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港的静
车驶过厦漳大桥时,天上正下着蒙蒙细雨,朋友说,润物细无声,这样的天气,既凉爽又有情调。是呀,天公作美,前两天还是烈日炎炎,今天气温下降,阴天、薄雾,给我们的出行提供了便利。
我们的目的地是漳州开发区,又称“漳州港”,这之前,听几位朋友提起漳州港,她们皆以“很美”答之,家人也有到漳州港买房子的想法。在这样的心境之下,车还在行驶,心却已向往之。好在,如今交通实在便捷,没多久,我们便到达目的地。
南炮台,在漳州开发区石坑社区屿仔尾东南临海突出部的镜台山上,又叫屿仔尾炮台,和厦门的胡里山炮台南北对峙,互为犄角,有“天南锁钥”之称。一座围起来的城墙,墙上斑驳陆离,沧桑的外表下,裸露着南炮台的肌肤,此情此景,我的眼前现出了炮火纷飞的场面,可以想象,曾经,这里经历了怎样血与火的战争。为了保卫故土与家园,将士们在此浴血奋战。
历史记载,1839年的6月3日,林则徐开展禁烟运动,并且下令在虎门的海滩开展禁烟运动,这场禁烟运动,直至6月25日才算结束,历时23天,一共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达到2376254斤。1840年,为了配合禁烟运动,闽浙总督邓廷桢率领士兵建起了南炮台。鸦片战争时期,南炮台发挥了作用,为多次击退英军作出了贡献,并且击沉击伤敌人舰队近10艘。由于经历了多次炮火的攻击,南炮台受到损坏,1874年,也就是同治十三年,福建水师提督李新燕提出重新修建南炮台的提议,到了1876年(清光绪二年),继任提督彭楚汉在旧炮台的原址上,修建了这座环形城堡,一年之后,炮台的修建完成,在众臣的建议下,彭楚汉略微思索,挥笔就为炮台题字,写下了“波荡烟尘”四个大字,并且把这四个字镶嵌在环形的门楣上,一直保留到今天。
抗日战争中,南炮台同样发挥出了巨大作用,在击退日军侵犯的战役上,立下了汗马功劳。新中国成立之后,南炮台被作为民兵的哨所,这里驻扎着女民兵,她们在此默默地守卫海防。南炮台告诉我们,一定要铭记历史,勿忘耻辱,使自己变得更大更强。
接着,我们徜徉在占地面积达800多亩的南太武山地生态园,游人不多。此时,蒙蒙细雨已经停止了挥洒的脚步,使得,这生态园似乎披上薄薄的白纱,如梦如幻,似一副秀美的山水画。开放式的景区,游人不多,三三两两,迈着悠闲的脚步,漫不经心地闲逛。时而耳语一声、时而相视莞尔一笑。不知名的树木、花草,吐露着新鲜的氧气,在这里,我见到了几棵开着小花的树,不大,看起来甚至有点单薄,但是,那泛发着紫色的叶子引起了我的注意,细细的叶子,浓烈而茂密,在叶子的衬托下,开着粉色的小花,五六个花瓣,中间的花蕊,娇巧、可爱。我心生好奇,问同行者这是什么树,答:桃树。心下惊讶,这紫色的桃树,却是初次相见,百度了下,原来叫紫叶碧桃,很贴切的名字。
走在木栈道上,朝着更深远的地方走去,越到里面,发现了更加清幽的风景,绿树和风,青山绿水,水里的鱼儿嬉戏、娇艳的莲花亭亭玉立。再往里面走去,不时可以看到石碑上的刻字,记录着一段典故、或者记载历史。走在游人稀少的路上,两边树木相伴,陶醉在大自然的大氧吧中,顿觉身心为之一振,迷醉了心灵,只觉通体顺畅。
我们离开南太武山地生态园,来到海边,漳州港的海,单单从海与其他地方相比,似乎看不到什么区别,但是漳州港的海边,是宁静的,这份宁静,与其他海边的嘈杂对比起来,显得那么柔美,让人感到十分惬意。漫步海边,可以听到海水拍打岸边的声音,轻轻地,像是怕拍疼了似的,发出低沉的声音。宁静的大海,三三两两的游人,构成了天水合一的景象,自有一股说不出的静美。
徜徉在漳州港,感受到了漳州港的静,让我幻想有朝一日,住在海边,“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享受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