夫人,心急如焚。
       一天黄昏,城外来了个衣衫褴褛的跛足和尚,他抬头望了望墙上的榜文,微微一笑,便一手将榜文揭下了,抄起榜文就要进府。李府家丁看见,急忙拦住,大声喝道:“何方来的疯和尚,斗胆撕下榜文!”
       “善哉!善哉!贵府夫人不是有恙吗?”和尚双手合十说。
       “你是出家人,人家夫人好样不好样与你何干,滚开!滚开!”家丁怒目相视。
       吵闹声传进府内,李文察便叫人将和尚带进府内。
       李文察抬头一看,只见一个身披破袈裟的和尚,瞄了一眼,颈间插支破葵扇,一瘸一拐地走进大厅。李文察心凉了半截,冷冷地说:“何方僧人,是来此化缘的吗?”
       “阿弥陀佛!贫僧乃是云游和尚,新近到青宁山铜鼓岩歇脚,今日路过西山,并非来此化缘。”和尚双手合十道。
       “路过西山尽管走路,何故撕下榜文?”
       “榜上说贵府夫人有恙,冒昧来此一观。”
       “你也懂得医道?”李文察讪笑地说。和尚微微一笑,谦和地说:“贫僧略知一二。”李文察沉吟片刻,心想夫人病得如此地步,不如让试一试看,碰碰运气,接着就说:“好吧,请进!”
       李文察把和尚领进绣房,和尚那副模样把丫鬟都吓跑了。那和尚坐在夫人的床前,把跛足跷在另一只大腿上,挽了挽袖子,露出一双又黑又脏的手,一手抽下颈间的破扇,轻轻地扇着,随风飘散着汗臭酸味,使人闻之欲吐。他细细地候着脉,歪着头望着床上的夫人,那夫人云鬓散乱,眉头紧促,面色惨白。李文察一旁看着和尚细眯着独眼的那顶真样子,掩着口,几乎要笑出来。那和尚看了夫人的舌苔,然后走出绣房,一本正经地对李文察说:“李大人,贫僧观贵府尊夫人患的是脾病虚症:脉虚缓无力,中气下陷,脾虚湿困,宜补气健脾化湿。贫僧配有参苓白术散金丹,明日可派人来铜鼓岩取回,服法每天二次,早晚服,五天后再来拜候。”说后和尚径出门而去。李文察痴痴地目送着一瘸一拐的和尚消失在城门外……
       第二天早上,家丁从铜鼓岩取回一盒金丹,李文察打开一看:内装八条形似四方长枕的药饼。他就依次让夫人服下了,没想到夫人服药饼几天后效验如神。
       第五天早晨,李文察很早就恭候在城门外,家丁空抬着轿回来,轿后跟着一瘸一拐的和尚······
       绣房内,挤满了李府的丫鬟佣人,大家凝神注视着和尚再次给夫人看病。那和尚望闻问切后,开了个处方递给李文察说:“李大人,尊夫人脉虚而浮,声低气短,四肢不温,乃属脾虚症,宜续用黄芪建中汤,请大人将方中的黄芪、桂枝、白芍、炙甘、生姜、太枣捣碎研末,佐以饴糖作为馅,把茯苓研粉作为皮,加工制成四方长枕,温火烤后即可服用。服法是每天三条,饭后服。此药甘温香脆,补气和中,定能治愈夫人之病。”李文察侧耳倾听,心悦诚服。他感恩戴德地对和尚说:“谢谢圣僧指航。”随后便托出一盘银锭,定要酬谢和尚。那和尚婉言谢绝,他合十道:“善哉!善哉!阿弥陀佛!贫僧飘零四海,浪骸物外,不羡繁华,不苟富贵,身外有一袈一钵足矣,银子与我何用!哈哈!银子何用!······”和尚一边说着,一边轻摇破扇,汲着芒鞋,一瘸一拐地走出李府大门。
       和尚走后,李文察便命人依和尚所授之法,将药方制作成枕头形药饼给夫人服用,夫人的病逐渐痊愈了。
       此后,李文察为了答谢和尚的的恩德,携着夫人张氏,带着很多财物,坐着轿亲自到铜鼓岩去拜访那个和尚,可是这个不肯接受银子,又不愿留下姓名的独眼跛足和尚,又不知云游到何处去了。
       穷和尚把夫人的病治愈的故事,一传十、十传百,传得神乎其神,小溪西山李氏家族制的枕头饼就这样遐迩闻名了。
       枕头饼既能治病又能作茶点的消息不胫而走。消息传到了漳州,漳州知府闻知西山李氏的枕头饼如此神妙,便派人要些回去尝尝。消息传到了京城,嘉靖皇帝知道了,也想品品枕头饼的味道。万岁爷下了一道旨意,钦命西山李氏把枕头饼作为贡品奉上。这下可急坏了李文察,他想,枕头饼是药饼,并非茶点,皇上不辨虚实,怎能吃?若是万岁吃了此饼,出了个差错,怎么了得?李文察左思右想,想不出一个良策。他食不知甘,夜不能寐,成天在念着:“饼!饼!饼!”丫头听见了,以为老爷要吃茶点,便把糕饼奉上。李文察手中接过丫头奉上的糕饼,心头一亮,想着:呀!何不将药饼改成真正的茶点,这可是万无一失的办法呀!于是,李文察就派人把溪口最著名的做饼名师请来,经过再三磋商,把茯苓粉换成面粉作为皮,把药末换成香柑、芝麻、花生仁,饴糖作为馅,拌以纯猪油精工制作,温火焙成高级茶点,然后把枕头饼作为贡品奉上。紫禁城里,上至天子,下至王公大臣,观此饼小巧玲珑,尝此饼香甜酥脆,莫不交口称赞。一经品尝,声价十倍。这样西山李氏的独家枕头饼,就成为民间求之不得的贡品。
       后来,西山李氏家道中落,他的后裔便以制作贡品枕头饼作为谋生之道。从此,世代相传,枕头饼的制作方法就逐渐流入民间,成为平和县具有民间特色的茶点。
       四百多年来,每逢佳节,人们喜欢把枕头饼做为名贵礼品馈赠亲友。一杯浓茶之后,他们细细品尝枕头饼的味道:酥脆香甜,确实是无限享受。然而又有谁知道那个满身汗臭,身披破旧袈裟,颈间插破葵扇,汲着芒鞋一瘸一拐的穷和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