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褪色的乡愁
在这片被岁月染成金黄的乡间,妯娌的身影在田野间轻盈跳跃,她手中的猪草随风摇曳,像是一首乡村的诗篇。院子里,小叔子则快速切着猪菜,每一刀都是如此的精准,仿佛在诉说着乡村生活的细节。在这个农家的小院里,喂养年猪不只是一项日常工作,更是一种等待和希望,是对即将到来的新年的一种美好期盼。
随着寒风的吹拂,冬日的田野也换上了新装。此时,也迎来了白白胖胖的雪菜,也就是冬萝卜收成的季节,妯娌将一部分萝卜腌制成咸萝卜,另一部分则晒成萝卜干。腌制成或晒干后好的萝卜,呈现出金黄或黝黑的色泽,带有一种独特的清新与咸香,妯娌将它们小心翼翼地放入陶罐封存起来。剩余的萝卜叶则顺手放在田埂上晒成萝卜叶干,客家人亲切地称之为“菜记”,它们在阳光的抚摸下,逐渐褪去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变得干枯而坚韧。但别小看了这些看似普通的菜记,当它们被重新焕发生命,与过年的鸡鸭汤、骨头汤一同煨煮时,那股由内而外散发出的香气,便足以抚慰每一个游子归家时疲惫的心。
在这条布满老龙眼树的乡间小路上,每到年关近的时候,老爷子总会静静地站在那里,眼神穿透了时光的尘埃,望向远方。他就站在那里,守望着,等待着三儿子归来的车轮声。
在这个被温暖阳光包裹的乡村里,每逢新年,就有一种特别的热闹和温馨。三叔子一家,常年生活在远离乡土的深圳,每年这个时节,便成了他们心中最为期盼的日子,因为春节意味着回家,意味着团圆。
到了入年假,三叔子一家便自驾回来了,老爷子抱着宝贝孙子、孙女不停地抚摸着,激动得眼里满是泪花,而笑容中却藏着无尽的欣慰和幸福。
每当新旧交替之际,我们总能发现,时间仿佛有了形状,它在家家户户贴的春联上,挂的红灯笼里以及每个人脸上不自觉流露出的笑容中悄悄流淌。
大溪乡村的年味总是那么浓郁,那么真实。尤其是到了大年二十七、八,小叔家的院子里便热闹非凡。年猪被宰杀后,清脆的刀声,热腾腾的气息,还有那散发着乡土气息的烟火味,构成了一幅幅温暖的农家画卷。妯娌家的土猪肉,加上地瓜粉、烟肠药,配上优质鱼露,加入适当的水糅合,经过她熟练、灵巧的双手,化作了一节节油光发亮的烟肠,悬挂在竹竿上,蔚为壮观,仿佛是对丰收的歌颂。而她自家养的鸡鸭,也在这个时候展现出它们的价值。柴火大锅煮鸡鸭,那滚烫的汤水,既有生活的温馨,也有年节的热闹。捞起鸡鸭,满屋子飘香,让人闻了就直流口水。尤其是那用鸡鸭汤混合着猪骨汤煮熟的“菜记”,以它独特的方式,散发着本土的味道,述说着年的温情。
三叔子一家坐在过年的饭桌上,气氛温馨而欢乐。一盏盏红灯笼在屋檐下轻轻摇曳,映照出一张张笑脸。饭桌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美味菜肴,还有甜粄、菜头粄,每一口都是淳朴的乡土味道。三叔子先给老爷子夹上菜,递上红包,品味着鸡鸭肉、烟肠、米酒,夸赞着这年夜饭的菜,这里的年,总是散发着特别的美味,特别的温馨。因为这里有家人的陪伴,有土地的馈赠,还有那从心底升起的满足和幸福。
老爷子坐在饭桌的一头,脸上挂着满足的微笑,眼里闪烁着对这个家的深深爱意。他轻轻地举起酒杯,向每一个家人致以最诚挚的祝福。三叔子一家在交谈中总是夹杂着欢笑和感慨。孩子们嬉笑打闹,无忧无虑,他们的笑声如同一串串清脆的银铃,给新年的饭桌添了不少生气。
在这样特殊的日子里,不仅是一家人的团圆,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传承。那些看似平凡的乡村场景,在岁月的镌刻下,成为了他们最宝贵的记忆。年,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它更是一个关于归属、关于根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有辛勤的汗水,有甜蜜的笑声,还有那永不褪色的乡愁。